-
古代科学趣味故事:大小铁球同时落地——伽利略自由落体实验
不受任何阻力,只在重力作用下而降落的物体,叫“自由落体”。那就由童乐福科学网给同学们带来这个古代科学趣味故事:大小铁球同时落地——伽利略自由落体实验。 趣味故事阅读: 在16世纪的欧洲,亚里土多德的学说被人们奉为经典。在教会势力的支持下,没有人敢对此提出疑问,更别说是纠正错误。亚里士多德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一个经典学说是:物体自高处自由落下的速度和重量成正比。按照这种说法,一个10千克重的物体,下落…... 童画- 0
- 0
- 7.8k
-
数学家趣味故事:分月饼引发的分数知识——数学家刘徽的故事
刘徽——中国数学史上一个非常伟大的数学家,他的杰作《九章算术注》和 《海岛算经》是中国最宝贵的数学遗产。今天就由童乐福科学网给同学们带来这个分月饼引发的分数知识趣味故事吧。 趣味故事阅读: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在一个幽静的庭院里,西汉人刘徽一家人坐在一起,举杯庆祝、欢度佳节。酒过数巡,老夫人吩咐给众人发放月饼。 这时刘家总管胡大对刘老夫人说到:“今年我们买的月饼不算多,我算来算去,老夫人、几位老…... 童画- 0
- 0
- 5.7k
-
数学家费马趣味故事:修改遗嘱的秘密——费马大定理的故事
趣味故事欣赏: 1906年的一天,一个年仅40岁的人呆呆地走进图书馆——自杀之前的最后几个小时的时光要在这里打发。此时,这个失恋者已写好了遗嘱。 但在他读了一篇论文后他修改了遗嘱。 是什么论文有“惊呆”轻生者的巨大力量,他修改后的遗嘱是什么内容? 这还得从古希腊说起。 在古希腊,有一本影响力可以和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一比高下的数学书--《算术》。它的作者名叫丢番图(约246-330年),也是一个…... 童画- 0
- 0
- 2.6k
-
古代科学趣味故事:大气压的力量——马德堡半球实验
马德堡半球实验(德语:Magdeburger Halbkugeln,英语:Magdeburg hemisphere),亦作马格德堡半球,是1654年时,当时的马德堡市长奥托·冯·格里克于神圣罗马帝国的雷根斯堡(今德国雷根斯堡)进行的一项科学实验,目的是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那就由童乐福科学网给同学们带来这个古代科学趣味故事:大气压的力量——马德堡半球实验。 趣味故事阅读: 1654年5月8日这天,德…... 童画- 0
- 0
- 2.5k
-
数学趣味故事:从地砖花纹中发现的定理——毕达哥拉斯定理
毕达哥拉斯定理的是从地砖花纹中发现的,同学们你们信吗?不信就由童乐福科学网小编给同学讲一讲这个趣味数学故事。 公元前500多年,在希腊萨摩斯岛一个贵族的豪华客厅里,灯红酒绿,高朋满座,正在举行一个盛大的宴会。宴会后,客人们时而滔滔不绝地高谈阔论,谈政治、议新闻、评学术,各抒已见。只有屋角坐着一个年轻人,一语未发,低头望着地面铺的花砖出神,他就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创始人——…... 童画- 0
- 0
- 2.4k
-
数学趣味故事:韩信巧点兵中的方程奥妙——韩信点兵的故事
韩信巧点兵中居然用到了数学方程,早在几千年前,古人就学会了把数学运用到各个行业上去了,这篇趣味数学故事既能说明数学的重要性,又能说明数学与其他行业的相关性。那就由童乐福科学网给同学们带来这个趣味故事吧。 趣味故事阅读: 楚汉战争时期,当刘邦与项羽相持于河南荥阳一带时,刘邦手下的大将韩信乘机袭击项羽的后方,攻占了黄河下游原属赵国、齐国的大片领地。刘邦为表彰他的功绩,封他为“齐王”。民间亦称韩信为“三…... 童画- 0
- 0
- 2.2k
-
数学趣味故事:1的委屈——数字1的故事
1是阿拉伯数字中最小的正整数,是第二小的正自然数(含0),是最小的正奇数,也是一个有理数。它厂泛应用于很多领域,比如在计算机技术中1与0是计算机储存的基本单位;在乐理中,简谱上的do音用1表示。那就由童乐福科学网给同学们带来这个数学趣味故事:1的委屈——数字1的故事。 趣味故事阅读: 天,1满腹牢骚地跑到数学妈妈身边说:“妈妈,你看,从0到9,我们这些兄弟姐妹中,就数我最难看。0像鸡蛋圆又圆,2像…... 童画- 0
- 0
- 2.2k
-
趣味科学故事:水循环的意义
经常下雨可能会是很多小朋友不喜欢的事,因为不能出去玩,但是水循环却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意义。今天就由童乐福儿童网小编来给同学们讲讲这个趣味科学故事:水循环的意义。 关键词:水循环。 趣味故事阅读: 天太旱了,人们都盼着下雨。阴雨天连续时间长了,人们又希望赶快变晴。天上哪儿来的雨水呢?原来,陆地表面的水,在太阳照射下,都会受热蒸发。大气中含有的水汽多了,冷却凝结降落下来,就是下雨了。 地球上降雨的主…... 童画- 0
- 0
- 1.9k
-
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在北宋的一个印刷铺子里,有一个从事雕版印刷的工匠叫毕昇,他经验非常丰富,印了许多年的书。 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毕昇纪念馆内的雕像 在长期的雕版工作中,毕昇发现了雕版印刷的一个缺点,印一页书,须先把字雕刻在一块木板上,印几页就刻几块木板,不但雕刻麻烦,存放也不方便,而且一旦出一个错字,就需要重新刻一块木板,很是费时费力。而且每印一本书都要重新雕一次版,不但要用较长时间,而且加大了印刷的成本。毕昇一直琢…... 童画- 0
- 0
- 1.8k
-
物理趣味故事:由金王冠掺假引发的浮力定律——阿基米德的故事
阿基米德定律是被逼出来的,同学们你们信吗?不信就由童乐福科学网小编给同学讲一讲这个物理趣味故事。 在古老的叙利亚,有一次,国王赫农王想制作一顶纯金的王冠,因为王冠是至高无上的王权的象征,便找来了全国手艺最好的金匠为他制作精美的王冠。做好后,国王疑心工匠在王冠中掺了假或者别的金属,但这顶王冠的确与当初交给金匠的纯金一样重,在外形上就更加看不出问题了。 究竟工匠有没有捣鬼呢?既想检验真假,但又不能破坏…... 童画- 0
- 0
- 1.8k
-
数学趣味故事:令罗马教皇震怒的0——数字0的故事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而是正数和负数之间的一个数。那就由童乐福科学网给同学们带来这个数学趣味故事:令罗马教皇震怒的0——数字0的故事。 趣味故事阅读: 在大约1500年前,欧洲的数学家们是不知道使用0的。他们当时使用的是罗马数字。罗马数字是用几个表示数的符号按照一定规则组合起来表示不同的数目。在这种数字的运用里,不需要0这个数字,所以0迟迟没有出现。 偶尔有一次,罗马帝国有一位学者从印度记数法里…... 童画- 0
- 0
- 1.8k
-
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大陆漂移学说主要内容)
大陆漂移学说主要内容: 大陆彼此之间以及大陆相对于大洋盆地间的大规模水平运动,称为大陆漂移。《海陆的起源》是阿尔弗雷德·魏格纳阐述其“大陆漂移”理论的经典著作,大陆漂移学说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为泛大陆或联合古陆,中生代开始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海底扩张学说是关于海底地壳生长和运动扩张的一种理论,是对大陆漂移说的进一步引申和发展。 大陆漂移学说是解释地壳…... 童画- 0
- 0
- 1.7k
-
古代科学趣味故事:桃花与《梦溪笔谈》——沈括发明了什么
北宋年间,有一名叫沈括的大科学家、政治家。他在小时候,就对天文、地理等有着浓厚的兴趣,勤学好问,刻苦钻研。那就由童乐福科学网给同学们带来这个古代科学趣味故事:桃花与《梦溪笔谈》。 趣味故事阅读: 沈括少年时代,随做泉州州官的父亲在福建泉州居住多年,并在那里读书。有一次,先生教授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一诗,诗中有一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当读到这句诗时,沈括的眉头凝成了个结,他想不明白…... 童画- 0
- 0
- 1.5k
-
接种牛痘预防天花是外国人发明的还是中国人发明的?
天花,自古以来就是对人类危害最大的一种传染病,全世界凡是有人的地方恐怕没有不曾流行过天花的。那瘟神肆虐时,到处都是一派“千村薛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的凄惨景象。 自打有人类以来多少万年过去了,直到公元1979年10月26日,联合国的世界卫生组织终于宣布:曾经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天花,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被消灭了。这真是一个人类值得喜庆的消息,而把这个福音带给人类的是一位名叫爱德华·琴纳的英国乡村…... 童画- 0
- 0
- 1.3k
-
航海探险趣味故事:“一天”的赌注话时差——麦哲伦的故事
怀着对东方财富和远洋探险的向往,麦哲伦1505年参加了海外远征队,从此开始了远洋探航的生涯。那就由童乐福科学网给同学们带来这个航海探险趣味故事:“一天”的赌注话时差——麦哲伦的故事。 趣味故事阅读: 16世纪,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一支船队,从西班牙的圣路卡迪巴拉港出发向西作环球探险旅行。在海上漂泊了将近3年时间,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1522年9月6日胜利抵达佛得角岛。这里离西班牙只有1天的航程了…... 童画- 0
- 0
- 1.3k
-
古代科学趣味故事:“过家家”带来的灵感——四大发明之毕昇的活字印刷术
毕昇的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那就由童乐福科学网给同学们带来这个古代科学趣味故事:“过家家”带来的灵感——四大发明之毕昇的活字印刷术。 趣味故事阅读: 在宋朝,人们要看书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因为印书的作坊里,使用的是雕版印刷。就是把书上的字一个一个地刻在整块整块的木板上,然后刷上墨,再印在白纸上。这是一种很费力的方法。因为首先要在木板上刻出一个个反字,刻好后,再涂上墨,一张一张地印刷。每…... 童画- 0
- 0
- 1.2k
-
什么是温室效应?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有哪些?
什么是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英语:Greenhouse effect)是指行星的大气层因为吸收辐射能量,使得行星表面升温的效应。 温室效应的原理图 由于温室效应,行星表面温度会比没有大气层时的温度要高。以往认为其机制类似温室使其中气温上升的机制,故名为“温室效应”。不少研究指出,人为因素使地球上的温室效应异常加剧,而造成全球暖化的效应。 太阳辐射主要是因为短波辐射,而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则是长波辐射…... 童画- 0
- 0
- 1.2k
-
数学趣味故事:低温的世界——生活中的负数
生活中的负数有:海平面下、温度零下、欠费、透支、数轴的左边、下公差、股票的下跌、利润的亏损、经济的负增长、产量的下降、建筑地下部分的标高; 物价指数的负增长、收付式记帐的付方、增减式记帐的减方、外贸的逆差、人口出生的负增长率、固定资产的折旧、货币比价中的折价、收入的减少等等。那就由童乐福科学网给同学们带来这个数学趣味故事:低温的世界——生活中的负数。 趣味故事阅读: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负…... 童画- 0
- 0
- 1.2k
-
《梦溪笔谈》与 《天工开物》分别是谁写的?
在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期,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北宋时期的沈括和明朝末年的宋应星则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俩各自的代表作《梦溪笔谈》和《天工开物》堪称我国古代科技史上两颗灿烂的明珠。 沈括又叫沈存中,公元1031年出生在杭州钱塘,父亲是个中等的官儿,常随朝廷调遣,带着一家人走南闯北。沈括自幼勤奋好学,加上他的母亲知书达理,教子有方。沈括从小就养成了爱读书、爱思考的好习惯,他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母…... 童画- 0
- 0
- 1.1k
-
古代科学趣味故事:沤变物的魔术——四大发明之蔡伦造纸的故事
蔡伦造纸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可见纸的发明对中国乃至世界科技的重要性,同学们一定想知道其中的具体情况。那就由童乐福科学网给同学们带来这个古代科学趣味故事吧。 趣味故事阅读: 在没有发明纸以前,古代各国人民曾想尽办法,利用石头、砖头、树叶、树皮、蜡板、铜、铅、麻布和兽皮、羊皮等等,把文字记录下来。在我国商朝时,人们把文字一笔一画地刻到龟甲和牛、羊、猪等动物的肩胛骨上;随后,人们又用规格一致的木片(…... 童画- 0
- 0
- 1.1k
-
中国科学工作者首次登上南极大陆(中国第一次登上南极的时间)
中国第一次登上南极的时间: 1980年1月12日我国科学工作者首次登上南极大陆。在南极探险和开发史上隆重地写下了“中国”的名字。 南极洲(Antarctica),亦称“第七大陆”,围绕南极的大陆。位于地球南端,四周为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所包围,边缘有别林斯高晋海、罗斯海和阿蒙森海等。 包括大陆、陆缘冰和岛屿,总面积1405.1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9.4%。 全境为平均海拔2350米的…... 童画- 0
- 0
- 1.1k
-
李时珍在多大岁数 的时候写完了《本草纲目》?
清晨,金色的阳光洒进湖北太和山的深山老林中。一个头发花白、年过半百的老人背着药篓、扛着药锄,带着两个年轻人,在密林中找寻着什么。 这位老人就是我国明代著名的药物学家李时珍。 1518年,李时珍出生在湖北蕲州一个贫穷的世医之家。父亲李言闻是位医术高明、对药草深有研究的医生,李时珍从小受父亲的影响,常常跟小伙伴们一起上山采集各种药草。日子一长,他能识得许多草木的名称和它们的药性,俨然是一个小郎中。可是…... 童画- 0
- 0
- 1k
-
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刘洪发明算盘
现在我们常见的算盘发明于东汉时期,发明者叫刘洪,是一位天文学家和数学家。 当年,东汉灵帝刘宏下令要当时任上计掾(yuàn)之职的刘洪在短时间内将全国各州的人丁、地亩、赋税数字计算清楚后交尚书院。于是,上计署厅堂内一千人在刘洪的带领下连日来聚精会神、不辞辛劳,为朝廷计算出一项又一项数字。 那时候的运算工具只是竹、木或兽骨制成的宽约二毫米、长约十几厘米的筹签,计算时便要用筹签在案几上时而横、时而竖地移…... 童画- 0
- 0
- 1k
-
趣味发现故事:四季是如何形成的——地球绕太阳公转
四季变化,是地球的一大自然现象。可是你知道吗?春夏秋冬的形成是地球绕太阳公转的结果。那就由童乐福科学网给同学们带来这个趣味发现故事:四季是如何形成的——地球绕太阳公转。 关键词:地球公转、地球自转、四季的形成 趣味故事阅读: 地球绕太阳转叫公转,转一周为一年。因为地轴是倾斜的,所以地球在公转过程中,随着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不同,太阳直射在地球上的位置也不同。每年夏至(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 童画- 0
- 0
- 1k
-
古代科学趣味故事:中医药学与《本草纲目》——李时珍的故事
李时珍的故事有雨湖传说、死人诊活、巧用炼金术等,其中雨湖传说与他出生有关,相传李时珍出生那年,他的父亲在湖边打鱼,得石头雨湖神提醒后回到家中,而李时珍刚好落地,于是起名为石珍。那就由童乐福科学网给同学们带来这个古代科学趣味故事:中医药学与《本草纲目》——李时珍的故事。 趣味故事阅读: 明朝时,太和山五龙宫(武当山)上产一种叫做“榔梅”的果子。五龙宫的道士们认为这是上天赐予的圣果,吃了可以长生不老。…... 童画- 0
- 0
- 996
-
趣味环境科学故事:“温室效应”元凶推断——二氧化碳
我们知道,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元凶。理论分析表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加1倍,可使大气的平均温度上升2.9℃。 那就由童乐福科学网给同学们带来这个趣味环境科学故事:“温室效应”元凶推断——二氧化碳。 趣味故事阅读: 正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急剧增长,才使地球上的气候出现明显的变暖现象。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根本对策是全球参与控制二氧化碳向大气中的排放量。遗憾的是,工农业发展又需要大量焚烧煤和…... 童画- 0
- 0
- 956
-
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沈括发现石油
石油现在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名词,但在唐代前后,它的名字却叫“石漆”“石脂水”“猛火油”等,今名是沈括于1080年命名的。 沈括画像 沈括是北宋科学家,他的父亲沈周当过不少地方的官员,使他有机会随父亲走过全国许多地方,每到一地,他很关注当地与自然科学相关的新鲜事。 一次,在一个大雪封山的冬天,沈括骑马途经陕北延寿县,只见延河两岸帐篷星罗棋布,烟雾腾腾。这引起了他的一番深思,时值冰天雪地,柴源不足,怎么…... 童画- 0
- 0
- 949
-
俄国第一位荣获诺贝尔奖得主巴甫洛夫趣味故事:把新娘当试验品
趣味故事阅读: 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谁是俄国第一位诺贝尔奖的得主,但要提起巴甫洛夫(1849-1936年)以及他的“条件反射”说,也许不知道的人很少。他就是俄国第一位荣获诺贝尔奖的人——1904年,他因在消化生理研究中的重大贡献获得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生理学家。 巴甫洛夫的成功也是“忘我”的结果,下面这则故事可见他“忘”到什么地步。 在巴甫洛夫的实验室,为了研究动物…... 童画- 0
- 0
- 918
-
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华蘅芳制氢气球
华蘅(héng)芳是中国清末数学家﹑翻译家和教育家,他曾和同乡好友徐寿一同到安庆的军械所,绘制机械图并造出中国最早的轮船黄鹄号,成为这个时期代表性的科学家之一。 华蘅芳非常勤奋刻苦,有一次,他乘船到外地去,在嘈杂的人声中还是手不释卷。晚上,旅客睡熟了,他还是就着小灯演算数学题。突然,一道难题解开了,那股高兴劲儿,正如他自己所说:“连漆黑的夜晚,也好像一下子大放光明了!” 华蘅芳的发明能力非常强。当…... 童画- 0
- 0
- 906
-
什么是宇称不守恒定律?
1956年,两位年轻的美籍中国物理学家李政道和杨振宁推翻了在物理学界被奉为“金科玉律”的“宇称守恒定律”,提出了“宇称不守恒定律”,为人类在探索微观世界的道路上开辟了新的领域。这一震撼国际物理学界的重大发现,使这两位年轻人一起登上了1957年诺贝尔物理奖的领奖台,成为最先获得这项殊荣的龙的传人。 为什么国际物理学界如此看重这两位青年科学家的发现呢?我们先来简单地了解一下什么是“宇称不守恒定律&qu…... 童画- 0
- 0
- 905
-
科学家趣味故事:阿基米德的墓碑
后人为了表彰或纪念那些去世的名人,或者遵照这些名人的遗愿,常为他们立下墓碑,碑上刻有铭文,有的还有图形、公式等。 古希腊阿基米德他在《论球和圆柱》一书中公布了他的一个有趣的发现:一个内切于圆柱的球的体积和表面积,都分别是这个圆柱的2/3.他对这个发现非常骄傲,甚至在死后希望刻在墓碑上。 约公元前265年,罗马人征服了意大利半岛,旋即向地中海其他地区扩张。战争的结果是,公元前146年伽太基帝国灭亡。…... 童画- 0
- 0
- 869
-
古代科学趣味故事:事实胜于雄辩——张衡与地动仪
地动仪是中国汉朝东汉科学家张衡创造的传世杰作。地动仪有八个方位,他们分别是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每个方位上均有口含龙珠的龙头,在每条龙头的下方都有一只蟾蜍与其对应。那么就由童乐福科学网给同学们带来这个古代科学趣味故事:事实胜于雄辩——张衡与地动仪。 趣味故事阅读: 东汉年间,中国地震比较频繁。在朝廷主持天象观测工作的张衡为了掌握全国各地的地震动态。坚持不懈地进行研究。不久他终于制…... 童画- 0
- 0
- 867
-
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郭守敬巧制莲花漏
郭守敬是我国元代天文学家、水利学家、地理学家和数学家。他一生的科学创造非常丰富,可以说是位多才多艺的科学家。如今地理学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叫“海拔”,就是他当年对黄河一带几百里区域进行实地测量,曾以海平面为标准测地形图时提出的专用名词,沿用至今。 河北省邢台市郭守敬纪念馆前的雕像 郭守敬的祖父郭荣是一位名气很大的学者,祖父一面教他读书,一面教他向大自然学习。所以郭守敬从小虽然喜欢读书,也不是书呆子,…... 童画- 0
- 0
- 841
-
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张衡发明地动仪
东汉时的张衡虽然家境贫穷,但从小就勤奋好学,加上天资聪颖,很早就闻名乡里。据史书记载,他十岁时就“能五经贯六艺”,过目成诵。他兴趣很广泛,常常涉猎自然科学方面的读物,而且写得一手好辞赋,特别爱好数学和天文研究。 朝廷听说张衡是个有学问的人,召他到京里做官。他先是在宫里做郎中,后来担任了太史令,负责观察天象。这个工作正好符合他研究的兴趣。 当时,人们无法解释地震的原因,也无法预测地震,常常因为地震导…... 童画- 0
- 0
- 819
-
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钱乙造六味地黄丸
滋阴补肾、强身保健的六味地黄丸是家喻户晓的名药,它的发明者叫钱乙,是北宋著名儿科专家。 北京同仁堂生产的六味地黄丸 钱乙做过一段时间的翰林医官。一天,宋神宗的太子突然生病,请了不少名医诊治都毫无起色,病情越来越重,最后开始抽筋。这时,有人向皇帝推荐钱乙。钱乙进宫后,从容不迫地诊视一番,要过纸笔,写了一贴“黄土汤”的药方。 宋神宗接过处方一看,见上面有一味药竟是黄土,不禁勃然大怒道:“你真放肆!难道…... 童画- 0
- 0
- 817
-
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李春修建赵州桥
李春是隋代造桥匠师,他设计监造了河北省赵州(即赵县)河上的安济桥(又称赵州桥)。 位于河北省赵县赵州桥之侧的李春雕像 赵州是南北交通要道,但在城南处有一条由西往东流的大河,名叫洨河,每到夏秋季节,雨水增多,山洪暴发,给河两岸的居民和来往的行人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李春想,造桥的时间绝不能放在夏秋两季,但在冬季造的桥墩,到夏季难保不被冲垮,得造座不用桥墩的石拱桥,可当地的工匠们对此有点担忧:“河边的地…... 童画- 0
- 0
- 810
-
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徐光启种甘薯
我们现在吃的香喷喷的甘薯,和一位明朝大科学家徐光启有关。 甘薯 徐光启生于松江府上海县,松江府是农业发达的地区,徐光启早年也从事过农业生产,取得功名以后,他虽忙于各种政事,但一刻也没有忘怀农本。 在古代,为官者如果父母去世,要辞官回家乡守孝三年,徐光启在为他父亲守孝的三年期间,就在他家乡进行农业试验,总结出许多农作物种植、引种、耕作的经验。 1608年,江南地区受灾,粮食不足,徐光启为家乡父老的生…... 童画- 0
- 0
- 810
-
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中国照相机之父邹伯奇
清朝咸丰年间,在广州省城的越秀山上,人们不时会见到一名身穿长袍的中年人手持一个怪异的木箱,他看到喜欢的人或景物时,就用它对准一段时间,然后又心满意足地继续前行。这个人正是邹伯奇,他手中那个木箱是他亲手制作的中国第一部相机,名曰摄影器,比西方仅仅晚了四年。邹伯奇也因此被称作“中国照相机之父”。 这张照片是中国科学院研究员戴念祖根据邹伯奇自拍像玻璃底版,约100年后,于1972年冲洗出来的。 邹伯奇出…... 童画- 0
- 0
- 795
-
趣味科学故事:极光现象如何产生
在地球的南、北两极,高阔的天幕上,竞相辉映着五彩缤纷的光弧。有的像探照灯的光芒在空中晃动,有的像彩带在空中飞舞,有的像帷幕随风飘拂,有的像成串的珍珠闪闪发....光弧的颜色或红或绿,或蓝或紫,时明时暗,构成一幅瑰丽的景观,这就是极光。今天就由童乐福儿童网小编来给同学们讲讲这个趣味科学故事:极光现象如何产生。 关键词:极光。 趣味故事阅读: 人们知道极光至少已有2 000年了,但许多世纪以来,它一直…... 童画- 0
- 0
- 792
-
科学趣味发现故事:胰岛素的发现
1889年的一天,德国医学家冯·梅林(1849-1908年)和出生在俄国、但长期在德国工作的医生兼病理学家闵可夫斯基(1858-1931年)及助手作了一次狗的胰脏切除手术,其目的是研究胰脏在消化过程中起什么作用。手术后,助手发现,流出的狗尿竟引来大群苍蝇,他将此事告诉了闵可夫斯基。他对狗尿进行了化验,发现狗尿中的糖分是招苍蝇的主要原因。经过实验、研究表明,切断狗的胰腺,就可使狗患上糖尿病。这样,就…... 童画- 0
- 0
- 779
-
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氾胜之科学种田
现在我们去乡下,偶尔还会见到农民种田时会在种子上粘上一层粪壳作为种肥,这种方法是西汉末年一位叫氾(fán)胜之的农业学家发明的,叫做溲(sōu)种法。 氾胜之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自幼对农作物生长和栽培很感兴趣,喜欢研究农业技术,注意搜集、总结家乡农民的生产经验,积累了丰富的农业知识。后来,他做了朝廷命官,也时时想着农业丰收,惦着百姓的温饱。 当时关中地区地少人多,由此而引起的弃农经商的问题成为令西…... 童画- 0
- 0
- 748
-
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华佗发明麻沸散
现在我们动手术时会打麻药,神经麻痹后,病人就感觉不到疼痛了。最早发明麻醉药的人是我国东汉时期的名医——华佗,不过当时的药名叫麻沸散。 当时,魏、蜀、吴三国鼎立,战争频繁,军人和老百姓受伤生病的很多。华佗是当时最有名的医生,由于那时没有麻醉药,每次做手术时病人都要忍受极大的痛苦,他作为医生非常同情病人。 有一天,华佗为一个重病人治病,因为病人的病情严重,华佗忙了几天几夜才把病人救活。回家后,华佗累得…... 童画- 0
- 0
- 747
-
科学趣味故事:大炮报废的奥秘——氢脆现象
一门崭新的大炮用不了多久就得报废,这是在18世纪初,法国军队遇到的一桩伤透脑筋的怪事。有的甚至在发射时炮筒就炸裂开来,造成炮毁人亡的惨剧。类似的事情在其他国家也在出现。 人们无法找出其中的原因。专家们被请来了,他们成百次地研究大炮的制造、材料,核对各种数据,改进设计,但仍然无果而终。 事情被拖到19世纪中叶。一个名叫圣·克·德维尔的工程师被专门请到法国大炮制造厂“攻关”。经过多年研究之后,他和助手…... 童画- 0
- 0
- 736
-
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宋应星写《天工开物》
宋应星出生在一个世代书香的人家,他幼时在家塾中就读,聪明好学,几岁就能做诗,看书过目不忘,深得老师及长辈的喜爱。虽然宋应星熟读经史及诸子百家。但是他对枯燥乏味的八股文不感兴趣,喜欢音乐、做诗,常与同窗好友游山玩水,吟诗作赋,纵论天下。 课外,他还喜欢学习被当时读书人称为“旁门左道”的各种物件的制作技术。有一次,他和几个朋友到别人家做客。那人家里摆满了许多大小、形状、颜色、图案都不同的花瓶。宋应星立…... 童画- 0
- 0
- 735
-
趣味环境科学故事:微生物显身手——环境治理
不知你注意过没有,每天从树上都要掉下来许多树叶;动物,包括人类,每天要排出许多粪便;从地球上有了生物到现在,每天都有大量的动物、植物和人类死亡;人们每年要扔掉许多废纸、烂菜叶等东西。那就由童乐福科学网给同学们带来这个趣味环境科学故事:微生物显身手——环境治理。 趣味故事阅读: 假如这些东西一直存在着的话,我们的地球就会被废物厚厚地包围起来,根本就不会有人类的立足之地。大家也知道,绿色植物利用空气中…... 童画- 0
- 0
- 732
-
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墨子破云梯
墨子和他的墨家学派是一个科学家集团,他们在数学、物理学、医学、逻辑学等方面都有杰出的贡献。墨子还精通手工技艺,可与当时的巧匠公输般(即鲁班)相媲美。墨子很擅长防守城池,据说他制作守城器械的本领比公输般还要高明。 墨子非常反对为了争城夺地而使百姓遭受灾难的混战。一次他听到楚国要利用公输般发明的云梯去侵略宋国,就急急忙忙地亲自跑到楚国的都城郢都,劝公输般不要帮助楚惠王攻打宋国。 公输般说:“不行呀,我…... 童画- 0
- 0
- 727
-
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杜诗制作水排
汉光武帝时,杜诗任南阳郡太守。在任期间,他除了在政治上颇有建树外,还做了两件在科学技术史上有意义的事:一是兴修水利,一是制作水排。 《农书》中的卧轮式水排图 什么是水排呢,就是水力鼓风机,用于冶金。要获得液态生铁,需要非常高的炉温,有风才能提高炉温,所以鼓风技术对于生铁冶铸的发展有着极重要的意义。从商周以来,人们先是靠人力鼓风,后来发展到用畜力,比如用马的转动来鼓风的马排。 一个烈日炎炎的夏天,杜…... 童画- 0
- 0
- 722
-
趣味环境科学故事:一种没有污染的新能源——潮汐能
人们目前使用的能源主要是依靠煤和石油来取得的。但煤和石油资源是有限的,而且还会带来大气污染。因此人们开始探索,使用洁净而不产生污染的新能源。其中,大海中的潮汐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新能源。它洁净、便宜,来源广泛,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那就由童乐福科学网给同学们带来这个趣味环境科学故事:一种没有污染的新能源——潮汐能。 趣味故事阅读: 凡是到过海边的人们,都会看到海水有一种周期性的涨落现象:到…... 童画- 0
- 0
- 710
-
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传染病专家葛洪
葛洪,人称“葛仙翁”,是东晋著名医学家和炼丹家。他从小就喜欢学习,但家境贫穷,只好自己上山打柴,拿柴去换取纸笔。他不善言辞,拒绝来往应酬之类的事,但为了寻找书籍或请教疑难问题,可以不远数千里、不顾艰险和崎岖地跋涉,一定要达到目的才罢休。后来,他拜南海太守鲍靓为师,鲍靓精于医药和炼丹的技术,见葛洪虚心好学,年轻有为,就把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还把精于灸术的女儿鲍姑嫁给了他。 葛洪画像 葛洪不光医术…... 童画- 0
- 0
- 710
-
科学趣味发现故事:神奇的DNA
“世界十大科技进展”之一,人类基因“工作草图”的测序在2000年6月26日完成,中国科学家参与并高质量完成其1%的任务,表明中国人有能力跻身国际科学前沿,这成为当年“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之一。随着这一“草图”在2001年2月12日“正式版”的公布,和近年生物工程、基因工程的长足进展,“基因”、“克隆”、“DNA”等已成为时髦的词语。 “基因”是指含特定遗传信息的核苷酸序列,是遗传物质的最小功能单位。…... 童画- 0
- 0
- 703
-
科学趣味故事:神秘的“怪圈”——理发师悖论
理发师怎么会引出“危机”?GEB是什么?两者之间又怎么会有关系呢? 相传在一个村庄里,只有一个理发师,他规定替不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这就引出一个问题:他该不该给自已理发?或者问:他的头发应由谁理? 要是他给自己理发,那么他就违反了自己的规定,因为按规定,他不应该为自己理发;要是他不给自己理发,他也违反了自己的规定,因为按规定,他一定得给自己不理发的人理发,所以他也得给自己理发。 理发师犯难了:他不…... 童画- 0
- 0
- 677
-
为什么说伽利略是近代物理学的开山鼻祖?
比萨是意大利北部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1564年2月15日,在这座小城里诞生了一个男孩。他就是近代物理学的开山鼻祖-伽利略。 伽利略从小聪明好学,上学的时候,总爱向老师提各种各样的问题,老师们见了他实在是又喜欢,又害怕。因为他提出的种种问题,常常把老师问得张口结舌。到了大学时期,伽利略成为一个善于思考、有独立见解的青年。那时候,在大学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被奉为金科玉律。要是学生对老师的说法有什么怀疑…... 童画- 0
- 0
- 676
-
为什么说是蛙腿引出了伏打电池的发明?
1786年的一天,意大利解剖学教授伽伐尼正在实验室里做解剖实验。只见他用解剖刀熟练地将一只用于实验的青蛙的腿部切开,再用刀尖一剔,剥出腿部的神经。就在这时,他发现蛙腿一阵阵痉挛,快速地一张一弛,抽搐个不停。伽伐尼觉得奇怪,又一连切开几只青蛙的腿部,每只都一伸一缩地抽搐着。伽伐尼停下手中的活,苦苦思索起来,是什么原因,使蛙腿这样抽搐的呢?伽伐尼接连几天寝食不安,他苦苦思索的问题一直找不到满意的答案。…... 童画- 0
- 0
- 664
-
科学趣味故事:杀人湖为什么会杀人——二氧化碳
人往往落入湖水中才会被淹死,然而在非洲的喀麦隆,竟有两个能把人杀死的湖泊,而人既没有靠近这两个湖,也没有在上面划船,便招致了死亡。这两个杀人湖就是尼奥斯湖和莫努恩湖。据统计,两个怪湖已经杀死了1800多人。 1984年8月15日,位于喀麦隆西部的莫努恩湖突然喷发毒气,附近的37名居民因此丧生。两年后的1986年8月21日夜晚,位于该国西北部的尼奥斯湖发生类似的奇怪现象:伴随着闷雷般的响声,湖底沉积…... 童画- 0
- 0
- 664
-
科学趣味故事:磁单极子的发现——情人节里发现的“单身汉”
每年2月14日的情人节 valentine's Day又名圣马伦丁节。那一天男的抽出写有女的姓名的签——爱情就这么定了。 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177-1851年)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这就证明了人们必信的“电磁同源”或“电磁相依”的假想。 后来,在1897年和1932年,英国物理学家JJ汤姆逊(18561940年)和美国物理学家安德森分别发现了电子和正电子。电子和正电子不但可以…... 童画- 0
- 0
- 662
-
人体解剖学的开山鼻祖竟然是一个“小偷”?
在人类研究自己身体的历史上,有一个光辉的名字-维萨留斯。1543年,他的《人体结构》一书出版,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人体解剖的专门著作,维萨留斯自然是人体解剖学的开山鼻祖了。 1536年,18岁的维萨留斯是一所医学院的学生,对解剖学兴趣正浓。那时医学院教的解剖学全是盖仑编的教材。那么,这个盖仑是个什么人呢?原来他是公元2世纪时古罗马的一位名医,做过罗马皇帝的御医,曾经解剖过猪、羊、狗等许多动物,在仔…... 童画- 0
- 0
- 655
-
趣味科学故事:解读海市蜃楼现象
海市蜃楼现象是一种非常神秘的现象,同学们也对之非常好奇。今天就由童乐福儿童网小编来给同学们讲讲这个趣味科学故事:解读海市蜃楼现象。 关键词:海市蜃楼。 趣味故事阅读: 在平静无风的海面航行或在海边瞭望,往往会看到空中映现出远方的船舶、岛屿或城郭楼台的影像;在沙漠旅行的人有时也会突然发现,在遥远的沙漠里有一片湖水,湖畔树影摇曳,令人向往。可是当大风-起,这些景象突然就消逝了。原来这是一种幻景,通称海…... 童画- 0
- 0
- 647
-
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鲁班发明锯和刨
鲁班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出身于世代工匠的家庭。他从小就跟随家人参加过许多土木建筑的劳动,逐渐掌握了生产劳动的技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有一次,国王命令鲁班在十五天内伐出三百根梁柱,用来修一座大宫殿。于是,鲁班带着徒弟们上山了。他们起早贪黑砍了十天,一个个累得筋疲力尽,结果只砍了一百来棵大树。 国王选定动工的吉日也快到期了,如果木料准备不齐,是要处死刑的。鲁班发了愁,他心烦意乱地在山中行走,忽…... 童画- 0
- 0
- 647
-
趣味环境科学故事:沙漠改造不再是梦——人造树治理沙漠技术
据科学家测算,全球受沙漠影响的土地有3800万平方千米,等于4个美国那么大;我国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其中沙漠、戈壁和沙漠化的土地占了153万平方千米,人们预测,沙漠的进一步扩大对人类生存会造成极大的威胁。那就由童乐福科学网给同学们带来这个趣味环境科学故事:沙漠改造不再是梦——人造树治理沙漠技术。 趣味故事阅读: 人们曾想办法去改造沙漠,但很难。因为沙漠太热了,太干了,风也太大了,种树种草都无…... 童画- 0
- 0
- 623
-
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海洋生物学家屠本畯
屠本畯(jùn)是明朝的海洋动物学家和植物学家,他虽然自小读四书五经,却对植物、动物、园艺等自然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 有一次,一位远方来的客人带来了一种大家都没见过的干鱼,这种鱼有红有蓝有黄,头部细小,蓝色的眼睛中有乌黑的瞳仁,身上布满白色的幼细花点,形似天上的星星。烹饪出来后,味道十分鲜美,屠本畯仔细端详这种奇怪的鱼,好奇地问:“它是什么鱼啊?” 客人说这鱼叫“东星斑”,因为身上的斑点像星星而得…... 童画- 0
- 0
- 623
幸运之星正在降临...
点击领取今天的签到奖励!
恭喜!您今天获得了{{mission.data.mission.credit}}积分
我的优惠劵
-
¥优惠劵使用时效:无法使用使用时效:
之前
使用时效:永久有效优惠劵ID:×
没有优惠劵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