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洋活化石」文昌鱼
文昌鱼与人类 文昌鱼的脊索 文昌鱼虽然是不怎么起眼的微小动物,可是在科学家的眼里它们却是非常珍贵的。最初,科学家们认为它们是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进化过程的中间物种。在很久很久以前,大概是5亿年前的样子,海洋里生活着很多的菊石、海百合、奇虾、鹦鹉螺一类的生物,它们要么是有硬壳保护自己,要么是身体柔软、行动灵活可以躲避敌人,它们的身体里不像我们哺乳动物或者鱼类有一根从头到尾的脊椎骨。正是因为有了这根脊…... 童画- 0
- 0
- 202
-
「海洋活化石」海百合
海百合与人类 小朋友,你们知道吗?在历史的长河中生物大灭绝事件发生了不只一次。你们也许都听过恐龙灭绝的事情,但那已经是地球历史上的第五次生物大灭绝了。尽管到现在科学家们还为恐龙灭绝的原因争论不休,但在那之前的确还发生过多次地球上大部分生物都死亡的事件。海百合就是第三次生物大灭绝中的幸存物种,能存活下来全是因为它的种族占据了当时棘皮动物的三分之一,数量相当庞大。那次生物大灭绝使地球上失去了百分之九十…... 童画- 0
- 0
- 520
-
「海洋活化石」马蹄蟹
马蹄蟹与人类 马蹄蟹的学名叫鲎(hou),和鹦鹉螺、矛尾鱼一样,是名副其实的“活化石”,因为它们已经在地球上存活了4亿年。不过,马蹄蟹的样子可没有鹦鹉螺好看,也没有矛尾鱼威武,它们甚至有些丑陋,从没见过它们的人会觉得它们像外星怪物。 鲎血,救人害己 鲎的血液是蓝色的,这一点就和我们脊椎动物有很大的差异。大家都知道我们人类的血液是红色的,因为我们的血液里含有大量的血红蛋白,而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是铁,…... 童画- 0
- 0
- 307
-
「海洋活化石」矛尾鱼
矛尾鱼与人类 发现矛尾鱼 矛尾鱼的发现有一段非常曲折的故事。现在,就让我们一起重温这段有趣的历史。 那是1938年的12月,在南非东南部的海港城市东伦敦市,有一位拉蒂迈小姐,她是解剖学教授的助理,也是当地的博物馆馆长,因此她经常会去港口采购一些鱼来制作标本。虽然圣诞节就快到了,教授也都已经放假回家,可拉蒂迈小姐还是照惯例来到了海港,在充满腥味的码头上寻找着合适的鱼。忽然一声大叫吸引了她的注意,因为…... 童画- 0
- 0
- 141
-
「海洋活化石」鹦鹉螺
鹦鹉螺与人类 第一个发现鹦鹉螺化石的古生物学家绝对不会想到,这种约5亿年前就埋藏在地层中的古生物,居然能够历经沧桑存活到现在。虽然与鼎盛时期多达2,500个品种的庞大家族相比,现在的鹦鹉螺仅剩下为数不多的几个品种,生活区域也变得非常狭窄,但它们的存在仍然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惊喜。 就因为鹦鹉螺家族存活了这么久,约5亿年的地质变化它们一个也没落下,所以成为重要的地层指标。地质学家利用不同地质年代地层中…... 童画- 0
- 0
- 280
-
「鸟类百科」鹰、雕和兀鹫
昼行性的鹰科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食肉鸟群体。种类繁多,体型各异(小至如伯劳鸟那样的娇鸢和侏雀鹰,大至如天鹅般大小的虎头海雕和皱脸秃鹫),意味着该科无论在形态还是觅食习性上都呈现出广泛的多样性。 鹰科食肉鸟以壮观的空中炫耀表演而出名,但在领域炫耀中,有些种类(如蛇雕和非洲冠雕)只是做翱翔和鸣叫。领域炫耀行为既可以是模仿进攻,如一只鸟俯扑向另一只鸟;也可以演变成真正的攻击,即相互之间有接触行为;有时…... 童画- 0
- 0
- 183
-
「鸟类百科」天鹅、雁和鸭
数千年来,水禽类天鹅、雁和鸭不断为人类提供着蛋、肉和羽毛。人们将它们作为捕猎、娱乐和饲养的对象。在人类文化中,它们的影响范围涉及艺术、音乐、舞蹈、歌曲、语言、诗歌、散文等多个领域。然而,它们的湿地栖息地却遭人诟病,常常被描绘成危险可怕的人类疾病(如疟疾)之源。不过近年来,保护水禽及其赖以生存的湿地的重要性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 与水禽和叫鸭亲缘关系最近的当数红鹳类、猎禽类、鹳类、鹮和琵鹭,但尚无…... 童画- 0
- 0
- 218
-
「昆虫百科」蛇蛉和泥蛉
蛇蛉和泥蛉是第一批翅膀长在内部的昆虫。它们也是已知最早的在生命形态中会经过蛹期的物种,因此是完全变态发育。但是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这两目昆虫似乎并未从这两项“第一”中受益。它们生活在荒僻安静的地方,能观察到的种类很少。 蛇蛉:蛇蛉目 成年的蛇蛉很容易辨认,但因为它们是脉翅总目中极其“孤僻”的一群,因此很少有人能有机会看到它们。成虫总在森林树木靠近顶部的树枝上度过一生的大部分时间,近地面处很少见。蛇…... 童画- 0
- 0
- 246
-
「昆虫百科」缺翅虫和蓟马
除了体型都很小之外,缺翅虫与蓟马几乎没有其他相似点。缺翅虫仅有33种,绝大部分生活在腐烂的木头上,无害;蓟马全部的5000余种几乎都是各类庄稼的主要害虫。 缺翅目:缺翅虫 缺翅虫是一种小巧的昆虫,体色包括淡棕色、暗棕色或者黑色。部分种类的成虫是二态的,也就是说它们是同种二态性:有翅的和无翅的。无翅个体通常为淡棕色,没有眼睛;有翅个体为褐色,有单眼和复眼。这些有翅成虫喜欢各自分散独居,但很少能看见它…... 童画- 0
- 0
- 205
-
「昆虫百科」书虱和足丝蚁
. 啮虫目昆虫都是快跑健将,常见的如书虱、树虱、尘虱或啮虫等。而纺足目昆虫如足丝蚁则不然,它们体色暗淡,身体柔软,群居在丝网组成的隧道里。 啮虫目:书虱 啮虫的体长介于1~10毫米之间,头部圆形,可活动,球根状眼,线状长触角,前胸较大,休息时翅膀(如果有)交叠于腹背上呈屋脊状,有些啮虫有无翅、短翅、全翅等不同形态;附肢细长,部分种类的后肢特化为跳跃足。某些啮虫的后基节靠近鼓膜处有一个脊状区域,即皮…... 童画- 0
- 0
- 195
-
「昆虫百科」叶虫和竹节虫
在最引人注目的昆虫群体中,叶虫和竹节虫可是非同一般的大,并且具有非凡的伪装本领,能惟妙惟肖地假扮植物的颜色、形状和习性。 创下昆虫体长记录的是马来西亚的一种竹节虫,其身体总长达555毫米。其他也有很多竹节目昆虫的体长非常可观,泰坦竹节虫的体长能达到270毫米,还有更大的体长能达到300毫米。而创下体重记录的竹节虫是马来西亚扁竹节虫的丛林若虫,这种体长150毫米的昆虫,体重能达到60克。 形态和功能…... 童画- 0
- 0
- 456
-
「昆虫百科」蟋蟀和蚱蜢
直翅目这个大型目中的蟋蟀和蚱蜢因跳跃(逃跑)和吟唱(求偶)而闻名。强有力的后肢、特殊的发声才能和能接收声音的耳朵都是这个大型昆虫目特有的特征。 直翅昆虫的生活方式非常多样——从无拘无束地展示自己的伪装本领或警戒色(大多数二者兼有),到近乎没有视觉,却能用铲状附肢掘洞而居(如蝼蛄)。即使是同一种类,也有部分群居,部分独居的现象。 形态和功能:直翅膀的跳跃者 第一个直翅目昆虫的化石形成于上石炭纪。此后…... 童画- 0
- 0
- 420
幸运之星正在降临...
点击领取今天的签到奖励!
恭喜!您今天获得了{{mission.data.mission.credit}}积分
我的优惠劵
-
¥优惠劵使用时效:无法使用使用时效:
之前
使用时效:永久有效优惠劵ID:×
没有优惠劵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