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百科」臭虫

「昆虫百科」臭虫

刺吸式的口器封装在一个长长的喙状结构里这一特点将臭虫和其他昆虫区分开来。大多数的臭虫吸食植物的汁液,也有一些臭虫要吸食其他昆虫或者更高等动物的血液。前者导致谷类植物受到损害,后者导致了疾病的传播。二者都会给人类带来严重的影响。

半翅目是新翅次纲中最大的一个目,它的4个亚目中包含了超过8.2万个种类,这4个亚目是:异翅亚目、头喙亚目、鞘喙亚目、胸喙亚目,后3种有时被统称为同翅亚目,与半翅目昆虫关系最近的亲缘动物是缨翅目的蓟马。它们最初出现在2.95亿~2.48亿年前的二叠纪。

形状和功能:

半翅目昆虫在体型、结构、颜色以及生理功能上的差异很大,但所有半翅目昆虫的吮吸式口器都是相似的,仅仅在节数和长度上有差异。虽然有些种类的后肢为了适应跳跃或者游泳而发生了变化,但大部分成员的附肢主要用于行走和奔跑。其中一些肉食性昆虫有类似螳螂那样的前肢。有一些在附肢上还生有刺状和叶状延伸部分。

半翅目昆虫的两对翅膀通常是膜质的,但在所有的异翅亚目种类和其他一些群体中,前翅则是角质的,用以保护后翅。某些扁蝽科昆虫和蚧总科的雄性成员则没有后翅。

进食机制

臭虫长有专门用来刺穿食物外表面的结构,用来吸食液体或溶解后的产物。大部分的臭虫以植物为食,它们食用多种植物的各个部位;也有许多臭虫是肉食性的,捕食其他昆虫;还有一些臭虫吸食哺乳动物和鸟类的血。许多臭虫以液体食物为食,因此那些食用种子的臭虫通常会分泌出酶,使种子在吸入之前被溶解或者半消化。

具有明显的节和可活动的喙或下唇瓣(如右图的南瓜缘蝽)是臭虫头部最明显的特征。喙的末端具有感觉细胞,可以帮助昆虫识别最喜欢的食物。沿着长度方向,喙内部的槽里长有4段细细的口针(见截面图),外面的一对(上颚)在靠近末端处具有锋利的牙齿,这样便于在植物或者动物表面钻孔。里面的一对(上颌骨)沿长度方向有结合紧密的沟槽,这样就在内表面形成了食物和唾液的导流管。

以小型植物为食的臭虫,由于植物的导管系统在靠近表面处,因此这些臭虫的喙通常比以导管组织在离表层更深层的大型植物为食的臭虫的喙要短一些。在空闲的时候,喙向后收,贴近身体,位于两条前腿之间;在吸食植物时,喙垂下到植物的表面。许多肉食臭虫为了捕猎的方便,喙摆到了头部的前方。

「昆虫百科」臭虫

在进食的时候,外面的下唇瓣从吸食的口针上拉开。流动性的分泌物,包括酶、淀粉酶、果胶酶,被注入到唾液导流管中,半消化的食物被泵入体内——泵是由口针根部一系列的盘状物组成的。

半翅目昆虫腹部分为11节,有些种类的体节会少一些或特化了。蝉科成员的腹部前2个体节特化为发声器官。而第8节和第9节通常与外生殖器(雌性则为产卵器)相连,形态往往反映出使用的方式。

繁殖和生命周期:两性

从简单的椭圆形卵到附着在植物茎上的卵,或表面有复杂的纹路——半翅目昆虫的卵差异很大。臭虫们将卵产在植物组织内部或外部和土壤里,也有的把卵粘在石头上。某些种类的父母亲还会守护它们的卵。

若虫长得像无翅的成虫,但触角和跗骨的节通常比成虫少。在某些群体中,如蝉科和蚧总科,若虫和成虫的差异相当大。若虫有2~6个龄期,没有蛹期。但粉虱及雄性介壳虫会经过一个类似蛹期的休眠阶段。

「昆虫百科」臭虫

臭虫中的代表种类

1.大多数蚜虫是绿色的,这是它们在植物上的伪装色。最常见的桃蚜以200多种植物为食。2.这些树角蝉们钉子一样的外形和红绿相间的颜色都是用来威吓侵略者的。3.亮色暗示着盾蝽的味道很不好。4.猎蝽以毛虫为食。5.一只蜡蝉栖息在地衣覆盖的树皮上,很像树皮。6.水螳螂。圆盘蝽(图7)和仰泳蝽(图8)都是活跃的捕食者。9.蝎蝽科的水竹节虫和水蝎(图10)通过它们呼吸的管形口器悬吊在水膜的表面,等着用它们凶猛的前腿捕捉经过的猎物。水面为水蛸(图11)和水蝽(图12)提供了生存空间。

鞘喙亚目、异翅亚目和头喙亚目的成员几乎都是两性生殖,然而胸喙亚目却表现出多种生殖方式,如胎生、孤雌生殖,或根据寄居的植物变化生殖方式。

半翅类昆虫的交尾方式多种多样,包括简单的“寻找-交尾”到求爱、发出性信息(信息素)和声音信号等复杂行为。某些长蝽科臭虫会送一粒营养丰富的种子作为婚礼的礼物给雌性在交尾过程中食用。

鞘喙椿象:鞘喙亚目

鞘喙亚目是一个不寻常的群体,显示出古老和独特的混合特征,这些特征在异翅亚目和同翅类昆虫中也能发现。正因为这一点使得这个亚目长期以来备受争议,最近也有人将其划分到异翅亚目。

这个亚目只包含有1个科,即鞘喙科,该科包含了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美的智利和巴塔哥尼亚的25个种类。成虫很小(2~5毫米),呈棕绿色,宽大的头部上触角很小,眼睛长在头部侧面,它们隐蔽地生活在温带森林的苔藓和地钱中。

蚜虫和介壳虫:胸喙亚目

胸喙亚目成员的特点是喙处于第一对附肢中间,其成员通常都是些非常小的昆虫,但它们总是显眼地大量群居在一起。

当它们密集出没时,会使寄主植物病弱甚至坏死,它们带来的这种危害被经营农田和种植园的人们称为“枯萎病”或者“萎蔫病”。有的种类使水果或者花朵的形状变得非常丑陋而无法出售。它们中许多还在植物之间传递播病毒。被某些种类吸食的寄主植物,形状会发生变化,如叶茎部有凹点或边缘卷曲,以及生有大而复杂的虫瘿。

胸喙亚目和半翅目的一部分属于同源进化。这个亚目包含了4个总科:粉虱总科、蚜总科、蚧总科、木虱总科。

粉虱总科包含一个单独的粉虱科,约有1200个种类。粉虱俗称白粉虱,成虫的翅幅大约3毫米,身体脆弱,像蚊子。两对同等大小的翅膀上覆盖有白色蜡粉。

「昆虫百科」臭虫

来自苏门答腊的棉蝽,其分节的喙非常显眼。它吃毛虫,而大多数的棉蝽以种子为食。异翅亚目的臭虫通常将它们的翅膀平叠在身体上部。

白粉虱两性外形很相似,仅仅在生殖器上有明显的差异,雄性的体型也稍小一些。白粉虱既可以有性繁殖,也可以无性繁殖。卵通常在叶子的背面排列成弧形或者圆形,或被产在植物的短茎上。虽然一龄若虫附肢比较长,但并不活跃;二龄和三龄若虫与介壳虫很相似,附肢要短很多。若虫以树液为食。若虫到达四龄后,不久就停止进食,形成蛹壳后在蛹内发育为成虫。

卷心菜白粉虱经常云集在卷心菜以及芸苔类作物上,但它们的危害却非常小。然而与它们有亲缘关系的温室白粉虱却是西红柿和温室植物的主要害虫,这种热带种类是无意中从中美洲进入欧洲的。有一种微小的寄生蜂——丽蚜小蜂,会攻击这种白粉虱的若虫,可用来控制这种害虫。

烟草粉虱携带了60多种植物病毒,这些病毒能毁坏大量的农作物。烟草粉虱在全世界不断扩散,在一些国家,政府要求报告它们的动态。

蚜总科包含3个科,即球蚜科、蚜科和根瘤蚜科。目前,全球范围内已发现大约4700个种类,温带的种类最多,它们中许多都是主要的农作物害虫。蚜虫呈现出多态性:有翅或者无翅;单性生殖为主,也包含很多其他的繁殖方式。蚜虫的排泄物为蜜露形态,住在虫瘿里的种类还能制造出大量的蜡状物,防止蜜露浸湿和淹没自己。中空的蜜露会吸引很多种昆虫,包括蜜蜂。有一些种类的蚂蚁会看护蚜虫群,将蚜虫的敌人赶走并将这些蜜露的制造者搬运到植物上营养最丰富的部位。在广大针叶林区,居住在树上的蚜虫的蜜露可能是蜂箱蜜蜂所酿的蜜的主要成分。这种“森林蜜”大受行家赞赏。

蚜科昆虫被认为是真正的蚜虫,身长2~6毫米,触角有4~6节,它们身体柔软,通常有两对透明的翅膀,身体颜色呈绿色、黑色,有时甚至是粉红色。翅膀像屋顶一样覆盖着身体,末端在排出蜜露的尾部。腹部有两对腹管,用来分泌蜡或防御性的化学物质。

不同亚科的蚜虫通常具有不同的复杂生命历程。有一些一年繁殖好几代,其中一种通过两性生殖产出越冬的卵。而另外一些则是单性生殖和卵胎生(生出小幼虫)。蚜虫经常变更宿主,尤其是蚜科,冬季的宿主主要是木本植物,春季和夏季则为草本植物。这些特性以及它们能够在短时间内繁殖大量幼虫的能力,使得蚜科成为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

桃蚜选择桃或者李作为它们的第一宿主,其他一些草本植物,包括马铃薯,是它们的次宿主。这类蚜虫是马铃薯真菌病毒(晚萎病菌)的携带者,曾于19世纪40年代造成爱尔兰马铃薯饥荒,致使大约100万人死亡。

球蚜科的50个品种俗称绵蚜或针叶蚜,几乎全部分布在北半球。球蚜可能是单性生殖,但是不能直接产出幼虫。无翅的雌性以及若虫通常覆盖着由腹部腺体分泌出来的软毛状的蜡。所有这类蚜虫都以针叶植物为食,有的种类会制造虫瘿。有的种类会给针叶树种植园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根瘤蚜科是一个只有70个种类的小科,主要出现在北半球。它们的触角分3节(呈翅形或翼形),没有产卵器。它们的生命历程同球蚜相似。根瘤蚜通常以落叶树木为食,也有一些以蔓生植物为食。其中一种,葡萄根瘤蚜,从北美进入后,成为19世纪晚期带给欧洲酿酒业近乎毁灭性破坏的罪魁祸首。

臭虫知识档案

纲 昆虫纲

目 半翅目

已知有超过8.2万个种类,分为4个亚目:鞘喙亚目、胸喙亚目、头喙亚目、异翅亚目。

分布 世界各地。

体型 体长0.8~110毫米。

「昆虫百科」臭虫

特征 这个极大的群体有多种形态、栖息地、生活方式以及习性,但所有的种类(包括成虫和若虫)在喙状的刺吸式口器里都埋藏着丝状口针。它们的颜色变化也相当大,从暗淡的绿色、棕色到有金属光泽的紫色和蓝色。

生命周期 卵的大小和形状差异很大,若虫为2~6龄,无蛹期。

保护级别 属于生存无威胁物种。

木虱总科在全世界有2200个种类,通常被人们称为跳动的植物虱子,这样称呼它们是因为其中的大部分种类把跳跃作为逃生的手段。这一群体在南半球广泛分布。成虫很小,不超过6毫米,两对翅膀(如果有的话)像屋脊一样覆盖着身体。触角分10节,两性的外形相似,有性生殖。卵呈茎梗形,有点像粉虱的卵,基部插入到植物的组织中,由此吸收水分。有的种类有专门的产卵器,直接将卵产进植物组织中。若虫和成虫相似,但通常更扁平一些,且缺少成虫那样用于跳跃的膨大的后肢。在大部分的木虱科成员中,若虫表面有保护层,由称为蜜的尾端分泌物形成,它们呈现不同的锥形、双阀形,甚至是杂乱的网一般的形状。

木虱会飞,雌性在选择产卵的植物种类上很专一。因此,几乎所有种类的木虱都局限在一个宿主或少数几个和该宿主具有亲缘关系的宿主上。

木虱科是目前为止最大的一个科,包括了大约1200个种类,它们中大多数都是害虫。柑橘木虱来源于亚洲,是最近在美国发现的两种攻击柑橘类水果的种类之一。也有反过来利用它们的害处的情况,人们曾用长得像蚜虫的木虱进行过一个试验,该实验将木虱作为一种可能的生物控制媒介去对付顽固的阔叶白千层树(在澳大利亚,这个树种被认为是有害的)。

粉虱总科在全世界有650个品种,大多数都会制造虫瘿。有一些种类的若虫会从腹部分泌出长长的、蜡状的丝。它们有非常独特的翅脉,这一特点将它们与其他木虱科区分开来。它们在全球都有分布,其中有大量的害虫品种,它们中的柑橘木虱是南非出现的绿皮病病毒的携带者。

蚧总科含有大约20个科,将这些科彼此区分开来通常是件很困难的事。在全世界范围内,人类已发现大约7000个种类。它们是介壳虫或粉蚧,这样称呼它们是因为雌性分泌出的蜡质的或者变硬的鳞状结构。从形态学上说,蚧总科属于昆虫中高度特化的群体之一,它们没有翅膀,头、胸、腹完全愈合成一体,这种身体结构是为了适应它们附着在宿主植物上的固定不动或是很少活动的生活方式。介壳虫是许多热带作物的重要害虫,褐软蚧以及某些种类的粉蚧,会危害家养植物和温室植物。成年的雌性无翅,行动缓慢或完全静止不动。雄性的生命很短暂,通常长有翅膀,它们不进食,全身心地将它们短暂的生命投入到繁衍下一代中去。

新孵出的幼虫非常活泼,被称做爬虫,它们通常在这个阶段四处分散。有些种类的爬虫在被风吹走后也能存活下来,因此在它们安定到某株植物上开始进食前,可能已经经过了相当长的一段旅途。

盾蚧科是最大的一个科,有超过2500个种类,正如它们名字所示,它们分泌的蜡像盾一样覆盖着身体。这层盾是一龄若虫开始营固定生活时形成的。此后,这层盾和会被蜕掉的表皮(蜕皮)愈合在一起。

「昆虫百科」臭虫

软蚧,如图中的巴西红蜡蚧,几乎不像昆虫,更像是树瘿。有些种类分泌的蜡具有商业用途,但很多对栽培植物来说都是害虫。

粉蚧科昆虫俗称粉蚧,是蚧总科家族中的第二大科。全世界范围内大约有2000个种类,这类介壳虫体被一种粉状的蜡质分泌物和突出的蜡丝。粉蚧分布广泛,植物的地上和地下部分都是它们的食物。这一科的大部分都是具有严重危害性的农作物害虫,其中包括红粉甘蔗蚧。

「昆虫百科」臭虫

这种苏门答腊雨林中的东方蜡蝉属长鼻蜡蝉,有着奇异的长长的头部延伸部位,该部位尖端有小橘子一样的饰物。

蚧总科成员,俗称软介壳虫,约有1000种。很多种类会制造不同形式的蜡。非洲蜡蚧属和另一属的介壳虫常常会用一层比自己身体大好几倍的蜡衣把自己包裹起来。许多住在植物上的种类还会用蜡给植物做一层壳。七叶树介壳虫是一种从南美迁入北美和欧洲的种类,已经对观赏树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珠绵蚧亚科,约250种,是最原始的介壳虫。雌性的中间龄期是没有附肢的“包囊”,能在没有食物和水的情况下存活好几年。住在植物根部的地珠,其某些热带种类的雌性会造出很大的、青铜色或金色的蜡囊,常有人收集来用做穿项链的珠子。非洲一种介壳虫的成年雌性,体长能达到35毫米,是体型最大的介壳虫。

吹绵蚧是第一种被生物技术控制的昆虫。19世纪80年代,美国加利福尼亚的柑橘园里由于这种从澳大利亚引入的介壳虫的横行,几乎全军覆没。为了防治这种害虫,加州引进了它们的天敌澳洲瓢虫,数年后,加州柑橘园的收成就翻了3倍。有趣的是,吹绵蚧是少数已知的雌雄同体的昆虫之一。

泛热带的80种胶蚧科成员非常特别,它们有臂盘和背刺。住在各种无花果树上的紫胶蚧是天然紫胶和虫漆的来源。至少在公元前1200年以前,这种含树脂的物质就被用来做清漆、食物的冻胶层、染发剂和珠宝饰物。世界上第一张留声机唱片的表面就漆的是虫漆,那时乙烯基还没有研制出来。在印度、泰国和中国,人们仍然从树上手工采集紫胶,在这些国家的乡村,这种物质是当地的居民重要的收入来源。

在中、南美洲,洋红虫科的种类不足10种,它们的身体长长的,表面弯曲如球的外侧,只以两类仙人掌为食。500多年前,阿兹特克人就饲养胭脂虫来取它们的蜡,以及天然染料洋红或胭脂红酸,后者是食用色素、化妆品和纺织工业中采用的亮红色彩的来源。如今,洋红虫在全世界都得到了广泛的商业应用。除了能制造染料,洋红虫已经在南非被用于仙人掌果的生物控制媒介。

蝉和跳虫:头喙亚目

头喙亚目昆虫最与众不同的特征是:它们从头后部下方长出喙。这个群体包括飞虱、叶蝉、沫蝉、角蝉、光蝉和蝉。这是一个大型且种类繁多的群体,主要以植物为食,个体包括从2毫米的叶蝉到翅展达20厘米的蝉。头喙亚目昆虫的经济价值不如胸喙亚目种类,特别是在温带,它们是植物病害的传病媒介。少数种类的食性对植物产生直接影响。

头喙亚目包括2个次亚目,即蜡蝉次亚目和蝉次亚目。所有的种类都是自由活动的以植物为食的昆虫。蜡蝉次亚目包括1个总科,即蜡蝉总科;蝉次亚目包括4个总科:沫蝉总科、蝉总科、叶蝉总科和角蝉总科。

「昆虫百科」臭虫

当巨大的成年花生头臭虫停在它通常的家——树干上时,会被它身上的树皮状色彩很好地伪装起来。如果受到了惊扰,它会张开带有恐吓性眼睛状图案的翅膀惊吓敌人。

蜡蝉总科包括20科,约1万个种类,俗称飞虱,是一个种类繁多的群体,体型小的只有2毫米,大的有80毫米。成虫主要以植物的汁液为食,有些颖蜡蝉科和袖蜡蝉科的昆虫吃真菌。有些蝉的幼虫会分泌蜡,并形成长长的腹部细丝。蜡蝉科昆虫主要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菱飞虱科约1300种的昆虫在全世界都有分布,体长多在10毫米以内。菱飞虱是最原始的蜡蝉,成虫像蝉,清晰的膜质翅像屋顶一样盖在身体上;前翅的翅脉很有特点,上面有暗色的、长有纤毛的斑点。雌性菱飞虱分泌的蜡是白色软毛状的,在腹部末端有一簇。

雌性菱飞虱有锥状的产卵器,直接把卵产在地下。若虫吃草根和其他植物。成年的菱飞虱在树木和灌木丛中能找到。

飞虱科昆虫全世界都有,共约1700种,体长2~10毫米。这种昆虫的内翅二态性和性别二态性很普遍。它们基本上都住在地表或离地表很近的地方;若虫是无拘无束的漫游者。不少种类在求偶的时候会发出声音,且大多数种类都会表现一定程度的寄主挑剔性。

飞虱科昆虫中有一些是危害稻田、玉米和甘蔗的主要害虫。亚洲褐飞虱会导致水稻发育迟缓;澳大利亚的甘蔗飞虱是斐济病毒的带菌者,已经把这种病传播到了全世界的很多国家,所到之处无不带来严重的后果。在夏威夷,一种小型的盲椿象被用来对付这种害虫,是生物控制上最成功的案例之一。

蜡蝉科的一些成员是最大型和最古怪的同翅类昆虫,全部800种主要分布在热带。体长10~100毫米,有些种类的翅展能超过15厘米。所有的蜡蝉科昆虫都以树木和灌木为食,吃东西的时候通常都是直接把树皮刺破。

蜡蝉科昆虫俗称光蝉,指黑暗中这种虫的头部会发光,其实这是一种古老的、无确实根据的说法。

蜡蝉通常有十分鲜艳的体色,有些蜡蝉前翅为保护色,后翅则颜色亮丽。许多蜡蝉的头部有延伸出的一大块:巴西一种学名为南美提灯虫的蜡蝉,其头部加上延伸出去的那一块竟然形似鳄鱼的头!那些前翅有保护色,而后翅色彩亮丽的蜡蝉,通常会利用这种差异来吓退潜在的敌人:一旦受到惊扰,这种蜡蝉会不停地飞快交替开合前后翅,把袭击者吓跑。头部延伸出去的那一块也能帮它们躲避敌人。静止不动的时候,它们奇怪的头部形状打乱了整个身体的线条,会让敌人感到迷惑。

蝽:异翅亚目

蝽与其他半翅类昆虫的不同之处在于:它能把静止的时候放在身体下面的“喙”转向前。口器精确的方向感使它们能获得的食物不仅仅只是植物组织,这一点比其他半翅类昆虫要强。许多异翅亚目昆虫都是食肉动物,有些专吃植物种子。所有的水栖臭虫都属于蝽一类。

「昆虫百科」臭虫

在这群花穗臭虫身上能明显地看到蜡蝉科昆虫特有的宽大的前翅。它们善于飞行,受到鸟类惊扰时会很快散开。它们在若虫(右图)时期,用蜡作为防御物质,并形成了长条的刷子状“尾巴”。这种策略在许多成年和幼年跳虫中很常见。

蝽的生物多样性表现在其体形的多样化。已知的5万个种类分属于75科。蝽的特点在于它们没有一致化的前翅——部分膜质、部分硬化。

所有的异翅亚目臭虫都长有防御性的臭腺。若虫的臭腺长在腹背。到了成虫期,腹部被翅膀盖住,胸部下面或侧面会长出一个或一对不同的腺体。许多臭虫都会用亮丽的、警示性的色彩告诉敌人:它们的味道很差;其他有些有保护色,同时把臭腺作为第二道防线。

池塘的水面、湖泊、缓慢流动的河水和溪水,甚至海水表面都难不倒这些能在水面行走的高手。蝽利用水面张力,用防水的附肢立在水膜上。很多肉食性的蝽住在淡水的水面下,它们呼吸的方式有以下几种:有些用长长的虹吸管呼吸;有些时不时地游出水面补充氧气(用可以伸缩的虹吸管);有些则收集身体下的气泡。

异翅亚目由7个次亚目组成:即奇蝽次亚目、鞭蝽次亚目、黾蝽次亚目、隐角椿象次亚目、细蝽次亚目、臭虫次亚目和姬缘蝽次亚目。异翅亚目到底该如何分类至今还有争议,总科、科、亚科的位置随着每一个新观点的出现而变化。人们根据触角、附肢、腹部、翅脉和雄性生殖器的形状等结构特征划分了以上这7个次亚目。

黾蝽次亚目,即半水生椿象,其全部的1400个种类都食肉食,大多数都能在水膜上行走,黾蝽科和宽黾蝽科的椿象一生都漂浮在水面上。每当有昆虫形成的“阵雨”当空而来,在水面上争斗而造成的细小波纹,水蝽在几厘米外就能感觉到;大而突出的眼睛能帮助它们捕食和躲避天敌。

在全世界都有分布的宽黾蝽科臭虫,俗称水蟋蟀,是黾蝽次亚目中最大的一科,含近600个种类,也叫宽肩水黾或急流椿象,栖息在从小水塘到湖泊等静止的水体上;有2个属的成员甚至适应了大海。宽黾蝽的体长为1~10毫米,它们结实的身体上覆盖有一层细密的防水绒毛。

同一种类的椿象,其翅膀常呈现出同种二态性:有的无翅,有的则生有巨大的翅膀。有很多种类的中间一对附肢比前、后附肢长得多。

黾蝽科昆虫是最容易辨认的水生昆虫之一,俗称水蛸、水蝽或舟蝽。这一科包括500个种类,在全世界都能见到;体长6~36毫米;附肢很长;身体球状或狭长形。在生态学、生物学和习性等方面,黾蝽是被研究得最多的昆虫之一,因为它们中的很多种都喜欢跑到人类的环境中去。

近期,水蝽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北部约克半岛海角的淡水区域中被发现。人们特为此昆虫设置了一个新属,它被认为是连接淡水黾蝽和海洋黾蝽的遗漏环节。

全世界到处都有的水蝽科昆虫,俗称踩水椿象,是最低等的黾蝽,共有39种。其中,水蝽属是最大且分布最广泛的一族,体长1.2~4.2毫米;体型多样,大部分呈结实的椭圆形,有相当长的附肢;头部狭长——与大多数黾蝽种类不同的是,它们只有这个部位长有绒毛;这一属的大多数无翅,有些虽长有很大的翅膀,但它们会自己把翅膀断掉。

隐角椿象次亚目分11科,共1950种。这个群体包括所有生活在水下的水生椿象,以及栖息在河岸的众多种类。隐角椿象有发达凶猛、利于捕食的前肢;多数能喷出含酶的混合物,既能使猎物动弹不得,还能帮助消化。巨型水蝽据说咬人后会使人痛苦难忍,这其实很大程度上是民间的传说。

含550个种类的划蝽科臭虫在全世界都有发现,是隐角椿象次亚目中最大的一科,栖息在溪流、水塘和酸性沼泽中。由于生有桨状后肢,它们常被称做“划蝽”,体长2.5~15毫米,主要以植物为食,雄性在求偶和交尾的时候会唧唧作声。

仰蝽科含340种,出没于世界各地,在温带最多。这一科的昆虫与划蝽非常相像。判断仰蝽科昆虫的依据是它们游泳的时候总是颠倒身子,因此得了个“仰泳虫”的俗称。

「昆虫百科」臭虫

澳大利亚盾蝽身上这种醒目的颜色警告着那些猎捕者:它们会从腹部的腺体分泌难闻苦涩的液体。这4个腺体开口均清晰可见。

大部分仰蝽在水膜上仰面躺着,等待附近的猎物落进水里。在附近打斗的昆虫会在水膜上造成轻微的涟漪,使仰蝽们警觉。小仰泳椿亚科的雄性,求偶时发出的声音在几米外都能听见。有些仰蝽住在缺乏氧气的水体中,其腹部有特殊的含血红蛋白的细胞,这些细胞与呼吸系统直接相连,使其能够获得必需的氧气量。

负子蝽科有近150个种类,常被称为巨水蝽,这样称呼的理由很充分:一种新热带区的种类,体长足有110毫米,是已知最大的臭虫。负子蝽在全世界都有,热带最集中。除了1种外,其余的全都长有发达的捕食前肢,从它们身旁经过的猎物,几乎无一能逃脱,包括鱼类和两栖动物。大多数负子蝽住在静止的水体中。有些优秀的游泳健将能静静地埋伏着等待猎物。所有负子蝽都是扁而长的椭圆形的,体色为棕色。非洲吃蜗牛的一种负子蝽比较特殊,它们捕食的前肢被游泳的前肢代替了。在为数不多的充满父性的负子蝽中,田鳖属、负子蝽属及其他一些属的雄性成员,特化的翅形成了一个育儿室,卵会在里面一直待到孵化。

含231个种类的蝎蝽科昆虫,俗称“水蝎”,大多数生活在热带,体长14~45毫米;体色棕色;身体因尾部长长的呼吸管而显得很长。蝎蝽对游泳不太在行,一般在池塘底部爬行。有些种类的蝎蝽,腹部底部是鲜艳的红色,当它们飞翔的时候能被清楚地看到,这大概是它们的一种警戒色。全北区的蝎蝽属和遍布全世界的、体型长长的螳蝎蝽属是最常见的两个属,后者俗称水竹节虫。

细蝽次亚目含300多个种类,分属5科。多数栖息在河岸边,也有的住在海边的潮汐地带,只有细蝽科例外,这一科的昆虫住在干燥的热带地区。细蝽次亚目的所有成员都食肉,食谱中包括死去的昆虫。

跳蝽科是细蝽次亚目中最大的一科,全部的265种在世界各地均能找到。它们常被称为“岸蝽”,体长2.3~7.4毫米,体型为长椭圆形,体表有花纹。这一科的昆虫行动非常敏捷,能急速地跳跃和飞翔,要想抓住它们可不容易。最常发现它们的地方是淡水岸边,尤其是多石头的水岸。

姬缘蝽次亚目分29科,有近9000个种类,包括一些体型最大的陆生臭虫。这个群体的大多数成员为植食性,有些吃真菌或种子;有些蝽科和长蝽科种类,则是次生肉食性。

蝽科是这一次亚目中最大的一科,也是异翅亚目里四个最大的科之一。姬缘蝽科的成员在全世界均能见到,主要居于热带,共有4100多个种类,包括臭蝽和盾蝽,体长4~20毫米,体色以绿色或棕色为主,也有一些有鲜艳的体色。

姬缘蝽科昆虫一生产卵近200粒,卵为桶形,大约分12批产完;有的会把卵呈六角形排列在某个平面上,有的则把卵成对排列在小树枝和叶柄上。一龄若虫不吃植物,而是吃与它们共生的细菌——雌性产卵时沾在卵上的。有些种类的雌性会照顾自己的后代。

这些臭虫以会“放臭屁”而著称。若虫释放臭味的腺体生在腹部,而成虫则是生在胸部。这种气味是由一些复杂的挥发性化合物混合而成的,其成分因种类而不同。它们受到攻击时就会释放这种臭味御敌。有些姬缘椿象会用这种臭味告诉附近的同类赶紧逃跑。除了这种化学防御武器外,有些种类受到攻击时,还会用后肢股节上的小突起摩擦腹部底部的特殊棱缘来制造噪音。北美的二星蝽就是用这种方法猎捕臭名昭著的科罗拉多甲虫的。

「昆虫百科」臭虫

图中这只来自苏拉威西岛的椿象身体扁平,呈盾形,是蝽科昆虫的典型代表,俗称盾蝽或臭蝽。像这种体型较大、色彩艳丽的种类主要生活在热带,生有威力强大的臭腺。

「昆虫百科」臭虫

姬缘蝽科昆虫交尾时都是尾对尾,如图中这两只普通欧洲绿盾蝽。正如它们的普遍特点,雄性(左边)体型稍小。

著名的扁蝽科(扁蝽或树皮蝽)含有1800个种类,体长3~11毫米;体背扁平粗糙,体形呈椭圆形或矩形;触角粗而短;大多数的扁蝽有很大的翅膀,但热带有许多种类没有翅膀。大部分扁蝽以真菌为食,如真菌丝或腐烂的木头上原来长果实的那一部分的真菌;有的以树液为食。有的则吃针叶树。有些澳大利亚和北美的种类住在白蚁的巢穴中,吃白蚁培养的真菌(参阅“白蚁”)。最大的为扁蝽属,含200个种类,主要见于北半球,住在死树的树皮下,那里有丰富的真菌丝供它们食用。

同蝽科含180个种类,体长6~18毫米,大多数为椭圆形,身体尾端逐渐变细为锥形;盾板大而尖,但没有盖住真皮(翅膀的膜质部分);跗骨分为2节。世界各地均能见到同蝽科椿象。

有些同蝽科种类会照顾新生的卵和若虫,保护它们不受敌人和寄生虫的侵犯。甚至有些雌性椿象会一直照顾若虫长到5龄。有许多种类的这种亲代照料的行为都被研究过:欧洲的灰匙同蝽,栖息在白桦树上,会把产下的30~40粒卵呈六角形地排列在叶片的背面,然后母亲会一直趴在那里直到卵孵化,这个过程会持续20天甚至更长。日本的计匙同蝽和背匙同蝽,为了保护后代,母亲们会采取猛扯、向攻击方向翘起身体和扇动翅膀等防御行为。

土蝽科,一般指穴居椿象或黑椿象,是盾蝽形姬缘蝽次亚目中的第二大科,8个亚科共有600个品种,在所有动物地理学地区均能见到。体长2~20毫米;多数有宽而扁平的头部和适合挖掘的附肢。多数土蝽都善于掘地,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住在地下,以植物的根为食。这个群体的大多数中,两性均在后翅翅脉上生有一排突起,摩擦身体的棱缘部位时就会发出颤抖的高音,这种声音通常用来求偶。有些种类会制造防御性的分泌物——一种对付潜在敌人的刺激手段。

黑椿象由200个西半球的种类组成,成虫象小型的甲虫。那些已被研究过的种类中,若虫和成虫都栖息在植物的地上部分。至少有3个南美种类与蚂蚁住在一起。土蝽亚科是最大、最多样的一个亚科,有超过300个擅长掘地的种类,这些椿象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喜欢居住在干燥的土壤中。

舌盾蝽亚科昆虫有大且长的盾板,直达腹部末端,体色一般为黄棕至深棕色。有的有引人注目的体色,如红黑条纹的。这一亚科的255种昆虫主要见于潮湿的草地——它们总是和草联系在一起。有的吃住都在草基部。而有些椿象,如非洲的一些椿象,以草种子为食。亚洲和非洲的几种,则是稻类和其他谷类庄稼的害虫。

「昆虫百科」臭虫

图中这只盾背蝽(盾蝽科)能通过形状和盾板的宽度被辨认出来——它的盾板覆盖了腹部的大部分,看起来很像叶甲虫。图中是一种来自非洲的盾蝽。

蝽亚科是土蝽科中最大的一个群体,体形和体色多变;有些种类,其前胸背板有角状的尖。所有的蝽亚科成员都是植食性的,包括了一些害虫。稻绿蝽就是一种常见的亚全球性害虫,能危害从棉花到西红柿等许多种作物。在澳大利亚,寄生蜂、缘腹细蜂被当做是遏制稻绿蝽爆发的生物控制手段。

长蝽科也是大而多样化的一科,旗下的4000多种类在体长和形态上变化多样。大多数体型都很小,体长1.2~12毫米;体色为暗淡的棕色或黑色,但也有许多体被鲜艳的红色或黑绿色;翅膀短小(短翅),能模仿蚂蚁和甲虫。许多长蝽科椿象都有发声结构,有的长在前翅上,有的在后翅上,或者在腹板上或长在头部和胸部侧边上。大多数以种子为食,但也有许多成员有不同的食性,如杆长蝽亚科的椿象吮食树液;大眼长蝽亚科的捕食其他昆虫;有的则吃脊椎动物的血。该科有的椿象能逼真地模仿蚂蚁,它的前胸背板上有古怪的装饰,前腹节愈合成一体。

尽管在热带能发现数不清的大型叶足缘蝽(缘蝽科),但很少有图中这些法老椿象这样精细繁复的色彩,它们正在巴西大草原上一株植物的茎部吸吮树液。

长蝽科椿象在世界各地均能见到,500个种类中的多数生活在热带地区。58个属中的许多种类体型巨大,有醒目的红色、橙色或黑色的警戒色。所有已知的该科种类都是植食性,其中许多以种子为食。

长蝽科中,地长蝽亚科是最大且最多样的一族。它们体色暗淡,多为棕色或棕色、黑色和白色混在一起的杂色;体型小至中等(2~20毫米);多数住在地表的落叶堆中,吃成熟后掉下来的种子;仅有少数树栖。非洲的一种以无花果树的种子为食,非同寻常的是,当这种椿象的雄性向雌性求爱时,会给它一粒无花果的种子当做礼物。雌性开始吃种子的时候,雄性就会与之交尾。另外也很有趣的是它们的生殖方式是卵胎生的,这在异翅类昆虫中很罕见。在特立尼达和秘鲁,住在洞穴中的一种以果蝠扔掉的种子为食的椿象,有时在一个洞穴中栖息的这种椿象的密度能达到每平方米10万只。

含1800个种类的缘蝽科,其成员有的小巧,有的大而强壮,体型狭长或椭圆形;后肢腿节或胫骨上,以及触角的节上常有奇怪的膨胀突出部分;体长7~45毫米;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大多数集中在热带地区——这一地区的品种通常体型巨大,结构精巧。缘蝽科昆虫通常体色暗淡,但也有很多有鲜艳的警示性色彩,有些住在热带丛林中的种类有金属般的体色。这一科的成员全部是植食性,主要吃刚冒出来的嫩芽,有些是严重的经济性害虫。它们有时被称为叶足臭虫,但南瓜椿象这一名称更常见,因为北美的某些种类以各种南瓜为食。呆在花朵上的雄性大型椿象很有领土意识,会抵抗任何入侵者。而且这种行为似乎很普遍,这也解释了很多种类两性间后肢显著的性别二态性——雄性的后肢常有变大而多刺的腿节。

非洲的一些种类能把一对臭腺中的化学分泌物喷射至150毫米外,而且还能较精确地控制喷射方向。有一次南非的一个花园中爆发了这种椿象灾害,人们在其中一棵栀子树上发现了超过9000只这种椿象的成虫,其总重量达到9.8千克。

有些树栖种类是体型最大的椿象之一,体长可达45毫米。它们体被鲜艳的橙色和黄色;若虫为黑色。它们总是被信息素吸引而聚集在一起进食——分散的每一只个体都能循着气味回到原来的地方。一旦受到惊扰,它们会一起跳动着从肛门处向空中喷射分泌物,同时臭腺中也会有分泌物流出来。

臭虫次亚目是半翅目中最大的一个群体,有超过1.96万个种类,然而16科中的半数所含的种类不到50个。盲蝽科和猎蝽科是其中最大的两个科。在整个臭虫次亚目中,那些较古老的种类被认为是肉食性,而现代的种类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植食性。

盲蝽科是整个异翅亚目中最大的一科,旗下的8个亚科共含1万个左右的种类。盲蝽俗称植盲蝽或衣壳虫,世界各地均能见到。这一科中的大多数是植食性,仅有少数如单室盲蝽亚科一些成员是杂食性。树蝽亚科的成员以介壳虫为食;热带的细爪盲蝽靠真菌过活,但齿爪盲蝽亚科和植盲蝽属的成员都是肉食性。

盲蝽的体长为2~15毫米,是最灵巧的椿象之一,身体的颜色通常能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分4节的下唇瓣,以及中、后腿节上的毛点(成簇的纤毛)这两个特征将其与其他半翅类昆虫区分开来。盲蝽的身体结构使它们能把自己椭圆形的身体非常逼真地变成蚂蚁(蚂蚁拟态)——并不只是体色相像,而是包括蚂蚁般的步法,以及腹节收缩成腹柄,再加上胸部的模样,这一切组合在一起,几乎跟蚂蚁完全一样。

「昆虫百科」臭虫

正如这只来自苏门答腊的椿象一样,许多热带刺蝽(猎蝽科)的前胸背板的顶端(前胸的那块遮盖物)长着一圈像栅栏一样的防御性尖刺。它的喙向后弯折于头下面。

最非同寻常的盲蝽住在蜘蛛网上,以蜘蛛们吃剩的食物为食。热带非洲和印度-马来亚地区的角盲蝽属单室盲蝽亚科成员是种植园的害虫。澳大利亚的叶盲蝽亚科一些成员以昆虫的卵为食,在夏威夷被用来控制甘蔗扁角飞虱。

网蝽科椿象俗称网蝽,包含1900个种类,分属3亚科。体长2~8毫米,大多数种类在其前胸背板和前翅上有密集的网状或带状脉络。有些种类则在这些部位的边缘平平地延伸出大块复杂的花边。

大部分网蝽是自由生活的食草动物,通常寄住在某种植物上,啃吃叶片的背面。在若虫阶段,它们营群居生活。有些种类显示出母性特征——雌性会照顾幼虫,寻找合适的喂哺地点,并为它们赶跑敌人和寄生虫。有些种类的雌性则会像杜鹃鸟一样把自己的卵产在别的动物的窝里,然后让代理妈妈去孵化它们。

姬蝽科有500个种类,分属2个亚科。大部分为中等大小,体长极少超过10毫米,体型狭长、为土褐色;许多种类的翅膀呈现多态现象,有的无翅,有的短翅,有的大翅。喙长而弯曲,能及前胸或中胸;前肢很粗。大多数雄性,能释放信息素。在花姬蝽亚科中,出现了血腔授精的现象,即雄性的生殖器穿透雌性的阴道壁,将精液射入血腔中(昆虫血腔)。

见于全世界的猎蝽科昆虫都是捕猎的肉食性动物,也是最大和最多样的椿象家族之一,共有6500种,大部分集中在热带。这一科的昆虫不仅仅有各自独特的外形,很多种类还能把自己伪装成扁蝽科、缘蝽科和红蝽科的椿象。猎蝽最关键的特征是其前胸腹板的发声沟,即眼睛后面如颈状的部分,以及严重弯曲的喙。这种刺客般的椿象体长为7~40毫米,有些种类体色鲜艳,代表性的是有红色和黑色的渐变色,其他则是与环境相类似的保护色。许多种类体被毛或刺,有些身体上有奇怪的法兰盘一样的延伸部分。和其他很多肉食性椿象不同的是,猎蝽科昆虫都是活跃的捕猎者,有些种类在捕食大型的猎物时还会相互合作:在纳米比亚,少数品种专门捕食马陆,这些猎物的体长常常是它们自己的10倍还多。有时它们好几个一齐上阵对猎物发动进攻,得手后把猎物拖走,但它们的行为是不是预先商量好的就不得而知了。

在较凉爽的地区,夜行性的飞蝽通常住在人类的房屋里。在英国,这种椿象捕食有害的昆虫和蜘蛛。该种类若虫的伪装手段是用黏黏的丝把自己和碎石一起裹起来。锥猎蝽亚科的成员,俗称锥鼻臭虫或接吻臭虫,是极具医学价值的昆虫。这一科共有111个品种,大部分出现在新大陆地区的北美洲西南部到阿根廷,亚洲也有11种,其成员全部是夜行性,专吃脊椎动物的血。锥猎蝽住在宿主(如林鼠)的颈部,有些则进入到人类的环境中,以人类和牲畜的血液为食。有的种类会携带原生血液寄生虫,引起锥虫病,病死率为10%,但这种病的传播途径并非叮咬,而是排泄物。

有些种类捕食小型无脊椎动物,和猎蝽科昆虫不同的是,它们的捕食前肢并不发达,有些住在蜘蛛网上,吃死掉的昆虫的残余物。

花蝽科由500个种类组成,遍布世界各地,花蝽亚科是唯一的一个亚科。关于这个群体的分类仍不十分清楚。花蝽有时也被叫做花虫或小海盗臭虫;体长1.4~5毫米;体型扁而长;体色深棕色或黑色,有淡色的花纹。像臭虫科成员和其他更复杂的臭虫一样,雄性花蝽的生殖器上有一个侧突,能直直地刺进雌性的腹部,这种过程叫做刺伤受精。

花蝽科的部分种类是杂食性的,既吃植物,也吃动物。大多数是胆小的捕食者,会选择吃无柄的花或叶,或没有反抗能力的猎物,如昆虫的卵或小型昆虫的血淋巴。有些花蝽种的若虫会叮咬人类,引起人体剧烈的疼痛。有的住在死去树木的树皮下,身体很扁,以适应狭小的空间。

大型的热带和亚热带床蚤,即臭虫科成员,包括90个种类。该科成员高度进化,没有飞行能力,是脊椎动物尤其是蝙蝠的皮外寄生虫。它们一般为淡淡的红棕色,体型椭圆,4~12毫米长;翅膀退化为小肉垫。所有臭虫科雄性昆虫的受精方式都是刺伤受精。

臭虫科昆虫都是暂时性的食血寄生虫,它们一生的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床上、巢穴中或宿主的居所中度过,孵化后会飨自己一顿血液大餐。除了那些吃蝙蝠的外,有些专吃鸟类(多数是燕子和雨燕)的血液。仅有3种臭虫吃人类的血。其中,西非的和整个热带地区都有的热带臭虫通常攻击蝙蝠和鸡。全世界声名狼藉的床蚤,在杀虫剂出现以前,是最让人头疼的家居害虫。与其他家居害虫相比,床蚤只在吸血的时候才待在宿主身上,在夜间出没于合适的隐蔽处和缝隙中。虽然还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这种昆虫会传播疾病,但一旦被咬,也是件让人讨厌的麻烦事。儿童如果被它们过多地叮咬,会造成缺铁。

「昆虫百科」臭虫

在美国,这种猎蝽科的椿象很常见,被称为蜜蜂杀手,因为它们具有在花朵上埋伏着猎杀采蜜的蜜蜂的习性。图中这只新墨西哥的椿象正在一朵仙人掌的花上干着这个勾当。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4567890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kekeketangcom】,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
隐私政策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