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类百科」燕鸥

「鸟类百科」燕鸥

燕鸥是海岸线上和沼泽地中最优美、最引人注目的栖息者之一,它们的身材较鸥科类狭长,翅膀按比例更长。流线型的身体非常适于俯扑-潜水,因而它们能轻而易举地捕获大量鱼类。

许多燕鸥是北温带海岸线上的夏季常客,它们轻盈的飞扬和迅猛的俯扑非常引人注目。一些大型燕鸥(如红嘴巨鸥)与鸥科类具有密切的亲缘关系,其他有些种类则与剪嘴鸥有明显的相似之处。

「鸟类百科」燕鸥

燕鸥的代表种类

1.蓝灰燕鸥;2.小玄燕鸥;3.白燕鸥;4.印加燕鸥;5.北极燕鸥;6.黑浮鸥的幼鸟;7.巨嘴燕鸥;8.乌燕鸥,除非在繁殖期,平时很少在近岸见到这种鸟;9.红嘴巨鸥的成鸟;10.头一年过冬的红嘴巨鸥幼鸟。

燕鸥知识档案

目 形目

科 燕鸥科

7属44种。温带种类包括:白腰燕鸥、北极燕鸥、普通燕鸥、鸥嘴噪鸥、白额燕鸥、粉红燕鸥、橙嘴凤头燕鸥、白嘴端凤头燕鸥、黑浮鸥、须浮鸥、白翅浮鸥等;热带种类包括:玄燕鸥、白顶玄燕鸥、印加燕鸥、白燕鸥、褐翅燕鸥、黄嘴端凤头燕鸥、西非燕鸥、秘鲁燕鸥、乌燕鸥等。

分布 全球性。栖息地 主要为沿海和近海水域,有些栖息于河流和沼泽。

体型 体长20~56厘米,体重50~700克。雄鸟大于雌鸟。

体羽 下体一般为白色,翕和翼上覆羽为灰色,繁殖期头顶为黑色(有些种类具冠)。

鸣声 可发出多种声音,既有高亢的,也有沙哑的,既有尖锐的,也有柔和的。

巢 通常为一简单的浅坑,偶尔有精致的衬里。有些会筑于漂浮的筏上(栖息于沼泽的燕鸥),有些筑于树上和悬崖岩脊上(玄燕鸥系列及白燕鸥)或岩崖洞隙(印加燕鸥),有时它们也会营巢于石头下面或地洞中。

卵 窝卵数1~3枚;浅黄色至褐色或淡绿色,带有深色斑点;大部分重约20克,但范围可从白额燕鸥的10克至红嘴巨鸥的65克不等。孵化期18~30天,多数雏鸟在出生1~2个月后会飞。

食物 以食鱼、乌贼和甲壳类为主,栖息于沼泽的种类食昆虫、两栖类和水蛭。

保护状况 黑嘴端凤头燕鸥为极危种,另有5种为低危/近危。

形态与功能

多数燕鸥(44种中的24种)为“黑顶”的燕鸥属种类。这些海上的燕鸥(或称“海上的燕子”,依据它们的尾形和飞行的灵敏性)身材细长,翅长而尖,尾呈明显的叉状。典型的羽色为白、灰、黑,而粉红燕鸥等种类在繁殖期来临时胸羽会呈淡淡的粉红色。不过这种羽色会很快褪去,有许多鸟在抵达繁殖地后不久粉红色就消失了。幼鸟的体羽通常换成褐色(尤其是背羽),需要2~3年才会长齐成鸟的体羽。在栖息于沼泽的燕鸥(浮鸥属的3个种类)和玄燕鸥系列(玄燕鸥属的3个种类)中,体羽颜色一般更深,甚至为黑色。而差异明显的为蓝色的印加燕鸥,嘴裂有黄色的肉垂和白色的口须。大型的燕鸥如红嘴巨鸥和橙嘴凤头燕鸥,其动作的敏捷性和身姿的优美程度略为逊色。

「鸟类百科」燕鸥

燕鸥的喙通常为鲜艳的黄色、红色或黑色;喙形各异,既有钳状形也有匕首形,部分取决于所捕猎物的大小。飞翔时轻快有力,常常可以持续盘旋。足具蹼,但大部分燕鸥很少在水中久留。

分布模式:几乎无处不在

燕鸥见于全世界,遍布于除完全为冰雪覆盖的两极地区外的各个地区。与鸥科集中于北半球不同,燕鸥科分布于亚热带和热带的种类最多。燕鸥繁殖于世界各大洲,包括南极洲在内。有些种类在非繁殖期为远洋性鸟。而远洋性最突出的乌燕鸥,从飞羽长齐直至返回陆上进行初次繁殖(在3~7岁时)期间,一直生活在大海上。在南极过冬的北极燕鸥则经常沿着大片冰山边缘的浮冰游荡。除了这种世界性的分布,也有些种类如西非燕鸥,分布范围却很有限。

根据栖息地不同,燕鸥可大致分成两类:海洋性燕鸥和沼泽地燕鸥。海洋性燕鸥一般筑巢于沙滩或海岛,巢常常只是沙中的一个浅坑。有些海洋性燕鸥如普通燕鸥,将巢筑于咸水沼泽中,通常为草巢或残骸遗物上的浅坑。其他种类如粉红燕鸥和红嘴巨鸥,则是鸟类世界中分布最广的种类之一,它们“四海为家”。由于多数喜居暖和的热带和亚热带水域,而其他种类则偏爱在寒冷地区繁殖,因此海洋性燕鸥广布于北极和南极之间。相比之下,沼泽地燕鸥大部分生活于内陆的淡水沼泽、湖泊和河流中,经常见于各大陆的纵深腹地。它们用植被筑成浮在水面的巢,但用水草固定,以防止涨潮时移位。

「鸟类百科」燕鸥

一只普通燕鸥在扎入式潜水后带着猎物冲出海面

小鱼和虾是普通燕鸥的主要食物。

燕鸥会进行远距离的迁徙,许多种类夏季飞往食物充足的高纬度水域繁殖,然后回到热带地区越冬。北极燕鸥的迁徙堪称鸟类世界之最:在北极圈北部繁殖,然后南下至南极过冬,单程直线距离就达到17500千米。它们这么做可以利用两个极地漫长的白昼来进行长时间的觅食。通过对燕鸥做标记,然后对它们的活动进行追踪,人们很大程度上已经清楚了这些燕鸥的迁徙路线。如许多加拿大境内的北极燕鸥,通过西风带穿越大西洋到达欧洲沿海,然后南下。虽然大部分种类从海上迁徙(途中进行觅食),但也不乏选择陆上线路的。如许多沼泽地燕鸥会从繁殖地穿越撒哈拉沙漠抵达它们在非洲的过冬地。

学习扎入式潜水

扎入式潜水捕鱼是许多燕鸥的看家本领。在欧洲,典型的扎入式潜水者为白嘴端凤头燕鸥。它们通常在海面上方5~6米处逆风飞翔,一旦发现水面下的猎物,作短暂的盘旋后随即垂直扎入水中,用喙像老虎钳一样将猎物夹于后颌处,然后迅速吞下。当需要喂雏鸟时,它们会将鱼横夹在嘴中带回繁殖群居地。

扎入式潜水是一种相当成功的捕食技巧。一只成年燕鸥一般平均每潜水3次可捕获一条鱼。但同时这也是一种难度很高的技巧,往往会有许多因素使之操作起来更加困难。如捕鱼的成功率受大风的影响突出,部分原因是在浅水位的猎物(通常为西鲱或沙鳗)会沉到深水处以避风浪。而平静的海面也会带来问题,主要是鱼类有可能发现头顶盘旋的燕鸥然后采取逃离行动,或者也有可能感觉到燕鸥进入水面的一刹那所产生的冲溅效应,于是及时改向逃走。

白嘴端凤头燕鸥的雏鸟不但必须学习捕鱼的最佳位置,而且需要花大量的时间来掌握技巧。刚开始,它们潜水很浅,并且往往是腹部先触水,结果自然是一无所获;然而,慢慢地,通过啄取少量海草和其他漂浮物,它们开始积累经验。由于在南下迁徙过程中会遇到大量的危险,因此雏鸟在飞羽长齐后会继续由亲鸟喂食3~4个月。这期间,雏鸟逐渐学会从更高的高度俯冲扎入,潜水至更深处接近猎物,那时可扎入水下1米左右。然而,在西非的过冬地,即使长到7~9个月大时,某些幼鸟仍不能像它们的亲鸟那样捕鱼。

这漫长的“学徒期”也许可以用来解释为何大部分白嘴端凤头燕鸥的幼鸟会在过冬地待上2年。

食物

海上的燕鸥主要为食鱼类,但也捕食乌贼和甲壳类。这些黑顶的燕鸥乃是勇猛的潜水者,在空中盘旋锁定猎物后便会垂直潜入水中(见本节框内专题“学习扎入式潜水”)。总体而言,体型越大的种类,俯冲的高度更高,潜入水中的深度更深,如红嘴巨鸥可达水下15米深。与鲣鸟不同的是,燕鸥不在水下游泳,而是在近水面处捕获猎物。有许多种类包括普通燕鸥和粉红燕鸥等,借助食肉鱼将猎物赶到水面的机会轻松捕食。玄燕鸥类会像海燕那样用脚轻拍水面,它们通常捕食半空中的飞鱼。玄燕鸥类及其他一些热带种类在较远的近海处觅食,将猎物吞下后飞回来回吐给雏鸟。尽管绝大多数燕鸥为昼间觅食者,但也有部分种类如乌燕鸥曾有过在夜间觅食的记录。身材小巧的沼泽地燕鸥非常善于在空中捕捉昆虫,或先盘旋后俯冲至植被上将其啄住。同时,它们也会潜入浅水中捕食蛙和其他水栖动物。鸥嘴噪鸥为陆栖性最明显的燕鸥,善于俯冲至地面抓捕大型昆虫、蜥蜴,甚至小型啮齿动物。亲鸟给雏鸟喂食的频率取决于亲鸟觅食之旅的远近。一只沼泽地燕鸥可能每隔几分钟就会给雏鸟喂食,然而,前往数百千米外觅食的乌燕鸥每天只能给雏鸟喂一次。

繁殖生物学:终生伴侣

和其他许多海鸟一样,大部分燕鸥如果能成功活到成年,那么它们的寿命会很长。对北极燕鸥进行跟踪研究发现,它们可以活33年以上,20年的寿命很可能是相当普遍的。繁殖行为有可能在2岁时开始,但温带种类一般在3~4岁(如灰背燕鸥和褐翅燕鸥4岁繁殖)。而热带种类普遍繁殖更晚,如多数乌燕鸥至少6岁才达到性成熟。

在纬度较高地区,燕鸥通常每年有一个固定的繁殖期,如在欧洲和北美为5月至7月。在热带,繁殖普遍不固定于某一段时期。有些燕鸥种群的繁殖行为间隔不到一年,但基本上保持同步。如在印度洋的姐妹岛上,褐翅燕鸥每7个月繁殖一次,适应性强的乌燕鸥则依具体地点不同而繁殖间隔6~12个月不等。

燕鸥的配偶关系通常为终身性。即使在非繁殖期配偶分离,但由于每逢新的繁殖期来临时,燕鸥往往会回到之前成功繁殖的地方,这样之前的配偶会再度相逢。大部分燕鸥会年复一年地回到同一个繁殖群居地,而那些在临时营巢地繁殖的种类会随环境的变化而经常更换繁殖地。淡水沼泽地、河边沙洲、沿海沙嘴等地方也许只用上一年或几年就会变得不适宜它们繁殖了。但成鸟通常会回到群居地找到配偶,然后一起选择一个新的营巢地。

大部分燕鸥在熙熙攘攘的群居地繁殖,密度一般都很高。它们集体栖息在一起,共同向入侵群居地的掠食者发起攻击。繁殖群的规模少至稀稀落落的几对(西非燕鸥),多至100万对以上(乌燕鸥)。中等体型的燕鸥(如普通燕鸥)成数十至数百对规模进行群体繁殖。而大型种类的繁殖规模一般也为数百对。

有些燕鸥在单个种类的繁殖群居地营巢,但有许多与其他种类的燕鸥以及鸥、剪嘴鸥、鲣鸟、海雀、信天翁、鸬鹚、鸭等共聚一地。这些混合种类群居地的出现并非偶然,很可能是栖息地有限的缘故。很多情况下,在大的混合种群体内,燕鸥会和同一种类成员聚集在一起营巢。也有些燕鸥如弗氏燕鸥和黑浮鸥,选择与其他种类一起营巢,并且待其他种类定居下来开始营巢后它们才选定自己的巢址。

营巢群居地一般为平坦开阔之地,通常位于岛上或礁上,因为那里地面掠食者无法入侵。但玄燕鸥会拥挤于树上、灌丛中和悬崖岩脊上,而印加燕鸥青睐岩缝。白燕鸥则干脆不筑巢,最常见的是直接将单枚卵产于树枝上。大部分地面巢结构简单,基本上仅为一浅坑,鲜有衬材。但玄燕鸥和栖于沼泽地的燕鸥会筑一个大型的植被平台,其中后者会将芦苇筏系缚于水下的植被用以筑巢。

燕鸥在建立领域之前通常会花两三周时间来繁殖群居地周围活动。求偶仪式很复杂,特别是那些第一次寻找配偶的个体。在许多燕鸥中,求偶以“高空飞翔”开始——雄鸟高速起飞,为了显示它的实力,常常飞到数百米高的空中,雌鸟尾随其后。飞到顶端,未来的一对配偶便会一起滑翔,然后绕来绕去飞向地面。随着彼此日益熟悉,雄鸟开始不断为雌鸟喂食,这不仅仅是一种象征性的求偶行为,也有助于雌鸟补充营养,促进卵的形成,或许还可以使它对雄鸟的捕鱼能力心中有数。地面求偶通常发生在雄鸟选择的巢址附近,行为包括昂首阔步走路,优雅地用脚尖旋转,同时将尾竖起、翅垂下等。这些一般是交配的前奏。求偶期间,有配偶的和无配偶的燕鸥都会做“携鱼飞行”——由一只求偶的雄鸟发起,它将一条鱼带给一只雌鸟。当它降落在领域上后,2只鸟一起飞入高空,并常常有一两只其他的燕鸥加入。它们共同滑翔、盘旋,翅成弓状,同时发出独特的飞行鸣声。

巢址的选择由配偶双方一起决定。两性共同维护巢所在的领域,通常只有1平方米大小,而在营巢最密集的凤头燕鸥类中,邻居之间触手可及。领域的大小与燕鸥种类体型的大小成反比,即大型的燕鸥其领域较小。在有些种类中,雌鸟留于领域内看守,而雄鸟外出觅食,带回鱼喂给雌鸟,然后又马上出发去捕鱼。这种劳动分工是雌鸟看护领域而雄鸟喂食给它。当雄鸟不在时,无配偶的其他雄鸟可能会勾引雌鸟,一般在求偶喂食后会发生交配。

「鸟类百科」燕鸥

燕鸥复杂的求偶动作

1.北极燕鸥的雌鸟在“高空飞翔”中追随雄鸟向上飞去;2.白额燕鸥的雄鸟在给它的伴侣喂食;3.普通燕鸥在交配;4.白嘴端凤头燕鸥的一对配偶做出直立成“杆”的姿势,常见于交配后或高空飞行后。

通常的窝卵数在热带种类中为1枚,在高纬度地区的种类中为2~3枚。两性共同担负孵卵任务,为期3~4周,最长可达37天。长满绒羽的雏鸟孵化后很快就活跃于巢周围地区,除非受到惊扰很少会走远而迷路。它们会藏身于植被中、石头下、浮木下等。受到惊扰时,亲鸟会将雏鸟转移至相当远的地方。凤头燕鸥类的雏鸟发育迅速,会形成一个活动的雏鸟群来寻求安全。雏鸟群的成员高度聚集成群,一起行动,只有在接受各自的亲鸟喂食时才会分开。觅食回来的亲鸟通过鸣声在雏鸟群中辨认出自己的雏鸟,然后给它们喂食。亲鸟通常在雏鸟出生4~7天后开始需要辨认,因为那时的雏鸟具备了四处活动的能力,会离巢游荡。雏鸟期从秘鲁燕鸥的20天至褐翅燕鸥的65天不等。大部分燕鸥中,亲鸟育雏20~30天。而整个繁殖期在北极种类中仅持续2个月,温带种类为3~4个月,热带种类为3~5个月。

「鸟类百科」燕鸥

白燕鸥与其他燕鸥不同,它们营巢于低矮的灌丛中。单枚卵产于光秃秃的树枝上,由亲鸟双方轮流在那里孵卵。

雏鸟在会飞后,需要学习大量独立捕食猎物的本领,而且还会由亲鸟喂食一段时间,直至逐渐“断奶”。雏鸟不仅要了解猎物的类型和具体的觅食地,而且还要学习如何进行扎入式潜水,后者具有很高的难度。如今已知燕鸥的“后飞行期亲鸟照顾”持续的时间从黄嘴端凤头燕鸥的7天至橙嘴凤头燕鸥的200多天不等,这比之前认为的持续时间长,原因是过去观察这些迁徙至过冬地的幼鸟接受亲鸟照顾的难度很大。

保护与环境

燕鸥日益受到人类引入的哺乳动物如猫、狗以及鼠的严重掠食。因人类活动而导致银鸥、狐狸、浣熊等天敌的数量增加,使燕鸥的繁殖成功率下降。当这些天敌来到近海的繁殖岛屿,地面营巢的燕鸥会遭受灭顶之灾,种群数量在短时间内就会急骤减少。

随着人类不断开发沿海地区用以休闲、商业捕鱼和其他活动,燕鸥寻求的孤立式繁殖环境已经越来越难找到。而近年来,燕鸥又面临一种新的压力——来自私人水上体育娱乐活动的威胁,这种活动所用的船只比传统的摩托艇更接近燕鸥的营巢群居地。由于越来越多的人口向沿海地区流动,原本在沿海沙滩和岛屿营巢的燕鸥不得不将群居地转移到并不适宜的地方。同时,银鸥数量的增加也使燕鸥的栖息地不断减少,因为前者会比后者先到达栖息地,而且其体型也大,在领域争夺中经常胜出,并且前者还会掠食后者的卵和雏鸟。在南非,土地利用的压力使西非燕鸥的数量降至1500对。而粉红燕鸥在西非过冬时被当做食物和消遣,大量遭到诱捕,导致这种欧洲鸟减少至1000多对。有些燕鸥种群曾于19世纪头十年因羽毛交易被大肆捕杀,至今恢复势头缓慢。在一部分地区,人们仍在收集燕鸥的卵用来做美味佳肴或当做壮阳滋补品。不过,在偏远地带,有许多燕鸥继续保持着繁盛状态,如在圣诞岛,乌燕鸥的数量有几百万只。

极危种黑嘴端凤头燕鸥有时被列为灭绝种,不过近来有过这种鸟过冬的数次记录,但其繁殖地不明。另有数种燕鸥受胁,包括克岛燕鸥和西非燕鸥。有些种类(黄嘴河燕鸥、桑氏白额燕鸥、玄燕鸥和灰燕鸥)的状况几乎不为人知。相关的保护措施有:保护群居地不被直接开发利用,为燕鸥创造合适的营巢空间,为它们搭建人工营巢岛屿或平台、转移天敌、减少人类干扰等。此外,由于不断开发渔业使燕鸥的猎物基地遭到破坏,因此保护它们的觅食区也变得日益重要。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4567890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kekeketangcom】,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
隐私政策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