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啮虫目昆虫都是快跑健将,常见的如书虱、树虱、尘虱或啮虫等。而纺足目昆虫如足丝蚁则不然,它们体色暗淡,身体柔软,群居在丝网组成的隧道里。
啮虫目:书虱
啮虫的体长介于1~10毫米之间,头部圆形,可活动,球根状眼,线状长触角,前胸较大,休息时翅膀(如果有)交叠于腹背上呈屋脊状,有些啮虫有无翅、短翅、全翅等不同形态;附肢细长,部分种类的后肢特化为跳跃足。某些啮虫的后基节靠近鼓膜处有一个脊状区域,即皮尔曼氏发声器,在求偶期,昆虫使用它发出声音,有些啮虫的发声机制则相当复杂。啮虫既可双性繁殖也可孤雌生殖,有些甚至胎生。有的种类产卵后将卵单个放置,有的则一串串地放置,母亲们会把这些卵藏起来,即用丝或者碎石盖住,某些种类的雌性会守护它们的卵。孵化以后,若虫经过5~6龄的生长期,有些种类成虫后会继续呆在一起,有些则各自分开。
啮虫喜欢潮湿的环境,如落叶堆、石头下、植被上、树皮上面或里面等处。有些古啮虫科的种类群居在丝茧里,这些丝由特殊的腺体分泌出来。至少有一种澳大利亚啮虫有蛀木的习性。
啮虫以微生植物群落为食,如藻类、地衣、菌类及其孢子、自然生成的酵母等。它们有腭的口器是取食的基础,即内颚叶(下颚的一部分)成为独立的杆状结构,以下颚为支撑沿着基底反向推动以磨掉食物的微粒。咽和下咽也特化为便于磨碎食物的结构,就像研钵和捣锤一样。
丝蚁是一种常见的欧洲纺足虫,雌雄两性均无翅。它们栖息在石头或者木材下面,它们肿胀前腿的腺体能吐丝,习惯住在用丝织成的隧道里。
有些圆翅啮虫科的树虱住在鸟巢里面,大概虱(毛虱类)就是从那些共生的树虱进化来的。最近在圣海伦岛发现了一种盲眼的地下品种。有些书虱科昆虫是人类房屋里的害虫。书虱科包括常见的书虱,其学名源于书虱科名,这些昆虫大量出没于那些存储的谷物粮食受潮发霉的地方,并在那里进食,它们也以受潮的墙纸和书胶上滋生的真菌孢子为食。
纺足目:足丝蚁
足丝蚁生活的丝隧道不仅可以防御天敌以及防止其脱水,同时也提供了从巢中到达腐叶堆、苔藓、地衣等食物来源地的安全通道。在潮湿热带地区,这种从后撤通道连接起来的隧道网络可能非常广阔,覆盖了树皮或者苔藓、地衣覆盖的石头等大片的区域。
纺足目昆虫喜欢群居。一个群体通常包含几只雌性成虫和不同龄、不同大小的后代。雌性成虫在通道内产卵后,会短暂地守护这些卵和新孵化的若虫。这些个体都要经过4龄发育,个体的性别要到最后2龄时才看得出来,因为雄性此时会长出翅芽来。生命短暂的雄性成虫虽然有强大的颚,但并不用来进食,只是在交配时用它抓住雌性成虫。新出生的雄虫离开它们的群体后,会进行一段短暂的飞行,然后进入新的群体中寻找交尾的机会。但是生活在干旱地区的雄性成虫却常常是没有翅膀的。交尾完成后,雌性会把雄性吃掉。
雌雄两性的纺足目昆虫都可以快速地前进或后退。雄性柔韧的翅膀也能适应这种运动,能将其从头部弯向前方。飞行时,翅膀由于放射状的翅脉里的血窦充血而变硬。雄性在晚上具有趋光性。
生活在热带的书虱比温带的书虱体型更大,颜色也更鲜艳。图中是秘鲁雨林中一种啮虫科书虱正在吃叶子的表面组织。
书虱和足丝蚁知识档案
纲:昆虫纲
亚纲:有翅亚纲
目啮虫目(书虱)和纺足目(足丝蚁)
书虱(啮虫目)
35科,约3000多种,由3个亚目组成:小啮虫亚目(5科)、粉啮虫亚目(8科)以及啮虫亚目(22科)。
体型:小型;体长1~10毫米。
特征:头部突出,有线状触角,仅有翅类型具有单眼,球根状后唇基;头部与胸部间有短“颈”;2对翅,有些无翅;前翅较大;翅脉退化;翅膀呈屋脊状覆于身体上,跗节2或3节;无尾须。
生命周期:有性或者无性繁殖;部分胎生;半变态发育,通常有6个类成虫的幼虫期。
足丝蚁(纺足目)
8科,170余种。
体型:中小型;体长5~12毫米。
特征:身体长圆柱形,生活在管状丝道里;触角12~32节;肾形眼;无单眼;咬合式口器;雄性有2对窄长的翅膀;所有雌性及某些种类的雄性无翅;附肢短而粗,跗节3节;前腿胀大的基跗节具有丝腺;后腿节较大;腹部10节,末端有分为2节的尾须。
生命周期:若虫类成虫,无翅膀或外生殖器;翅膀体外发育。
保护级别无生存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