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心理健康教育」孩子心里的不快乐,你知道吗?——抑郁心理

「孩子心理健康教育」孩子心里的不快乐,你知道吗?——抑郁心理

孩子心里的不快乐,你知道吗?——抑郁心理

小时候某次酣畅淋漓的玩耍,也许会让你怀念到老。长大后的某次加薪晋职,一阵兴奋过后再也索然无味。

在生活的压力下,我们关闭了太多的感觉器官,不会像孩子一样注意到那些微乎其微的东西。而在孩子的世界里,一件小事也许就是震荡心灵的大事。

我有一个家长访客,最近心神不宁,总是担心自己的女儿欣欣会想不开。怎么回事呢?原来在某天晚上,妈妈催促正在看电视的欣欣赶紧做作业的时候,欣欣突然摔了遥控器,说:“天天就知道逼着我做作业,烦都烦死了。你再逼我,小心我死给你看!”欣欣的这句话让妈妈吓了一跳:宝贝女儿平时挺乖巧听话的,最近一段时间却非常暴躁,还时常冒出“真没意思”、“还不如死了”之类的话。妈妈很担心,万一孩子真的出点什么事儿可怎么办?

无独有偶。某个下着雨的上午,一辆呼啸着的救护车将一个刚满10岁的小女孩拉进了医院。1小时后,经过医生的抢救,终于把小女孩从死神手里拽回来了。小女孩怎么了?原来是她用刀割自己的手腕,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

这个名叫小蓓的孩子,为什么会想要自杀呢?这还要从2年前说起。那个时候,她的爸爸投资失败,整日无所事事,脾气也见长,经常在家里大发脾气。有时候喝了些酒,还会对小蓓和妈妈大打出手。尚年幼的小蓓,整日生活在被打的恐惧之中,精神开始恍惚,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不仅受到老师的批评,父母更是责骂不已。尤其是小蓓的爸爸,他想不到原本成绩优异的女儿,为什么变得这么没有“出息”,更是想通过“惩罚”来教训孩子。

这样长期下来,小蓓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越发觉得生活失去了希望,人也变得沉默,开始不与别人沟通,不与人争执,做任何事都小心翼翼,生怕惹别人不开心。她自杀的那天,妈妈告诉小蓓,她与爸爸正在商量离婚的事,小蓓终于承受不了了,觉得生活失去意义,拿起刀子,划向了自己的手腕。

孩子的情绪早在出生后即可从表情来判断,例如哭、笑,随着幼儿逐渐成熟,情绪的分化和种类也愈来愈多。比如:头痛、肚子痛、吃不下东西、睡眠过多或不足。行为上也可能会出现无理哭闹、破坏东西、闷不吭声、无精打采、退缩、紧黏家长、疑神疑鬼、忧心忡忡、不活泼、不爱玩耍、不合群、不听话的情况,甚至还会有想自杀的念头。

导致孩子这种忧郁心理的原因有:

1.家庭因素

残缺的家庭结构和不良的家庭氛围会诱发儿童抑郁,父母离婚、丧亡或与孩子长期分离都会给孩子纤弱的心灵造成压力,而家庭气氛不和谐,比如家长经常争吵、互不理睬,旁观的孩子往往会受到难以平复的心理伤害。

2.心理因素

有的孩子娇生惯养,被过度宠爱,缺乏抗压受挫的能力;有的孩子性格内向,不敢与人交往;有的孩子自私暴躁,唯我独尊,听不得批评。当出现不利情况或负面评价时,他们就容易消沉抑郁。

3.经历因素

经历过重大生活变故的孩子,特别容易产生抑郁症状,因为孩子身心发育尚不完全,还不具备应对重大变故的心理调节能力,曾经的强烈刺激,对于他们来说是挥之不去的阴影。

4.环境因素

成年人处在一个充满敌意或蔑视的环境下,都难免情绪恶劣,更何况孩子。如果他们从社会环境中感应到的总是厌烦、不满、忽视,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抑郁心态。

5.遗传因素

如果家族成员中有抑郁症患者或自杀史,也可能导致孩子患上抑郁症。

有一些家长反映,自家的孩子小小年纪,经常生生死死的,将“还不如死了算了”挂在嘴边。有些家长觉得孩子是随口说说,还有些家长会出现类似欣欣妈妈那样的担忧。更为严重的是,如小蓓一般,轻易不说“死”,但抑郁的心理长期发展,一崩溃就直接寻死的孩子。

事实上,因为存在自杀倾向被家长带往心理机构就诊的孩子不在少数。把“死”挂在嘴边,或者长期抑郁的孩子有几种心理:有些孩子的确是看电视或是读书,把“死”当成开玩笑的事情;有些孩子是因为从小被娇惯,想要用“死”来达成自己的某种目的;还有些孩子索性沉默寡言,因为学习压力,或者某些说不出口的压力而产生自杀心理。

父母千万不能对有抑郁情况的孩子掉以轻心。在孩子开口说“死”,闭口沉默的时候,要及时和孩子进行沟通,找出孩子的心理问题。心理情况比较严重的,还应该带着孩子去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以免产生如小蓓一样的严重后果。

认识到孩子在生活中存在压力,耐心地和他们一起分析解决这些问题,对每位父母来说都是必要的。那么该如何帮助孩子摆脱抑郁的困扰呢?

1.要时刻关注孩子的情绪。当发现孩子低落沮丧的时候,适时鼓励孩子,让他表达出自己的烦闷和忧愁,说出让他犯难的事。当爸妈的,一定要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或者可以鼓励孩子对他信任的人诉说,这样会让孩子产生一种被爱,被理解的安慰感。要知道,倾诉本身就是一种情绪宣泄的好方式,能说出来,就表示问题不会很大。

2.在亲子关系中,尊重孩子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则。为人父母,要尊重孩子的做事喜好,让孩子做他愿意做、喜欢做的事。比如,2岁的孩子允许选择午餐吃什么,3岁的孩子允许选择上街时穿什么衣服,4岁的孩子允许选择假日去什么地方玩,5岁的孩子允许选择买什么玩具,6岁的孩子则允许选择看什么电视节目……只有从小就享有选择“民主”的孩子,才会感到快乐自立。当然,前提是不能纵容孩子的任性要求。

3.父母不但要鼓励情绪抑郁的孩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还要帮助孩子培养自己的兴趣。开心地唱歌、跳舞、玩闹,可以赶跑孩子的抑郁,换来孩子的好心情。

4.鼓励孩子多交朋友。不善交际的孩子大多性格抑郁,因为享受不到友情的温暖而孤独痛苦。性格内向、抑郁的孩子更应多交一些性格开朗、乐观的同龄朋友。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4567890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kekeketangcom】,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
隐私政策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