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语典故」字盗与殴
1、字盗与殴的意思 “字盗与殴”比喻名同而实异的事物,在现实生活中是常可遇见的;如不细加分辨,就可能造成误导。 2、字盗与殴典故出自于哪里 此典出自《尹文子·大道下》。 3、成语故事 庄里有位老大爷,给大儿子取名叫“盗”,给小儿子取名叫“殴”。一天,“盗”外出,他的父亲跟随在他的后面,追着喊他:“盗!盗!”小吏听到了,便把“盗”捆起来。 他的父亲又想喊“殴”去对小吏讲明实情,由于心里着急,一时声气…- 745
- 0
-
「成语典故」模棱宰相
1、模棱宰相的意思 “模棱宰相”指遇事含含糊糊、不明确表态的人。 2、模棱宰相典故出自于哪里 此典出自《新唐书·苏味道传》:“味道练台阁故事,善占奏,然其为相,特具位,未尝有所发明,脂韦自营而已。常谓人曰:‘决事不欲明白,误则有悔,模棱持两端可也。’故世号模棱手,或模棱宰相。” 3、成语故事 唐朝大臣苏味道,赵州栾城(今河北栾城)人,是一个文学家,在唐高宗(李治)乾封年间中了进士。武则天时期,苏味…- 647
- 0
-
「成语典故」面皮安放
1、面皮安放的意思 寓言借眉、眼、口、鼻争位置高下,辛辣地嘲讽了争权夺利。 2、面皮安放典故出自于哪里 此典出自《醉翁谈录》。 3、成语故事 眉毛、眼睛、嘴巴、鼻子四种器官,都有神灵。 一天,嘴巴对鼻子说:“你有什么本事,位置竟然处在我的上方?” 鼻子说:“我能辨别香臭,而后你才可以吃食,因此我的位置处在你的上方。” 鼻子又对眼睛说:“你又有什么本领,位置却处在我的上方呢?” 眼睛说:“我能观察美…- 601
- 0
-
「成语典故」酷信风水
1、酷信风水的意思 “酷信风水”用以讽刺那些满脑子迷信思想的人。 2、酷信风水典故出自于哪里 此典出自《笑林》。 3、成语故事 有个人特别迷信风水,动不动就要去问阴阳先生。 一天,这个人在墙根底下坐着,忽然墙壁倒塌,把他压在底下,他急忙大喊救命。 家人就对他说:“您暂时忍耐一下,等我去问一问阴阳先生,今天能不能动土?”- 618
- 0
-
「成语典故」哭母不哀
1、哭母不哀的意思 “哭母不哀”揭穿了一切伪善者的假面具。 2、哭母不哀典故出自于哪里 此典出自《淮南子·说山训》:“东家母死,其子哭之不哀。” 3、成语故事 东邻家的母亲去世了,她的儿子哭得一点也不伤心。 西邻家的儿子看见了,回家告诉他的母亲说:“母亲,你为什么不早点死呢?我一定哭得非常悲痛!” 凡是盼望母亲早点死的人,即使母亲死了也不会悲恸的。- 712
- 0
-
「成语典故」枯梧不祥
1、枯梧不祥的意思 这则故事表明为人忠与不忠,主要就看有无私心。 2、枯梧不祥典故出自于哪里 此典出自《列子·说符》:“人有枯梧树者,其邻父言枯梧之树不祥,其邻人遽而伐之。” 3、成语故事 邻人父固请以为薪。 其人乃不悦曰:“邻人之父徒欲为薪,而教吾伐之也。与我邻若此,其险岂可哉!” 有一个人家里有一棵干枯了的梧桐树,邻居的老大爷对他说干枯了的梧桐是不吉利的,于是那个人便立刻砍掉了那棵干枯的梧桐树…- 685
- 0
-
「成语典故」孔子断粮
1、孔子断粮的意思 这篇寓言指出,只看表面现象,仍会陷于主观片面;还需全面了解情况,深入调查研究,才能掌握事物的真实情况。 2、孔子断粮典故出自于哪里 此典出自《吕氏春秋·任数》。 3、成语故事 孔子被困在陈国和蔡国之间的路上,连野菜汤也喝不上,七天没有吃一粒饭,饿得实在是无计可施,只好白天睡大觉。 颜回出去讨米,得到了一点,拿回来煮饭吃。快要煮熟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从锅里抓起一把米吃掉了。孔子假…- 739
- 0
-
「成语典故」举扇一挥
1、举扇一挥的意思 “举扇一挥”形容傲慢的态度。 2、举扇一挥典故出自于哪里 此典出自《南史·萧子显传》:“(萧子显)颇负才气。及掌选,见九流宾客,不与交言,但举扇一挥而已。” 3、成语故事 南朝梁国有一个人叫萧子显,是朝廷大官。他居官显赫,又有才气,因而很傲慢。他负责选择官吏,接见各种各样的宾客的时候,他从不与人交谈,只是举起手中的扇子挥一挥而已。- 639
- 0
-
「成语典故」巾笥藏之
1、巾笥藏之的意思 “巾笥藏之”用以说明把珍贵的物品珍藏起来。 2、巾笥藏之典故出自于哪里 此典出自《庄子·秋水》:“楚王巾笥而藏之于庙堂之上。” 3、成语故事 有一天,庄子悠然自得地在濮水边钓鱼,正在这时,楚王派使者来到庄子身边,劝他出来做官。由于庄子痛恨现实,消极无为,要求绝对自由,因此对此很不满意。他手中拿着钓竿头也不回地说:“我听说楚国有个神龟,死了三千多年了,‘楚王巾笥而藏之于庙堂之上’…- 689
- 0
-
「成语典故」疥疮五德
1、疥疮五德的意思 这则寓言说明仁、义、礼、智、信,本是礼教的最高准则,但有时却受到极大的贬低。 2、疥疮五德典故出自于哪里 此典出自《事林广记》。 3、成语故事 陈大卿患了疥疮病,他的上司讥笑他。 陈大卿说:“您不要耻笑。这种病有五种美德能够称道,在所有的病症之上。” 上司问他,说:“有哪五种美德呢?” 陈大卿说:“这话不好说。” 上司说:“不要紧,你就说说看。” 陈大卿说:“这种病不害到人脸上…- 638
- 0
-
「成语典故」皆获元珠
1、皆获元珠的意思 “皆获元珠”这个典故告诉人们,那些自以为是、盲目乐观,又不许别人批评的人是很难有所进步的。 2、皆获元珠典故出自于哪里 此典出自《叔苴子·外篇》:“昔人闻赤水中有元珠也,相与泳而探之。维时有探得螺者,有探得蚌者,有探得石卵与瓦砾者,各自喜为获元珠也。象罔闻之,掩口失声而笑。人攻象罔,象罔逃匿皇帝所,三年不敢出。” 3、成语故事 从前,人们听说赤水中有大宝珠,于是便成群结伴地潜入…- 640
- 0
-
「成语典故」焦湖庙祝
1、焦湖庙祝的意思 “焦湖庙祝”告诉人们,美满幸福的生活是通过辛苦劳动创造出来的,好逸恶劳,坐享其成,只能是梦幻一场。 2、焦湖庙祝典故出自于哪里 此典出自《搜神记》。 3、成语故事 焦湖庙里有一个玉枕头,枕上有个小孔。当时,单父县有个在此经商的人,名叫杨林,来到庙中祈福。庙中巫祝问他:“你愿意结成一桩美好的姻缘吗?”杨林一听,高兴地说:“非常愿意!”于是巫祝让杨林依枕而睡。 杨林恍恍惚惚进入梦中…- 684
- 0
-
「成语典故」见巧之狙
1、见巧之狙的意思 “见巧之狙”比喻买乖弄巧,往往事与愿违。 2、见巧之狙典故出自于哪里 此典出自《庄子·徐无鬼》:“吴王浮于江,登乎狙之山。众狙见之,恂然弃而走,逃于深蓁。有一狙焉,委蛇攫抓,见巧于王。王射之,敏给搏捷矢。王命相者趋射之,狙执死。” 3、成语故事 这段话意思是说: 吴王乘船在江上游览,下船后登上到处是猴子的山上。成群的猴子看见了吴王,都慌忙地逃到深深的丛林中去了。 这时却有一只猴…- 644
- 0
-
「成语典故」见利忘危
1、见利忘危的意思 “见利忘危”用以告诫人们:见利忘危,则危在旦夕;反之,居安思危,则有备无患。 2、见利忘危典故出自于哪里 此典出自《庄子·山木》: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 3、成语故事 一天,庄周在雕陵栗园游玩,看见一只奇异的鹊鸟从南面飞过来。这只鹊鸟翼长七尺,目大径寸,从庄周面前飞过,竟然触到他的额头,也不理会,最后落在栗树林中。 庄…- 626
- 0
-
「成语典故」季子投师
1、季子投师的意思 “季子投师”讽刺了盲目推崇、幼稚可笑之人。 2、季子投师典故出自于哪里 此典出自《权子·吾师》。 3、成语故事 商季子特别爱好道学,他带着很多盘缠,游学四方,只要碰上戴黄帽子的道士,便会施礼求教。 一个狡诈的骗子为了谋取他的旅资,就骗他说:“我是一个得了真传的道士,只要你跟着我云游,我就传授给你。”于是季子便真诚地跟着骗子走了。骗子一直没有找到下手的机会,而季子又不时催促他传道…- 836
- 0
-
「成语典故」桓公见鬼
1、桓公见鬼的意思 “桓公见鬼”说明鬼不过是一种心理幻象,怕鬼只是自己的精神因素。 2、桓公见鬼典故出自于哪里 此典出自《庄子·达生》。 3、成语故事 齐桓公在沼泽地里打猎,管仲为他驾车,可是却遇见了鬼。桓公抚摸着管仲的手,问道:“仲父见到什么了吗?” 管仲回答说:“我什么也没见到。” 桓公回宫以后,忧郁成疾,好多天都不上朝。齐国有个叫做皇子告敖的士人对桓公说:“是您自己伤害了自己,鬼哪能伤害您呢…- 797
- 0
-
「成语典故」华阳隐居
1、华阳隐居的意思 “华阳隐居”比喻超脱尘世,置身物外。 2、华阳隐居典故出自于哪里 此典出自《梁书·陶弘景传》。 3、成语故事 陶弘景(公元456~536年),南朝人,字通明。曾帮助梁武帝萧衍(公元464~549年)推翻齐朝,建立梁朝,参与朝廷机密大事,被人称作“山中宰相”。 在齐朝时,陶弘景也很受朝廷器重,身任诸位王子的侍读,举足轻重。然而,他却闭门读书,不与他人交往。齐武帝永明十年(公元49…- 713
- 0
-
「成语典故」洪乔之误
1、洪乔之误的意思 “洪乔之误”表示受人之托,不重信义。则不论托人传递书信、携带衣物、传达口信、或邮寄物书信等,凡传递不到,半途遗失等,均以“洪乔之误”称之。 2、洪乔之误典故出自于哪里 此典出自《世说新语·任诞》。 3、成语故事 晋代有一个人名叫殷羡,别字洪乔,原任京官,有一次奉命到豫章做太守。当殷羡首程赴任时,京都中有很多亲友都托殷羡带书信到豫章,当时殷羡不好当面拒绝,但心里却非常不情愿去为人…- 661
- 0
-
「成语典故」好大说者
1、好大说者的意思 “好大说者”用以讽刺那些靠吹牛皮、说大话过日子的人。 2、好大说者典故出自于哪里 此典出自《艾子杂说》。 3、成语故事 公孙龙求见赵惠文王时,想以夸夸其谈来打动他,便向文王滔滔不绝地讲起大鹏展翅、连钓六鳌之类的故事。 文王听了,讥讽地说道:“您说的海巨鳌,我从来没有见过,还是让我为您讲讲我们赵国的一个故事吧。” “我们镇阳地方,有两个小孩,一个叫东里,另一个叫左伯。有一天,他们…- 570
- 0
-
「成语典故」挂牛头卖马肉
1、挂牛头卖马肉的意思 这个故事比喻用好东西作幌子来推销劣等的货色,亦指名实不符或言行不一。 2、挂牛头卖马肉典故出自于哪里 此典出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头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公何以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也。” 3、成语故事 灵公喜欢宫内妇女女扮男装,没多久,整个齐国蔚然成风,所有的妇女,不论老少,都穿上了男装。灵公遂派官吏禁止,说:“如果再有女扮男装的,给我撕…- 859
- 0
-
「成语典故」故相远派
1、故相远派的意思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攀龙附凤,趋炎附势,是一种非常庸俗的行为。 2、故相远派典故出自于哪里 此典出自《拊掌录》。 3、成语故事 有一位前宰相的远房同姓,在苏州游玩时在墙壁上写道:“大丞相再从侄某某曾在这里游玩。”有一个读书人叫李璋,本来就喜欢幽默诙谐,看到这种情况,于是便在旁边写道:“混元皇帝的三十七代孙李璋接着到了这里。”- 568
- 0
-
「成语典故」姑妄言之,姑妄听之
1、姑妄言之,姑妄听之的意思 “姑妄言之,姑妄听之”比喻说的人姑且随便说说,听的人也就姑且随便听听。表示双方都不必太认真。 2、姑妄言之,姑妄听之典故出自于哪里 此典出自宋代叶梦得《避暑录话》:“苏轼在黄州、广东时,常要客人讲鬼的故事,人家说没有鬼,他就说:姑妄言之,姑妄听之。” 3、成语故事 宋朝的大文学家苏轼(苏东坡)由于反对王安石变法,得罪了皇帝,被贬到黄州做团练副使,实际上处于被监管的地位…- 821
- 0
-
「成语典故」符艾相争
1、符艾相争的意思 “符艾相争”用以讽刺那些不学无术,只知道整天钻营谋利,闹个人纠纷的庸人。 2、符艾相争典故出自于哪里 此典出自《东坡志林》。 3、成语故事 桃符仰起脸,大骂艾人:“你这个草人,算什么东西,胆敢高踞在我的头上!”艾人不甘示弱,回答道:“时已入夏,你已经半截入土,活不了几天,还争什么高低呢?” 桃符怒不可遏,又反唇相讥。他们互不服气,骂不绝口。 门神劝解说:“我们这些人因为没有什么…- 603
- 0
幸运之星正在降临...
点击领取今天的签到奖励!
恭喜!您今天获得了{{mission.data.mission.credit}}积分
我的优惠劵
-
¥优惠劵使用时效:无法使用使用时效:
之前
使用时效:永久有效优惠劵ID:×
没有优惠劵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