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心理健康教育」要不要与孩子做朋友,是个让人纠结的问题

「孩子心理健康教育」要不要与孩子做朋友,是个让人纠结的问题

要不要与孩子做朋友,是个让人纠结的问题

中国有句古训:“严师出高徒。”这句话本没错,但很多父母理解过了头,对孩子过于严厉,不仅破坏了良好的亲子关系,更有甚者为此毁了孩子的一生。

中国还有一句古训,出自于《道德经》:“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明确揭示了教育的真谛,当父母肯抛弃传统教育理念中“上下级”的亲子关系,才能够真正教育好孩子。

所以,尽管当下与孩子“做朋友”的相处方式遭到了质疑,甚至由此演变为另一种溺爱,很多家长仍旧不愿放弃这个教育理念,面对渐渐长大不再听话的孩子暗自纠结着。

有个方法或许为你提供了另一条出路——在该做朋友的时候做朋友,在该管教的时候管教,同时尊重孩子独立人格的建立,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不妨一试。

我的亲子关系班中有一位家长,一直用朋友式的方式和孩子相处。在家庭教育中,尽量满足女儿楠楠的要求,给她足够的自由。在楠楠上小学之前,母女之间没有任何代沟,楠楠哭闹的时候妈妈往往也能四两拨千斤地轻松化解,但楠楠上小学之后这招似乎不管用了。

一次,楠楠想要晚点睡,妈妈就和楠楠说:“今天上班好累,我们现在就休息好不好?爸爸也在等我们呢!”

以往楠楠都会答应她,并且像个“好朋友”一样摸摸妈妈的脑袋哄她:“妈妈不怕,我们早点休息,明天继续加油!”

可这次楠楠却说:“你总说我们要平等相处,我现在一点也不困,你就先睡吧!你怎么总干涉我的自由,好烦!”

妈妈不明白孩子为什么会一反常态,问我究竟哪里出了问题?是否当孩子上了小学之后应该用“管教”模式和孩子相处呢?但是书上讲“管教”模式似乎对孩子的性格发展会有所压迫,怎样才能让楠楠像小时候那样听话,要怎样做才能使母女之间继续无代沟沟通呢?

虽然爸爸妈妈心里也想跟孩子做朋友,但是有些家长会认为,在孩子18岁正式成人独立前,和孩子成为真正的朋友是不可能的。孩子1岁时,想要的朋友就是和他一起吃奶的玩伴;孩子10岁时,想要的朋友就是和他一起打游戏的同学。孩子成年前,你或许以为和他们的关系只是教育和被教育的关系,这种关系决定了你无法在孩子成年前和孩子真正成为朋友。只有当孩子具备成人一样的思考能力后,父母才会有选择性地向孩子学习,放心地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同时尊重孩子的每一个选择和决定。

然而事实上,与孩子交朋友是可以实现的。日本教育学家铃木镇认为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会渴望与尊重、理解自己的人做朋友。父母是孩子最先交往的人,如果他们能放下自己权威的架子,与孩子做朋友,那么良好的亲子关系自然就会建立起来。

我对铃木镇老师的话感触特别深:与孩子做朋友,不在于孩子年龄有多大,而是要看父母的出发点。希望自己不同于中国传统管教与被管教的教育模式可以换取孩子的充分信任与理解,让孩子听话。这是大多数父母选择与孩子做朋友的出发点。楠楠妈妈也是因此才与楠楠“做朋友”的。但在与孩子做朋友的过程中,爸爸妈妈们应当采取科学的方法,结合孩子不断成长的心理和不断转变与完善的性格随时调整“战略”,理论联系实际才能真正达到和孩子“做朋友”的目的,不再纠结。

为了与孩子更好地沟通,爸爸妈妈需要了解孩子真正感兴趣的和真正想要的是什么,顺利走近孩子的内心世界,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和孩子的相处理论联系实际很重要,性别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孩子在7~13岁这个阶段不会像小时候那样依赖妈妈,男孩更喜欢和爸爸交流,同时开始模仿爸爸的某些“大男人”行为;女孩则乐于像妈妈一样照顾家人,并且尝试与妈妈探讨某些“女性”话题,比如穿哪身衣服比较好看?最近流行什么样式的发型等等。

在这个时期,爸爸对男孩和妈妈对女孩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如果孩子没有得到期望的一方所给予的关爱和引导,就会开始在家庭甚至在学校里制造麻烦,以此吸引你的注意。

所以,在小学阶段,爸爸更适合做男孩的朋友,妈妈更适合做女孩的朋友。当然,无论男孩或女孩,都需要父母双方的共同关怀,但一定要记得给孩子自由,为孩子日后独立打下基础。

用“做朋友”的相处方式教育孩子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但在与孩子做朋友的过程中,一定不要过于溺爱孩子,导致孩子产生家庭是以他为中心的观念,这样就违背了与孩子“做朋友”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的原则,父母要掌握好其中的度。

身为父母,就算选择了与孩子“做朋友”,也不可能在每一次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都用正面的方式去教育,难免会出现气急的情况,这时往往会发生强制管教,让孩子必须承认错误或必须做某件事。一个教育界的朋友说:“很多对孩子的突发强制管教,其实是源于家长对孩子过早的进行负面判定。”

家长们通常都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孩子设置了日后发展的标准,当孩子达不到这些要求或没有往“正确”的方向发展时,家长们就会试图通过各种方式让孩子达到标准,甚至不惜强制管教。

在这种情况下,父母一定要理智对待,及时思考,反思一下你给孩子定的目标是否过高。你不能要求一个4、5岁的孩子长时间坐在小板凳上读书,也不能要求读小学的孩子心无旁骛地只想学习。

为孩子的未来做合理规划,不但对孩子的发展有很大帮助,还能避免发生突发性强制管教的次数。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4567890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kekeketangcom】,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
隐私政策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