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的本质是家长的自我教育

「孩子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的本质是家长的自我教育

家庭教育的本质是家长的自我教育

古人有云“责人宽,责己严”。家长做得有礼有节,孩子就会有模有样。做到用七分的注意力来“责己”,用三分的注意力去“责子”,才是明智的父母。这种教育方式效果最好,效率最高,引起孩子反弹的概率也最小。

“家庭教育的本质是家长的自我教育”,教育专家的这句话,就是这个意思。

我有一个朋友春娇,某天在与我吃饭的时候一直闷闷不乐,问她是怎么回事,她说在生宝贝女儿艾艾的气。午饭前,她看到自己女儿最近学习挺辛苦的,就想跟孩子聊一聊,问问她最近都在忙些什么。谁知道艾艾一开始还会搭腔,后来被问得烦了,直接冲她发脾气:“你又不是警察,问那么多干什么!”

春娇也很生气:“我这是关心你,把你养这么大,你这什么态度?”

艾艾撇撇嘴说:“你自己不是都这么跟我爸说话吗?我这么说怎么啦?”

春娇火气更旺:“我能这么跟你爸说话,你就是不能这么跟妈妈说话!”

艾艾不服气:“跟人说话还有两个标准啊,这是什么规矩啊?”这下,春娇可真的气着了,连饭都没吃就回自己屋里了。

她心里越想越不是滋味:“女儿小小年纪就敢这么跟我说话,我整天忙来忙去的还不是为了她?跟她爸爸大声说话也是心里委屈,这个不知好歹的孩子,亏我这么疼她!”

春娇跟我说着说着就掉下眼泪。等冷静下来,春娇认真思索了艾艾的话,想着是不是自己平常逞强跋扈的样子影响到了女儿。她一边觉得孩子伤了自己的心,一边又对自己平日里的言行感到后悔。

后来,我找了一个机会问艾艾这件事,艾艾还觉得很奇怪,说:“妈妈也真是的,我就说了她两句她就这么生气。她平常不都这么跟别人说话的么?妈妈对爸爸总是没有好脸色,一点小事就发脾气。”

为人父母要知道,孩子的言行就是你的一面镜子,因为你是孩子的榜样,孩子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你的一举一动。对自己和对孩子,使用双重标准,是养不好孩子的。

我小时候就发生过一件事情,有一天吃饭的时候,我妈妈突然对我说,“你眼睛不舒服吗?”我回答没有,她就教训我说,“那你不要总是挤眉弄眼的好不好?”

我当时就反驳她说,“你为什么不以身作则呢?”——我挤眼睛这个毛病就是从她身上学来的。妈妈当时就发怒了,大吼说:“大人怎么样你就可以怎么样吗?你是小孩子!”

因为那天我妈妈发了很大的火,所以这件事在我记忆中印象深刻。

在教育孩子方面,“以身作则”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但还是有很多家长做不到。在孩子的心理成长阶段,模仿是一个最基本的成长方式。这就要求做父母的尤其要树立好榜样,给孩子一个正确的导向。自己都做不好,却要求孩子做对,这是一种十分不合理的现象。按道理来说,若知道自己的某种做法会给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你就不应该去做。既然做了,就不应该怕孩子学。但有些家长的态度却是:我可以,你不可以。

外国有句谚语:“人看不见自己的缺点,就跟看不见自己的鼻子一样。”这不仅仅是认知水平的问题,还是习惯问题。人们总是对自己的缺点视而不见,而对别人的缺点敏感有加。这也是人性的弱点之一。的确,教育别人比教育自己容易。因此,我们经常见到家长睁着自己一双警觉的眼睛,用放大镜,甚至是显微镜来找寻自家孩子身上的缺点,却对自己的毛病毫无察觉。

有些家长会强词夺理:“我知道我有缺点,但就是因为这样,我才要让孩子别犯我的缺点,不然他怎么会比我强呢?”这听起来似乎挺合理的。比如:我是一个爱骂人的,我知道这样不好,但又改不了,于是就严令禁止孩子骂人。或许这样会有一定效果,但最后却会适得其反。

这种“我有缺点,你不准学”的教育模式,即便取得某种程度的成功,也要付出重大的代价。这会降低你在孩子心中的威信,也会丧失家长的好榜样作用。做家长的,在孩子心里失去分量,还谈什么家庭教育?你要让孩子学好的,固然是隐藏着你也想改造自己的美好想法。但这种方式无疑是一种逃避,是对自身责任的推卸。

作为父母,要想给自己的孩子做出好榜样,三件事是缺一不可的:

第一件事就是要经常审视自己的行为。多站在第三者的立场,观察自己的行为,发现自己的缺点,尽最大可能改正自己的缺点。这不是让你要一刻不停地自我检查,也不是让你成为没有缺点的圣人。若有缺点,坦诚地对孩子说明,让孩子知道父母也是不完美的。这不是丢人的事情,因为,孩子永远以父母为第一任老师,别让你的言行不一影响到孩子。

第二件事就是以同等标准对待孩子和自己。父母要客观地对待自己,尽可能地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别把挑剔的眼光放在孩子身上,抱怨孩子的不争气。若你热爱生活,能给孩子提供的也是源源不断的能量和动力。反之,若你自己身上都没有这种上进的正能量,却要求孩子做这个、做那个,和这个学、与那个比,孩子心里自然就会产生“凭什么你能这样,我就不能呢?”的想法。就如艾艾一样,她心里会想:“妈妈自己都这样,轮到我怎么就不行了?”

第三件事相当重要,那就是经常与孩子谈心。孩子的心是很敏感的,他们有着自己的世界观和审美观,或许可能不成熟,但不论如何都是他们的想法,他们在用自己的视觉、触觉、嗅觉和听觉来感知这个世界,审视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尤其是与自己最亲近的父母。很多父母自认为很爱孩子,却很少与孩子谈心,以至于根本不清楚自己在孩子心里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形象。想想看,与孩子缺乏交流的教育方式是不是相当于父母在自说自话呢?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4567890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kekeketangcom】,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
隐私政策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