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心理健康教育」尊重人性还是尊重规章制度?

「孩子心理健康教育」尊重人性还是尊重规章制度?

尊重人性还是尊重规章制度?

孩子如果遇到困难,比如在学习上或是家庭感情方面受到挫折时,为了摆脱感情创伤,就会从异性同学那里获得感情补偿。例如,成绩不好的孩子,有“男女朋友”会让他们觉得自己虽然成绩不如别人,但是情感上却胜出一筹,这也是一种心理平衡和安慰。对于这样的孩子,家长找到孩子受挫情绪的来源,并给予针对性的帮助才是根本。

我曾为一台晚会招募过一些小演员,其中有个小女孩叫乐乐,上小学3年级,皮肤白白的,眼睛大大的,和漫画里的小女孩如出一辙,特别招人喜欢,表演能力也很出众。前些日子,乐乐妈妈告诉我,乐乐被学校选为代表参加区集体舞大赛,起初乐乐很高兴,每天都早起一个小时到学校参加集体舞的排练,但渐渐地,乐乐越来越不愿意参加排练了。

乐乐妈妈问乐乐为什么,小家伙一脸委屈:“妈妈我不想再跳集体舞了,学校规定不许和异性同学有过密的交往,可是跳集体舞,是要拉男同学手的,我不想跳了。”同时,乐乐还央求妈妈出面和老师沟通,让她退出参赛团队。

乐乐妈妈看过很多教育文章,写的都是异性交往带来的不良后果,乐乐“主动避嫌”的想法她很高兴,但又担心,乐乐是不是对男女关系过于紧张了些?她询问我的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如果缺失异性朋友,会不会造成乐乐成人后仍不会与异性相处呢?

很多父母都会有这样的疑问,孩子没有早恋当然是好事,但过于回避异性是否也不正常?在学校工作的那几年,我在放学的时候经常看到很多孩子不愿意遵守学校的规定和异性同学手牵手过马路,有些“聪明”的孩子甚至让异性同学牵着衣袖过马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开始懂得害羞,常常刻意与异性同学保持距离。老师没有办法深管,这是孩子成长的一种表现。

小学阶段正是孩子特别需要被人理解的时候,高年级的孩子还有谋求人格独立的倾向。在学习和生活中,孩子的欢乐苦恼、成功得失肯定不可能完全向父母和老师倾诉,就算有条件倾诉,也可能不被理解,得不到真正想要的帮助。因此,此时的孩子渴望在同龄人中寻求理解帮助,异性之间交往会成为一种必然现象。而异性同学间的交往,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帮助。在同等智力水平下,女孩擅长具体形象思维,在作文构思和词汇运用中有优势,男孩则擅长抽象逻辑思维,在解答数学题中有优势,与异性同学相互交流学习,很容易取得进步。加之每个孩子的个性都不尽相同,只有认识到每种个性的优点和弱点,才能使孩子有选择性的塑造对自己最为有利的性格,坚定个人意志。异性同学的个性差异远大于同性同学间的差异,可以有力推动这一进程。而且,正常的异性交往经验可以使孩子在成年后正确区分友谊和爱情,更为稳妥地把握好感情,拥有幸福婚姻。

所以,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应当允许孩子与异性同学有正常交往,如果一味禁止防范,还可能会使孩子增强对异性的好奇心和神秘感,年龄大些会因此而产生逆反心理,成为促使纯真友谊发展为早恋的催化剂。

据我所知,现在大部分小学高年级都开设了生理卫生课和心理卫生课,我还有幸旁听过一所名校的心理卫生课程,碰巧那堂课的主题就是异性同学交往。同学们热烈讨论了男女同学在一起应该怎样互帮互助,把握交往尺度,培养异性友谊这三个话题。课堂上,学生非常活跃,教学成果很明显,下课铃一响,男女同学就三三两两结伴打水、游戏了。

但旁听的部分家长却不理解,甚至表示反对,认为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会对性有着自然而然的了解,怎么与异性交往这种话题放到课堂似乎有些不合适,稍有不慎就会引发孩子胡思乱想甚至尝试,非常危险。

其实部分学校和大多数家长反对异性交往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担心发生早恋现象,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自我感觉良好,自尊心强,一旦发生早恋,是非常难管的。但如果只是因为难管就采取禁止的态度,会造成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遗憾。

写到这里,我想起刚刚在网上看到的新闻,一个小学男生当街向一个扎马尾辫的女生宣读情书并下跪求爱,在路边行人的纷纷侧目中,表现得非常淡定。网友感叹,这么小的孩子都会求爱了,让大人情何以堪?

小学5、6年级是孩子成长的过渡期,这段时间孩子的身高和体重都迅速增长,开始具备独立性思维,但同时又有较多的片面性和主观性,所以这个阶段的孩子往往精力旺盛,情感冲动,不懂克制。如果过多限制,很容易发生心理问题。因此,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心理,尤其是与异性交往方面,既不能过于疏远又不能过于密切,一旦有过于密切的异性交往,要根据孩子的自身情况,正确处理。要尽量全面地了解真实情况,不要听老师和同学一面之词,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相信自己的孩子。如果孩子与异性同学间的确是正常交往,我们要安慰被“流言蜚语”中伤的孩子,帮助孩子度过心理疗伤期;如果经过引导,孩子承认确实对异性同学存有某种想法,就要进行下一步行动了。

古时女子13岁行及笄礼,之后便可接受男方聘礼出嫁,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有青梅竹马的感情是比较正常的,但如果把这种感情发展成为“下跪求爱”就不正常了,我们必须要关注其中的度。作为家长,平时要和孩子保持良好互动,相互之间建立信任,既是家长又是朋友,可以倾心交谈,这样会比较容易引导交往过度的孩子走出迷潭,千万不要采取强制的态度,这样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

最后,要给孩子时间,让孩子独立处理,这不仅仅是相信孩子,更是承认孩子具备独立性的第一步,对孩子的心理成长有非同小可的意义。如果孩子不能很好地处理时,可以帮孩子出主意,除非孩子要求我们“出山”,父母才要考虑亲自出面解决,或和对方家长沟通,或寻求班主任老师的帮助,但我相信大部分孩子都不会对我们提出类似要求。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4567890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kekeketangcom】,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
隐私政策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