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失信,多是因为孩子的学习而起
中国有句古语,“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在家庭中,父母对子女一定要做到一言九鼎,言而有信。中国古代广为流传的“曾子杀猪”的故事告诉父母们,一诺千金不仅仅是简单地兑现某个行为,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遵守诺言的信用意义。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品格,可以说是无价之宝。
4年级学生阿峰的爸爸来找我,与我探讨孩子写作业拖延的毛病。每天放学回家,阿峰一放下书包就开始写作业,看起来写得非常认真,但是让他爸爸感到不解的是,明明作业不多也不难,却几个小时都写不完,常常忙到深夜。阿峰爸爸的叙述让我也感到很迷惑,我建议他把孩子带来与我交流一下,看看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通过与阿峰聊天,我发现问题还是出在大人身上,最初孩子写作业并不慢,父母也同意他写完作业可以看一会电视或打游戏,但是当阿峰高兴地说:“耶!写完作业可以玩啦!”
爸爸却说:“这么快就写完了,太好了,我再给你出几道题。”
这样鞭打快牛,孩子就明白了:早写完了没用,写得越慢就越好。于是,阿峰就养成了写作业拖延的坏习惯。
卢梭说过一句话:为人师长、父母者,只要有一次向孩子说谎穿帮,就有可能使全部教育成果毁于一旦。
确实,当家长失信于孩子的时候,其后果是难以估量的。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吉诺特总结了教育孩子的十大禁忌,“家长失信”即赫然在列。
教育孩子的时候,父母为了给孩子设置一个奋斗的目标,会向孩子承诺,如果达到目标之后,将给予某种奖励。然而,对父母来说,这种承诺往往是漫不经心的口头承诺,而孩子们却往往以最认真的态度来对待。当他们达到了目标之后,家长却言而无信,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孩子的积极性因此而受到挫伤。
曾经有青少年研究中心做过一个针对中小学生学习和生活现状与期望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43.8%的小学生和43.6%的中学生,最渴望得到父母的信任,最不满父母说话不算数。这说明中小学生对父母缺乏诚信的行为非常反感。
家庭教育最重要的特点之二,就是言传身教。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为人行事的方式、方法,无不被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种榜样的力量对孩子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我们很难想象,当父母屡屡言而无信的时候,孩子的心理将会朝着怎样的方向发展。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教育思想中,也同样蕴含着诚信家教的思想。
孔子门下有一名弟子叫曾子。根据历史典籍的记载,一次,曾子的妻子出门,她的儿子闹着要跟随,曾子的妻子就哄他说:“你在家等着,回来母亲杀猪给你吃。”
母亲本是随口一说,孩子却信以为真。当曾子的妻子回到家中时,发现曾子磨刀霍霍,正准备杀猪,就连忙劝阻说:“我说杀猪是哄孩子的。”曾子说:“小孩子判断与思考能力,一切都要向父母亲学习,听从父母给予的正确教导,假如现在欺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父母欺骗孩子,孩子就不会再相信父母。”
这个小故事,正是著名的“曾子杀猪”典故,其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就在于在我们的传统教育思想中,存在着对诚信教育的深刻认识。
如此看来,家长做好“示范”作用其实是挺难的。有些家长会觉得孩子还小,就经常向孩子开“空头支票”,认为孩子很快就会忘记,殊不知,这无形中已在孩子心目中形成了“爸妈说话不算数”的印象。一旦形成,他就有可能效仿父母,随意承诺,失信于人。
所以说,当孩子提出的要求令自己感到为难时,不可轻易答应,家长要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即要把握一个度,随口答应的缓兵之计万万使不得。
话又说回来,孩子总是会对父母有所要求,父母也免不了对孩子有所许诺。适当许诺是必要的,但是很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就无限制地满足其要求,这样的教育方法虽然在短期内有作用,但对孩子的长远发展会造成很大弊端。因此,家长在选择激励方式的时候,不妨多给孩子一些精神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