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孩子为什么“说不得”?
如果有条件的话,让孩子经常接触一些比他更优秀的人,让他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这样一来,不用你跟他说,他就会承认自己身上存在着不足的地方,对自己“其实没有那么优秀”的事实心服口服。若你仅仅只是教他在口头上保持谦虚,甚至是说一些贬低自己的话,这样对孩子健康性格的形成是十分不利的。
娜娜是个聪明又能干的孩子,在我的亲子关系班里她担任着班长的职务,很多老师和同学都很喜欢她,她也是爸爸妈妈的骄傲。但是最近娜娜的妈妈却跟我说,她发现了娜娜的一个问题:孩子可能是听多了别人对她的表扬,开始自以为是,听不得别人讲她一点不好。
某天晚上,妈妈照例检查娜娜的作业,发现娜娜的学习有些退步,有些很简单的问题都做错了。妈妈拿着作业本对娜娜说:“宝贝,你看这些问题都很简单,不应该错的怎么也做错了呢?是不是你做作业的时候不专心了?”
娜娜立刻板起了小脸:“妈妈,我们班有哪个同学是不犯错的呢?我犯的错算少的了,你还不满意啊!”妈妈有点伤心,孩子大了,也有自尊心了,可能讲话得斟酌字句了。
第二天晚上,妈妈检查娜娜作业的时候,又发现了几处不该出现的错误。妈妈实在忍不住了,对娜娜说:“宝贝,你看,这个问题我昨天给你指出来了,怎么又错了呢?是不是有点马虎啊?”
娜娜一脸不耐烦地对妈妈说:“你还有完没完,别整天就盯着我的缺点和问题好不好!”妈妈刚刚张嘴准备严厉批评孩子两句,但想想还是算了,可能孩子这两天心情不好。
谁知,娜娜日后反复出现这个情况,就是听不得别人说她一点不好。只要是批评的话一句都不想听,要么就是表现出一副很不耐烦的样子。她的妈妈无奈之下,只能求助于我,让我和娜娜好好谈谈。
孩子听不得别人对他的批评,原因通常有两种:一种是经常被批评,听多了就造成逆反的心理,用拒绝批评的方式来保护自己。还有一种就是经常被表扬,造成了习惯性自我肯定,再也无法听进去批评。这两种类型的孩子都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了自我。娜娜就属于后者。
在我跟娜娜谈心的过程中,娜娜对我说:“我从小就很聪明,别的小孩还不会说话,我就已经能认得字了。很早我就开始背诗唱歌,在学校老师也没少让同学们跟我学习。哪次班里的活动少得了我去拿奖呢?我妈妈也真是的,总是挑我的毛病,就是看我不顺眼,烦死了。谁不会犯错啊,我这点小错值得她大惊小怪吗?”
或许我们会觉得娜娜这样的孩子是过度自负、太有自尊心,其实这是一种认知上的误区。事实上,不允许别人批评自己的孩子日益膨胀的并非自尊心,而是虚荣心。而且他们的自信心也不是提高了,相反是降低了。想想我们自己,害怕别人的批评,不就是缺乏自信的表现吗?时间一长,这种听不得别人批评的孩子,问题就会越来越严重。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平常有些小缺点的孩子比出众的孩子更容易教育,因为他们对自己没有超现实的期望值。而那些一直很优秀,所谓的优等生,因为只想要听别人的表扬,往往会出现脱离实际想法的自我期待。他们不太容易承认真实的有缺点的自己,也不太能承担生活中的挫折。长期生活在云端的人,一旦跌落到地面,要爬起来也是比较困难的。这样的孩子一旦遭遇到失败,变得怨天尤人的概率就会增加很多。那么,如果你家里也有听不得一点批评的孩子,又该如何做呢?
首先,千万不要以极端的方式,去过分批评或者赞扬孩子。父母要保持一颗理智冷静的心,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孩子的优点和缺点。你要清醒地认识到,孩子在长期的表扬之下,会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是难免的,但隐藏在骄傲之下的真实心理是自卑,所以你没有必要再去泼孩子的冷水。克服孩子的这种心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为孩子的这种表面上自我感觉良好也不是一日两日形成的,而是在父母和其他人的长期影响中造成的。一旦孩子身上出现了问题,就单方面地指责孩子的不是,觉得这是孩子性格上的缺点,这对孩子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
其次,对待这样的孩子不要经常表扬,也不要轻易批评,要以从容不迫的态度去教育他,潜移默化地影响他。家长可以跟学校的老师沟通一下,只有在真正值得表扬孩子的时候再提出表扬,对于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不要总把称赞的话挂在嘴边。当孩子在你面前表现得很狂妄的时候,也不要当众奚落孩子,让孩子下不了台。当孩子因为失败而沮丧的时候,父母要适时地鼓励孩子。但前提是让孩子承认自己失败的现实,不要以安慰的形式来掩饰孩子失败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