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宏从小就不爱读书。
他长得壮,小五时,一张标准课桌椅已经塞不下他了,校工特别找来最粗勇的老课桌,他才勉强坐得下。
阿宏家里四个兄弟,他是老幺,父母工作忙,平时也不怎么管他的功课。好了,他既然不爱读书,爸妈又不管,我是老师,我得管。
我找到机会就跟父母说,回家要盯孩子看点书。父母说,三个哥哥都是品学兼优,就出这一个不爱看书的。
阿宏妈妈还安慰我:“没关系啦,至少有百分之七十五是有读书基因,这一个,就留下来替家里种香蕉。”阿宏妈妈以一种完全接受孩子特质的妈妈口吻说。
他们家,有偌大一片香蕉园,那是阿宏从小的乐园,不必爸妈催,他回家一放下书包就去果园帮忙,扛香蕉、送肥料,爸爸让他学开小怪手,他也开得有模有样。
对阿宏来说,种香蕉、做家事不困难,他唯一烦恼的是课业,打开书本就想睡觉,数学题只能做最简单的,作文也写不出一段流畅的话。跟他讲,要他加加油,多看看书嘛,他总是笑一笑:“我长大要种香蕉,不必懂数学。”
说得好像有道理,但我担心他上初中。初中课业重,上了初中怎么办?没想到,他到了初中,依然如鱼得水,早早就向班主任宣布他的大计划:“我初中毕业就要去种香蕉。”班主任开导不了他,只能由他。
果然,这孩子初中毕业,真的去种香蕉了,偶尔路上遇见了,他还会丢串香蕉给我,要我带回家去加菜。
谁家会用香蕉来加菜?
他不理,香蕉继续丢给我,快乐爽朗的笑声,和小时候一模一样。
倒是过了两年后,有一天我赫然发现,他背着夜校的书包,站在桥头等公交车。我把车停下,免不了要问:“你不是说读到初中就好,不是说你再也不想读书了?”
他很老实地说,种香蕉还是要懂肥料和农药:“不然种不出好的香蕉。”
“所以要去读书了?”我问。
他点点头,加一句:“吴宝春也要去读书了啊。”看来他真的有读了一点书,连宝春师傅的故事都知道。拣自己想读的书去读,读有所需要的书,我想,阿宏以后种出来的香蕉,一定会更有滋味吧?
教养也能这样做
因为香蕉种不好,所以要开始读书。“需要”是强烈的动机,家长应该善用它。
让孩子帮忙算账,孩子就得学好数学;请孩子帮忙写封信给奶奶,孩子的作文就得好好写。生活中时常制造“需要”的情境,小朋友会发现:原来,学问就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