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少年国学知识」三人行必有我师
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意思是什么 三人行必有我师是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语出《论语·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说:多个人一起走路,之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有那些短处就引以为戒加以改正。 这句话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择其善者而从之,见人之善就学,是虚心好学的精神;另一方面,其不善者而改之,见人之不善就引以…- 272
- 0
-
「青少年国学知识」嗟来之食
嗟来之食的意思是什么 嗟来之食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指带有侮辱性的或不怀好意的施舍。嗟是不礼貌的招呼声,相当于现在的喂。 整句的意思是:喂!你来吃吧!这句话语出《礼记·檀弓》:“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屡,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这个故事写了一个宁可饿死也不肯接受嗟来之食的有骨…- 213
- 0
-
「青少年国学知识」盗泉之水
盗泉之水的意思是什么 盗泉是古泉名,故址在今山东省泗水县东北。据先秦著作《尸子》记载,“孔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意思是说:孔子路过“盗泉”,口很渴,但因为泉水的名字为“盗泉”,遂忍耐干渴,不饮其水。 此后,孔子说的“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也成为无数人警示自己的格言。 如何理解盗泉之水 孔子不饮盗泉之水的意义不在于追究情节的本身,而在于弘扬一种精神。 缘何孔子宁渴不饮,只…- 500
- 0
-
「青少年国学知识」威武不能屈
威武不能屈的意思是什么 威武不能屈就是不能屈服于威胁暴力,形容不畏强暴。语出《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威武不能屈体现了中华民族“杀身以成仁”的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不断前进的巨大力量。 如何理解威武不能屈 威武不能屈是一种浩然正气的骨气,是中华民族伟大气节的集中体现,是对人生最大的理性认识。数千年来,我们的…- 270
- 0
-
「青少年国学知识」贫贱不能移
贫贱不能移的意思是什么 贫贱不能移,是说贫穷卑贱不能改变原则。常用来形容人品性质,以及生活价值观等。语出战国·邹·孟轲《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贫贱不能移强调即使自身贫困,但身虽贫而志不贫,不为五斗米折腰,不做不仁不义之事,体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两千多年来,这贫贱不能移一直被用来形容君子操守以自我激励。 如何理解贫贱不能移 从私有制一开…- 249
- 0
-
「青少年国学知识」富贵不能淫
富贵不能淫的意思是什么 富贵不能淫,指不能被金钱和地位所迷惑。语出《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乃中国一句传统格言、警句、古训,是东方文明古国立身处世的基本态度、原则,体现出一个伟大民族国人的人格魅力! 如何理解富贵不能淫 一般来说,富了,容易“饱暖思淫欲”,为富不仁,欺压穷人,或者为寻求刺激,吸毒赌博,逞勇斗狠,不择手段;穷了,则可能会…- 281
- 0
-
「青少年国学知识」致命遂志
致命遂志的意思是什么 致命遂志语出《周易·困》:“君子以致命遂志。”致命:舍弃生命;遂:达到,实现。舍弃生命来实现理想。 所谓致命遂志即是以持守“大人”之人格理想来应对于时时处处。 其次要做到“顺天休命。”世人往往以为顺天休命是一种消极应世,其实不然。苏轼这一命题的深沉意蕴在于启迪人当发现自己处困之时首先必然安静下来,吸收天地之营养充实自身以待其变,处静以制动。 如何理解致命遂志 顺天休命目的在于…- 314
- 0
-
「青少年国学知识」立不易方
立不易方的意思是什么 《易传·大象》曰:“雷风,恒,君子以立不易方。” 雷风从山泽而生气。其气通彻上下,运行周遍,化育万物,生生不息,而变化有常,其德亘古今而不易,故曰恒。 它包含了恒久、长久之意,包含永恒的、必然的、绝对的、纯粹的,能够守恒、持之以恒,做任何事情必然成功,所以利有所往是当然的。 以恒修身,而身教乃亨;以恒齐家,而家道乃亨,以恒治国,则国运亦亨,这就是所谓无往不利者。 方与类相联系…- 260
- 0
-
「青少年国学知识」和义
和义的意思是什么 《文言传》认为君子的特征之一,即“利物足以和义”。儒家思想中有“济人利物”的话,物字不只是指动物、植物、矿物。在古代的物包罗很广,等于现代语“这个东西”的“东西”,是一个抽象名词。 利物足以和义的利物,意思是我们人类应该利物、用物,而不被物所用。 利物,就是使他人得利,就足以对得起别人对自己的奉献了。用一句直白好像还看上去还有点不雅的话说就是“要利他,做对社会有益的,这样就可以对…- 220
- 0
-
「青少年国学知识」体仁
体仁的意思是什么 《文言传》对君子的特征作了基本的描述,即“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合义,贞固足以干事”,具备了这四个方面的特征,即可称为君子。 仁,即仁爱、仁慈。体仁,即实行仁道。“足以‘长人’”,是指君子实行仁道,能够做到让“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让所有人能够健康幸福地生活,走完他们的生命旅程。儒学的核心理念即为仁,能够行仁,即是君子。 “嘉会足以合礼”,指社会群体成…- 312
- 0
-
「青少年国学知识」博学
博学的意思是什么 博学有两方面的意义。 一是广泛地学习。《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汉书·燕刺王刘旦传》:“旦壮大就国,为人辩略,博学经书杂说,好星历数术倡优射猎之事。”明王鏊《震泽长语·文章》:“世谓诗有别才,是固然矣。然亦须博学,亦须精思。” 二是学识渊博。《论语·子罕》:“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北史·韦阆传》:“荣亮博学有文才,德行仁孝,为时所重。”…- 231
- 0
-
「青少年国学知识」自强不息
自强不息的意思是什么 自强不息出自《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 自强:自己努力的向上;息:停止。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松懈。 如何理解自强不息 自强不息是一种开拓创新的精神,要求人不断地有新的追求,不断地汲取新的知识和技能,不断地创造出新的成就。 自强不息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人生追求和人…- 307
- 0
-
「青少年国学知识」养性
养性的意思是什么 养性是养生术语。指精神情志的调养与道德修养。见《淮南子·俶真训》:“静漠恬惔,所以养性也。”道家与道教主张淡泊无为,涵养人的自然本性。又为养生的别称。如《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七:“道林养性”即为养生专篇。 儒家通过养性,间接地把养生与事业和治家统一在一起,道家直接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道家把养生被视为事业家庭的基础。老子说:“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308
- 0
-
「青少年国学知识」温良恭俭让
温良恭俭让的意思是什么 温良恭俭让出自《论语·学而》。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意思是老师是用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的态度得来的。 在古代,随着儒家思想的传播并占据统治地位,温良恭俭让被称为“君子五德”,与“仁义礼智信”一样,是儒家思想的精髓。 孔子是自己修养圣明而自然了知,就像一块纯净的而雕琢精美的玉,呈现于人…- 374
- 0
-
「青少年国学知识」修身
修身的意思是什么 前面所讲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这四个次第,一步一步地规范好了,符合了五德的要求,那也就是修身的基础。 其实这个道德学问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修身和完成心身向符合德性的全面转换,从而形成道德人生观和道德处世的理念。 修身就是陶冶身心,涵养德性。修养身心,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儒家以修身为教育目的。唐代元稹在《授杜元颖户部侍郎依前翰林学士制》中说:“慎独以修身,推诚以…- 369
- 0
-
「青少年国学知识」正心
正心的意思是什么 正心就是心无杂念,不为物欲所蔽,保持心灵的安静。意不自欺,则心之本体,物不能动,而心自正。心得其正,则公正诚明,不涉感情,无所偏倚。所以心诚、至善、摒弃杂念就能达到正心的境界。 怎样理解正心 何为正心?正心,首先要明白心的内涵。这里所讲的心,并不是解剖学上的心脏,而是我们这个心脏的场性。《道德经》里的圣人之治方法论中,解析心含有意识、思识、无为识三种识性。其中的意识,就是后天逐步…- 384
- 0
-
「青少年国学知识」诚意
诚意的意思是什么 诚意就是要意念诚实。《说文》里面就说:“诚,信也。”表现的是信德,是五行当中是信土的厚德体现。 诚意是诚信的一种表现,是道德修养具备深厚信德的一种表现,也就是用诚信道德的心来规范这个意识行为。这个,就叫诚意。 怎样理解诚意 人的意识系统直接指挥着眼耳鼻舌身这五个器官。这五个器官,都是听从人的意识系统号令,进行做功。然而这五个器官的活动,是否符合道德?是否符合这个上善和十善呢?这完…- 245
- 0
-
「青少年国学知识」致知
致知的意思是什么 《说文》里面说:“致,送诣也。”也就是有送和到的意思。致知,就是求得真知。所谓知,指道德意识而言,知能明是非、辨善恶,闻见所及,胸中了然。 全面而系统地用格物所获的理论和方法,来建立正确的道德人生观,去规范我们的意识思维,确立以道德为准则的正知、正见、正识,达到以“知善明德”为基础的“理通法随”,这就是致知。 所有做学问的人都应该在已有认识的前提下破除约束,进一步探索万物的内在道…- 220
- 0
-
「青少年国学知识」格物
格物的意思是什么 儒家修身中的格物,意思就是“及物穷理”,要求人们在读书中求知,在实践中求知,而后明辨事物,尽事物之理,增长见识。此外,格还有区别和抵御之意。 格物还要求人们不为事物的表面现象或者世俗纷扰所干扰,做到透过表面看本质,不随波逐流,不为物欲所左右。 如何理解格物 这个格物,也就是《德道经》里面介绍的一系列的圣人之治方法论中的“观之于物而知身”。 这个格字,汉代《说文》里面说:就像树很高…- 340
- 0
-
「青少年国学知识」止于至善
止于至善的意思是什么 止于至善就是达到天下大治的完美境界。“止者,必至于是而不迁之意。至善,则事理当然之极也。” 这里的“至善”,和孔子所说的“正名”“中庸之道”有密切关联。因为至善可以理解为遵循不及不过的时中原则,专心做好自己这个角色和地位所赋予的事情,努力达到尽善尽美的极致效果。 如何理解止于至善 对于这个止于至善就会更加全面地了解和掌握。这个善的根本,就是指心里面的修持,十种善德之心要求修养…- 228
- 0
-
「青少年国学知识」明明德
明明德的意思是什么 《大学》开头即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开宗明义地点出了《大学》的主旨所在《大学》提出的明明德说,是建立在性善论基础上的。 所谓明德,是指人具有的美好德性,它是上天赐予每一个人的。但这种先天固有的光明德性并不是永存不衰的,它有时又会被人的欲望所蒙蔽。 明明德的目的就是要把蒙蔽人们的欲望除去,使人本有的灵明德性得以光大显扬。朱熹《大学章句》说:“明,明之也…- 613
- 0
-
「青少年国学知识」忍
忍的意思是什么 孟子曰:“人弗有不忍之心。”俗话说,小不忍,则乱大谋。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成功,都是与忍相伴,以忍为阶梯的。元代许名奎、吴亮有一部《忍经》说:“帝王以忍得天下;将相以忍得长久;商贾以忍得富贵;常人以忍得知己。” 当然,俗世有俗世的忍,道家有道家的忍,佛家有佛家之忍,儒家有儒家之忍。 儒的核心是仁,仁与忍同音。那么什么是仁呢?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人要想成为礼之人,就要时常克制自己,…- 315
- 0
-
「青少年国学知识」报恩
报恩的意思是什么 报恩就是要有感恩的心。感恩两字语出《三国志·吴志·骆统传》:“今皆感恩戴义,怀欲报之心。”感恩就是感激别人的恩惠和好处。 报恩是一种处世哲学,也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一个智慧的人,不应该为自己没有而斤斤计较,也不应该一味索取和使自己的私欲膨胀。学会报恩,为自己已有的而报恩,感谢生活给你的赠予。这样你才会有一个积极的人生观,保持健康的心态。 报恩是一种始终感觉到环境对自己好的心态。 报…- 268
- 0
-
「青少年国学知识」包容
包容的意思是什么 包容一词多见于古籍,如《汉书·五行志下》:“上不宽大包容臣下,则不能居圣位。”宋代苏轼《上神宗皇帝书》:“若陛下多方包容,则人才取次可用。”《明史·蔡时鼎传》:“貌退让而心贪竞,外包容而中忮刻。”《玉娇梨》第二十回:“二人俱系旧故,尚望仍前优待,以示包容。” 修身为了生活而非生存,生活就需要包容的智慧和勇气。能够持以包容的心,容下各种未知数在心里、在世界的对冲,也只有包容这一法宝…- 348
- 0
幸运之星正在降临...
点击领取今天的签到奖励!
恭喜!您今天获得了{{mission.data.mission.credit}}积分
我的优惠劵
-
¥优惠劵使用时效:无法使用使用时效:
之前
使用时效:永久有效优惠劵ID:×
没有优惠劵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