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国学知识」致知

致知的意思是什么

「青少年国学知识」致知插图

《说文》里面说:“致,送诣也。”也就是有送和到的意思。致知,就是求得真知。所谓知,指道德意识而言,知能明是非、辨善恶,闻见所及,胸中了然。

全面而系统地用格物所获的理论和方法,来建立正确的道德人生观,去规范我们的意识思维,确立以道德为准则的正知、正见、正识,达到以“知善明德”为基础的“理通法随”,这就是致知。

所有做学问的人都应该在已有认识的前提下破除约束,进一步探索万物的内在道理,达到认识的极点。

如何理解致知

正确的致知,是运用这个观察,观之于物建立起来的正知、正见、正识,反馈到人的大脑和心灵,建立正确的道德人生观,用五德的要求来规范后天的思维,规范这个意识,这个就是致知。

就像《易·象下传》所言:“君子以致命遂志。”这个口气、这个话语,就很豪迈。要把这个道德的真理,真正地贯彻在自己的命体里面,达到自己认识人生,再造人生,升华人的生命,打造一个亮丽人生,去实现这个志愿。要致知而致命,以道德去修身,达到和实现德治心身、性命的高尚志愿。

这个知,是日积月累的智识,这个智识引之于善就是善知,引之于向恶就是恶知,所以前面的格物就相当的重要!这个格物,包括人的表率作用,社会的教养和家庭的教化,都在举手投足之间,给人的心灵、意识产生了形形色色的影响。

这个致知,要注意它前面格物所产生的方向是不是对,所做的是不是符合德性的标准。否则这个知,是一种愚知,而不是一种明知。这个知,可能会产生愚昧的智性,而不是明亮的智性之知。

怎样做到致知

为了使人的大脑皮层和人的心灵建立一个正确的智性的认识,那么对这个知,对它的架构和它的来源要有正确的辨别,就要很好地用道德去规范这个格物。

不仅我们从内心的去把握它的确立,而且还要远离恶劣的环境。当年孟子的母亲三迁而居,不也是防止孟子从小受不良性的格物的影响吗?虽然说这个莲藕能够深植于污泥而不染,能够冲破污水而一花独灵独现,但是在稚嫩时期和扶生时期,不可能不注重到外部环境的建设。

所以在这个致知的过程当中,要整体去引导这个正确的知,而不是非知,错误的知。

在日日积累知识的过程当中,注意去吸收正确的符合道德的规范,符合五德规范的这样一些知识,这就能够确保我们到达正知、正见、正识。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4567890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gxwhjdjt】,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
隐私政策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