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味知识
一共362篇文章
专题:第期
-
「中华对联故事」自解妙对正应景
自解妙对正应景 清朝乾隆五十三年(1788),工部衙门被一场大火烧了个精光,工部没有了栖身之所,办公也便无从谈起,于是乾隆帝下令拨款立即重建工部衙门,还命令工部尚书金士松亲自监工。纪晓岚此时正在军机处供职,也听说了此事。这天,军机大臣们在内阁议事后,大家坐着闲聊天。 一位大臣说:“这工部所主皆水利工程之事,不妨称为水部。” 另一位大臣说:“其实早有人称水部了。有趣的是,水可以灭火,火也可以烧掉水部…... 童画- 353
- 0
-
「中华对联故事」王尔烈联激考官
王尔烈联激考官 乾隆年间的一天,在顺天府(北京)贡院里开始了乡试的第一场考试。考生多是直隶(河北)的,辽东考生寥寥可数,王尔烈是其中一个。 盛暑炎热,应考的富家子弟们都穿绸着缎,显得凉爽华贵。他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谈诗论词,好不热闹。王尔烈家贫,只穿着家常的粗布衣服,显得很寒酸。一个考官走过来,见他独自站在一边,旧布袍下露出肥大的青布裤子,样子很滑稽,便跟他开玩笑地说: 小书生两腿木耳 旁边的考生…... 童画- 367
- 0
-
「中华对联故事」武官对句成文官
武官对句成文官 乾隆皇帝十分喜欢游玩,他曾六次下江南,关于他下江南的故事,民间颇多传说。一日,他来到了江南的通州,见通州风光秀丽,不觉心情大好,诗兴大发。他想起北方也有一个叫通州的地方,于是信口吟道: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这个上联用“南”、“北”、“通”、“州”四个字重复组成,十分巧妙。出了这个上联,乾隆皇非常得意,然而,当他想对下联时,却发现不那么好对了,任他一路上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下…... 童画- 333
- 0
-
「中华对联故事」曾左互对显才情
曾左互对显才情 曾国藩、左宗棠都是湖南人,又都是清廷重臣。二人因政见不一,相互间不时戏谑嘲讽。一天,两人见面时,左宗棠因听说曾国藩宠爱一名小妾,每天晚上都帮小妾洗脚,便微笑着对他说:“我想到一个上联,请大学士对个下联,不知肯赐教否?”曾国藩回答说:“季高(左宗棠字季高)请勿客气,只怕对得不妙。”左宗棠说:“过谦过谦,以大学士之才,无有不妙的。”于是说出了上联: 替如夫人洗脚 “如夫人”即妾之雅称。…... 童画- 378
- 0
-
「中华对联故事」揭时弊科场赋联
揭时弊科场赋联 清朝康熙五十年(1711),江南举行乡试,正主考官左必蕃和副主考官赵晋两个人接受程光奎等盐商的贿赂,把他们录取为举人。没有被录取的考生们于是把五路财神的塑像,从财神庙抬到文庙,又把科场大门上的“贡院”匾额改成“卖完”两个字,当做横批贴在大门上,两边挂着一副对联: 赵子龙一身是胆 左丘明两眼无珠 左丘明是《左传》的作者,传说他是一位盲人。赵子龙也就是赵云,是三国时期骁勇善战的名将。赵…... 童画- 356
- 0
-
「中华对联故事」总兵联对斗知府
总兵联对斗知府 清朝的时候,浙江的开化府有个叫卞午桥的知府跟一个姓熊的总兵不和,这个卞知府总想找机会拿总兵开开心。 有一天,卞知府在家闲来无事,边品茶边想招儿如何对付这个熊总兵,忽然他灵机一动,就在熊总兵的姓上做起了文章。他把“熊”字下边的四点,比做四条断了的狗腿;上边的“能”字,说成“能者”——能干的人。于是他编好了一副上联,派人给熊总兵送去了。 熊总兵接过来一看,是写给自己的一句话: 能者多劳…... 童画- 332
- 0
-
「中华对联故事」稚儿撰联封秀才
稚儿撰联封秀才 乾隆皇帝微服私访江南,这天,他穿着平民百姓的衣服走到一个小镇,虽然春节已经过去很久了,但家家户户门上的春联还依然如新,且有些春联写得甚为巧妙,于是便一路品评观赏,乐趣无穷。走着看着,不知不觉来到一户人家门前,只见这户人家的春联是: 数一数二门第 惊天动地人家 横批:先斩后奏。 乾隆皇帝一看,啊呀!好大的口气啊!“数一数二门第”,除了我皇家,还有谁敢这样说啊?这真是欺君犯上啊!居然还…... 童画- 327
- 0
-
「中华对联故事」五品官和六味丸
五品官和六味丸 清朝时,扬州瘦西湖边有个药店的掌柜叫陈见山,他很会做买卖,靠卖药起家,药铺越开越大,成为当地少有的富翁。钱多了之后,他觉得只当药铺掌柜不够过瘾,打算弄个官当当。那时当官要先通过科举考试,可陈见山只认识几个中药名,对诗文一窍不通,怎么办呢?正巧当时清廷腐败,政府缺钱,允许人们花钱买官来做,美其名曰“捐官”。陈见山花了不少银两,上下打点,终于如愿“捐”了一个“同知”的官,相当于五品。陈…... 童画- 328
- 0
-
「中华对联故事」秀才佳联求佳偶
秀才佳联求佳偶 从前,某县有个年轻秀才,英俊而多才,很多女子都爱慕他,暗地里托媒婆上门说媒。但是,这个秀才呢,说他择偶不论门第,却一定要找个才貌双全的女子,除此之外,一概不予考虑。可这小小县城的女子,才貌双全的能有几个呢?因此,秀才一直未找到中意的,婚事便拖了下来。 有一天,秀才出城访友,经过一个小镇,镇上有个小药铺,他走到那里时感觉有点口渴,想进去讨碗水喝。铺中有一少女正在熬制膏药,秀才见她容貌…... 童画- 359
- 0
-
「中华对联故事」梁启超见张之洞
梁启超见张之洞 清朝光绪年间,博学年轻的梁启超路经武昌,遵老师康有为嘱,去拜访湖广总督张之洞。当时张之洞在清政府中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正兴办新式书院,开展洋务活动。梁启超锐意改良,想力挽清王朝颓势,对张之洞寄予极大的希望。张之洞见梁启超的拜帖署款是“愚弟梁启超顿首拜”字样,大为不悦。心想:一介青年学子,竟与老夫称兄道弟,实乃狂妄无礼。本不拟接见,因携来康有为书札,只好传见。但决定考他一考,煞一煞…... 童画- 448
- 0
-
「中华对联故事」主考佳对镇考生
主考佳对镇考生 周渔璜是清朝初期才华横溢的诗人,在中国诗坛有很高的地位。他幼年就会作诗,十四五岁时,曾赋《灯花诗》一首,传诵乡里。 清朝康熙年间,29岁的周渔璜中进士入翰林院。这年,他名气还不大,当时担任浙江的主考官。消息传出,浙江考生议论纷纷。他们听说周主考是贵州人,便很瞧不起这个从“蛮夷”之地来的人,进而推测他肚子里也未必有多大学问,也许只读过《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那些高材生更放心不…... 童画- 344
- 0
-
「中华对联故事」刘凤诰信手写联
刘凤诰信手写联 清代乾隆进士、文学家刘凤诰,才思敏捷,能诗善对,涉笔成趣。对一些常人难以应对的绝对,他也能信手拈来,而且对得妙趣横生。 有一次,一位八旬乡绅仰慕刘凤诰的大名,买了名贵纸张找上门来,求他为自己撰书一副寿联。当时,刘凤诰正忙于写字,见老乡绅登门,便放下手中的笔墨,奉上香茶。待来者说明来意后,他欣然应允,一边研墨铺纸,一边随口问道:“寿星公您何月何日生辰?”老乡绅谦恭地回答:“十一月十一…... 童画- 358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