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年画,它是一种遍及大江南北的传统艺术形式,贴年画更是盛行的民间风俗。单从古今各个地方对年画的不同叫法,就可以看出其流传之久远与广泛。宋朝管年画叫“纸画”,明朝叫“画贴”,清朝叫“画片”;北京叫“画片”“卫画”,江苏叫“画张”,浙江叫“画纸”,福建叫“神符”,四川叫“斗方”……直到清朝道光年间,文人李光庭在文章中写道:“扫舍之后,便贴年画,稚子之戏耳。”这个时候“年画”的称呼才确定下来。
年画,与水墨画一样,也是中国传统画中的一种。新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贴上年画,除了墙上和窗上,农村屋旁有鸡窝、猪圈、牛棚、马厩的,也都要贴上,屋里屋外,院内院外,各个角落都贴得红红火火,花花绿绿。可你知道,人们为什么要贴年画吗?
原来,在人们看来,贴年画不仅好看,而且还有祈福避邪的功效。其实,最初的年画只是贴于门上用来驱鬼避邪的门神画,而门神画又与春联属同源,最早都起源于桃符。据说门神画早在尧舜时期就出现了。只是后来,对联偏重于文字,而门神画与年画则以绘画为主。大约在五代北宋时期,二者渐渐分化成为不同的民俗形式,但是它们的功能却是大同小异。
年画与门神画又有着不同。门神画,顾名思义,是贴于宅院屋门口的神像,上面所绘的多是民间传说中能够降妖伏魔的猛将。其实,广义上的年画也包括着门神画,但发展至今,年画的题材内容远远比门神画丰富多彩,包括民俗、娃娃、仕女、戏曲、吉祥图案,等等。
宋代刻印的《四美图》是我国现存所见最早的木版年画。1909年在甘肃出土。年画中四人分别为王昭君、赵飞燕、班姬、绿珠 。
此外,年画的张贴还有一定的讲究。年画神像有灶王神、天地神、仓房财神,甚至还有贴在牛棚马圈上的车马神;“中堂”(专门张挂于客厅香烛案上方墙上的年画,尺幅一般较大,多为竖长方形)贴在客厅,“月光”(又称圆光,因其画面如满月之形而得名)贴在窗旁,“斗方”(尺幅较小的正方形年画)则贴在箱柜或升、斗上,真是各有规矩,十分有趣。由于古人对鸡有一定的崇拜,因此还有贴在鸡舍的“专用年画”。除此之外,用来布置新房的年画,都围绕早生贵子、夫妻恩爱等内容来创作,有的可单独张贴,有的则颇有讲究,要成双成对张贴,如“麒麟送子”图,其张贴方位,一般选在窗旁、窗顶、炕头墙壁和另一头墙壁,成对张贴,迎合了民间“好事成双”的心理。
年画在中华大地上流传千百年,自古至今涌现了许多年画制作的聚集地,其中最有名气的当属朱仙镇、杨家埠、桃花坞、杨柳青四大产地。制作年画的传统工艺为木刻水印,无论从制作手法、题材风格和历史渊源上,都是中华民族独树一帜的艺术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