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的起源:春联一般都贴在门框上,这是为什么?

春联的起源:春联一般都贴在门框上,这是为什么?

每当春节快到来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着贴春联。春联一般红底黑字,上面写着对仗的吉祥语,贴在大门两侧,显得既庄重又喜庆。但是你知道为什么过年的时候人们要将春联贴在门框上吗?

这还得从春联的起源说起。

在周朝的时候,人们就已经在大门两侧悬挂两块长方形的桃符,用来避邪驱魔。据《后汉书·礼仪志》记载,这种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写着传说中古代两位降鬼大神的名字——“神荼”和“郁垒”。此外,人们也会用桃木刻制或者绘画二人神像,悬挂或张贴于大门两旁。桃木颜色红润,人们认为红色可以避邪,古人又称桃木是五木之精,百鬼十分畏惧,所以将桃木挂在门上以保护家宅不被邪魔所侵。

到了五代,有个喜欢别出心裁的后蜀国国君叫孟昶,有一年除夕,他心血来潮,让学士辛寅逊在桃符上作两句诗挂在寝室宫门外,诗成后,孟昶认为辛寅逊诗作得不好,于是亲自作了两句:“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意思是新的一年享受着先祖的恩泽,新春佳节预示着春天常在。这便是迄今所见有记载的最早的春联。此事传出后,许多文人雅士纷纷效仿,将在桃符上题写对联视为雅事。从此之后,桃符的内容和性质逐渐发生了变化,由刻绘的降鬼驱魔的神灵变成了吉庆的文字,并一代代流传下来。

春联的起源:春联一般都贴在门框上,这是为什么?

春联一般由两幅直联和一幅横联构成,直联字数相等,对仗工整,语言凝练。

直到宋代,人们仍将这种桃木称为“桃符”,北宋诗人王安石就有“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诗句,写的就是春节时家家户户更换门口桃符的景象。

那么,“春联”的名称又是怎么出现的呢?

传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登基之后,喜欢热闹,讲究排场,也喜欢贴桃符的习俗,就下令在民间推广,命令家家户户在门框上贴上用红纸条裁成的对联,用以迎接春节。红纸比桃木轻盈,书写也更为方便,于是,“春联”就这么沿用了下来,名称也渐渐固定。随着春联字数的增加,加上横批,将其张贴在门框周边是最合适不过了。

所以,春联贴在门框上的习俗,是由最初桃符悬挂在门框上的风俗慢慢演变、流传下来的。一副春联透露出门内人家的美好祈愿。当然,有些人家把春联也贴到了窗户上、家禽圈窝边上。每到春节,家家贴春联,场面红火,热闹极了。

贴春联是中华民族春节习俗之一。春联分为:大门春联、屋门春联、窗户春联、粮仓春联、马车春联、马棚春联等。记得小时候的春联并不是买来的,而是自己家买来红纸,送予写字好的文化人帮忙代写,写春联前需要裁纸,春联的内容多种多样,有描写家庭幸福和睦的、有描写国泰民安的、有描写发财多福的、有描写春天的、还有描写自己家过去一年奋斗情况的,总之丰富多彩。对联是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一般分为上联和下联,上联的尾字是仄声,下联的尾字是平声。记忆中我的父亲经常帮助乡邻写春联,写春联时我在一旁研墨,观看学习。如描写家风的春联“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描写国泰民安的春联“人和政善千家乐,国泰民安百业兴”,描写发财的春联“八方来财生意旺,四面进宝家业兴”,描写农民辛勤劳动的春联“春耕夏耘洒汗水,秋收冬储满粮仓”等。

写好春联后,一般在除夕上午太阳出来时贴春联,要把旧春联取下,将门窗清扫干净贴新春联,贴春联时要注意上、下联,人面对大门,右侧门框贴上联,左侧门框贴下联,这是过去的贴法,因为过去的书装订线在右侧。现在改了,书的装订线在左侧,人面对大门,左侧门框贴上联,右侧门框贴下联。大门春联是最重要的,包括长条的对联、两扇门上的大“福”字、横批及两旁小“福”字。屋门春联较简化,一般两扇屋门上分别粘贴一个大“福”字,粘贴横批及两旁小“福”字。窗户春联一般只粘贴横批及两旁小“福”字。粮仓春联、马车春联、马棚春联一般为一竖条,如“粮食满仓”、“日行千里”、“六畜兴旺”等。贴好春联要放几个鞭炮,最好是“二踢脚”炮,以告知上天辞旧迎新,过年了。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4567890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kekeketangcom】,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
隐私政策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