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很多父母都懂得对孩子多夸奖而少指责,每当孩子完成了一项任务或者是取得好成绩之后,父母会即时地夸奖他聪明。而孩子听了大人的讚扬,也确实表现得非常高兴。
应该说,相对于不断批评孩子,表扬是一种聪明的做法。不过这还不够,要让夸奖产生好的效果,我们还需要努力变得更聪明一点。让我们先来看下这个小故事。
一位中国老师到美国访问,住进了一位美国朋友的家裡。那一家有两个孩子,分别是9岁和5岁。大人坐在客厅聊天,两个孩子则在地上摆弄玩具,不一会儿就建起了一座「兵工厂」。中国老师对美国朋友说:「您这两个孩子真聪明!」
但是对方一听,却马上把食指竖在嘴巴中间,提醒中国老师:千万不要让他们听见。他拉着中国老师离开客厅,这才说:相对于夸他的孩子聪明,他更喜欢别人夸他们能干。
面对中国老师的不解,他解释说:「长期表扬孩子聪明,会使他们觉得事情很容易做,碰上困难问题会想到躲避。比如,考试时遇到自己不会做的试题,往往会想,连我这么聪明的人都做不出来,那一定是老师弄错了。」
这种观念,相信很多中国人是不大赞同的。因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并且认为这种聪明是天生的。古代有一句话叫「书到今生读已迟」,意思就是说无论怎么努力,也不如天生的聪明。
正是因为这么想。在生活中,很多大人把「你真聪明」作为表扬的口头语,而且还会用讚赏的语气。但是这种表扬,确实如上面故事中所说,会带给孩子不良的影响。最明显的,就是可能使孩子变得很在意别人的评价,只要表现稍不如意,可能就会问:「爸爸,我是不是很笨?」
20世纪90年代,还在哥伦比亚大学执教的心理学家卡罗尔.德罗克(Carol Dweck),曾经做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这个问题。她在一所小学五年级的孩子中,抽样一百多个十岁左右的孩子,然后把他们随机分成两组。所有的孩子被要求做三套题。无论做的结果好坏,一律给与正面的肯定。
第一套题对孩子来说都是很容易的。第一组孩子做完了题后,实验者给出的反馈是,「你真聪明!」。当然所有的孩子都感觉不错。在第二组的孩子完成了题目后,给出的反馈有所不同,其讚赏是,「哇,你真努力,做题非常认真!」。
然后,对这些孩子做了第二部分实验。给两组孩子同样的两道题,其中一道相对简单,很容易做出答案;另一道则非常困难,但能从解题中学到很多东西。两组孩子可以随意选择其中一道做。
结果,被讚美「聪明」的小组裡,50%的孩子选择了简单的题目,另外50%选了难的题目。被讚美「努力认真!」的小组,90%的孩子选择了困难的题目。
第三部分实验是,让同一群孩子做一道非常难的题目,这道题基本上无解。这组实验是想测试两组孩子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所作出的反应。
实验的结果是,被讚赏「聪明」组的孩子,没有坚持多久很快就放弃了努力,而且因为解不出题来表现得很沮丧。相反,被讚赏「努力」组的孩子则能坚持很长的时间。即使最后他们也没有解开这道题,但在整个解题的过程中表现得兴致盎然。
德韦克和助手们还对纽约市12所学校的100名五年级的学生进行了另一次研究。这些孩子同样被随机分为两组来做适龄的智商测试。测试完之后,第一组得到的讚誉是「你真聪明!」,第二组得到的是「你真努力!」。
接下来,这两组学生要对付难得多的智商测试,即八年级程度的测试题。结果发现,第一组孩子意志消沉,第二组孩子则竭尽全力。
最后一轮测试,难度回到第一次测试的水平。第一组被夸奖「聪明」的孩子,平均成绩居然下降了将近20%;第二组被夸奖「努力」的孩子,成绩则提高了30%。德韦克的研究结论是,讚赏聪明比讚赏努力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更多的负面效果。
被讚赏聪明的孩子以成绩为目标,而被讚赏努力的孩子则以学习为目标(相信您对这句话有切身体会)。当他们都遇到挫败时,被讚赏聪明的孩子比后者表现的耐性和持久力更差,更少享受做事的过程,他们本能的反应就是「天呀,我不行!」,这最终导致终极成绩更糟。而第二组学生遇到失败,则採取了面对现实的态度:「我这套做法看来不行,要换个方法试试。」
此外,德韦克利用哥伦比亚大学的脑电图室,让具有这两种精神气质的人回答各种问题,然后给他们回馈,同时检测他们的脑电波活动情况。结果显示:被夸奖聪明的孩子在思维模式上表现为封闭保守,而被夸奖努力的孩子,则倾向于拓展和发展。
前者特别关心自己所显示出来的能力是什么,特别注意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当提供一些能帮助他们学习的信息时,他们的脑电波中没有信号显示出任何兴趣。甚至当他们答错了问题时,他们也没有兴趣追究什么是正确答案。与此相反,后者则对各种问题中所包含的能够增长他们知识的信息感兴趣,似乎并不在乎会把自己排到什么智力水平上。
原因很简单:被夸奖「聪明」的孩子,心思全花在琢磨「自己是老几」的问题上,既然他们相信人的聪明是天生的,他们要做的就是「显示」自己的聪明,自己究竟是老大还是老二、老三就变得至关重要。所以他们所做的一切就是证明自己,生怕自己不聪明,乃至于通过躲避挑战来躲避失败。
而被夸奖「努力」的孩子则是学习者,更希望「发展」自己的才能。对他们来说,才能是一个过程,是在不停的发展之中,发展的引擎是自己的努力。为了发现自己的问题,他们宁愿去尝试失败,因而总愿意迎接新的挑战。
为了让孩子更好的成长,父母应多表扬他的「努力」、「能干」,别再夸奖他有多「聪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