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古代年龄称谓」阑干之数是指多少岁?

「中华文化:古代年龄称谓」阑干之数是指多少岁?

阑干之数是指多少岁?

阑干之数是女孩12岁。

阑干,是一个雅词,在中国古代诗文中十分常见,若求甚解,就会发现,各处的阑干意义并不一样,它是一个多义词。阑干的一个义项是横斜貌,常指星斗,如“月没参横,北斗阑干”(曹植《善哉行》)、“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唐·刘方平《月夜》)、“夜潮洲渚生寒,城头星斗阑干”(北宋·贺铸《清平乐》)、“阑干河汉已西倾,独坐披衣过五更”(金·史肃《宿睦村》)。另一义项是纵横错乱貌,如“王与夫人叹曰:‘吾已绝望,永辞万民,岂料再还,重复乡国。’言竟掩面,涕泣阑干”(赵晔《吴越春秋》),“一醉醒来春又残,野棠梨雨泪阑干”(晏几道《鹧鸪天》),这两处是形容泪流交错的样子;“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是形容坚冰纵横交错的样子;“香残沉水缕烟轻,花影阑干人静”(朱敦儒《西江月》)、“夜吟不绝,松影阑干,月笼寒翠”(吴文英《烛影摇红》)等是形容树枝花枝在月光下的影子纵横交错。

阑干还有一个较为常用的义项是一种遮拦物,即栏杆,又作阑杆、栏干,共有四种写法,无论古今都未明确规定其统一字形,学习时一般是选用了什么版本,就要按这个版本的写法去写,使用时则哪个都行。文学作品中用阑干者居多,所指的都是相同的事物,多见于古代园林建筑、宫殿、桥两侧、楼台、看台、路边、水边等处,是一种长形的、连续的起拦挡、分隔或引导作用的构筑物,用料多为竹、砖石、木或金属,就像衣服的花边一样,具有一定的装饰审美的意义。

阑干以曲折为显著特征,在其前后往往带有数字十二,表示曲折之多,形成“十二阑干、阑干十二”的习惯用语。其中的“十二”当然不是实指,而是虚指,极言其多。十二与阑干第一次联系在一起,有资料可查的是在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中:“楼高望不见,尽日阑干头。阑干十二曲,垂手明如玉。”描写了一个江南女子站在高高的楼上望不见心上人,就整天倚在栏杆上,栏杆曲曲折折向远处延伸,她垂下的双手像玉一样明润。这里,曲曲折折的阑干恰似女子九曲回肠的多愁情思,令人无尽伤感。基于此义,“十二阑干”后来成为文学作品中一个常见的意象,诗词中的女子独自一人倚栏远望,以十二阑干传达出无尽的怅惘和哀愁。如戴叔伦的“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朱淑真的“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十二阑干闲倚遍,愁来天不管”,张先的“楼上东风春不浅,十二阑干,尽日珠帘卷”,宋代僧挥的《诉衷情·寒食》“三千粉黛,十二阑干,一片云头”等。

文学作品中的十二阑干或阑干,还有另外的延伸意义,抒情主体也可以是男性,因此就带有了刚烈悲愤的色彩。游子志士在思乡怀古之时,对阑干亦情有独钟,他们会登临楼阁,倚栏远眺,或沿着阑干缓行、慢抚、轻拍,在豪放或婉约风格的作品中,屡屡以阑干作为凭依和意象,使读者一见“阑干”,必觉是抒发悲情愤绪之作。如岳飞的“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辛弃疾的“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李璟的“多少泪珠无限恨,倚栏干”,欧阳修的“阑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北宋苏过的“天如水,画栏十二,少个人同倚”等等。因此,“十二阑干”代表了文人骚客怀人思乡时难以尽说的离情愁绪。

阑干是楼台亭阁的附属物,形容楼台之多也可以用十二来表示,且“十二楼”用语的出现还要早于“十二阑干”。《史记·封禅书》中云:“方士有言‘黄帝时为五城十二楼,以候神人于执期 ,命曰迎年’。”说是黄帝为了迎接神仙而建造了许多城和高楼。晋葛洪的《抱朴子·祛惑》中有:“又见昆仑山上一面辄有四百四十门,门广四里,内有五城十二楼。”可见,十二楼原指神道教传说中的神仙居处,后来一些文学作品中的“十二楼”就是此意,如“十二楼前再拜辞,灵风正满碧桃枝”(李商隐《赠白道者》)、“金神法象三千界,玉女明妆十二楼”(明·顾咸正《登华山》)。大约女子的居所与神仙居住处一样,都显得神秘缥缈、香艳而令人向往,于是“十二楼”又产生了女子闺阁或宫妃居处的义项。如晏几道的“十二楼中双翠凤,缥缈歌声,记得江南弄”、温庭筠的“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而有楼处必有阑干,在古代诗文中往往楼、阑并举,典型的如“十二阑干十二楼,玉栊瑶簟一时秋”(沈尹默《秋明词》),所以,诗文中有的“十二阑干”也指女子居所。

“阑干”与“十二”几乎形影不离,有阑干处多有十二,即使没有,人们看到阑干,便马上联想到十二曲,进而联想到绵绵不尽的悲情愁绪,于是,产生了一个习惯用语,即“阑干之数”,指十二这个数字,有时也用来作为一个年龄称谓,指称十二岁。如清代花月痴人的《红楼梦幻》第十五回“淑平儿欣麒麟兆,慧晴雯补题花月吟”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此时众人酒兴将阑,射了一回时眼。晴雯道:“这个月因为闹生日,把例请搁住了。”宝钗道:“明儿贺琏二奶奶,又有几天闹。过几天请老太太百花廊赏栀子花、玉楼春、珠兰、茉莉,才好开社了。”晴雯道:“还要补咏《花月吟》,这题目实在有趣。后首我将春夏秋冬按景诌了四首,再诌四首,凑成阑干之数。”黛玉道:“我凑足花信风之数。”

晴雯所说的“阑干之数”就是作十二首以花月为题材的诗歌,黛玉则要做二十四首,即“花信风之数”,压过晴雯的十二首。“阑干之数”和“花信风之数”皆为数字雅称。《粉墨丛谈》介绍晚清梨园名人李小园时说:“燕市歌郎李小园,别字瘦仙,俗以万盏灯呼之。光绪初元挂名大观乐部。其时定子芳龄恰合阑干之数,雏发初燥,圆涡渐生,见人则捻带含羞,两颊隐隐现红霞色。”晚清的歌郎相当于现在的歌星,李小园以歌唱得好闻名,长得也十分漂亮,从其绰号“万盏灯”上亦可想见其美艳,可说是色艺双佳。光绪初元,李小园在大观乐部,年龄是阑干之数,即十二岁,虽然很小,初出茅庐,却已现娇羞之态,十分可爱。

年龄称谓阑干之数与神话传说、文学关系密切,来源颇为曲折,显得比较高雅,这就限制了其使用范围和出现的频率,因而较为少见,一般用于指称女子年龄。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4567890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kekeketangcom】,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
隐私政策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