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古代年龄称谓」总角之年是多少岁?

「中华文化:古代年龄称谓」总角之年是多少岁?

总角之年是多少岁?

总角之年是14岁以前。

“总角”一词最早见于《诗·卫风·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及《诗·齐风·甫田》:“婉兮娈兮。总角丱兮。未几见兮,突而弁兮!”

“总角”是什么意思?

“总角”“总角之年”是指多大岁数?《毛传》的解释为:“总角,结发也”“总角,聚两髦也。丱,幼稚也。”“总角”就是把头发扎束起来,或把头发聚拢为两处扎起来,指幼小者。《郑笺》的注释为:“我为童女未笄结发宴然之时”“犹是婉娈之童子,少自修饰,丱然而稚。”显然与《毛传》无异。“总角”是指童女未笄时,即未成年、小时候、童子时。

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释为:“男子裛角未冠,则妇人裛角未笄也。《内则》亦云:‘男女未冠笄者,总角,衿缨。’以无笄,直结其发,聚之为两角。”总角,是男未冠、女未笄,直结其发,聚之为两角。王力在《古代汉语》云“总,扎。小孩子的头发扎成髽髻叫‘总角’”;余冠英的《诗经选注》释“男女未成年时结发成两角叫作‘总角’”;董治安主编的《诗经词典》中载:“总角,古代儿童将头发梳成两个髻,左右对称,形如牛角,所以叫总角”。周振甫在《诗经译注》中说:“总角:古时儿童两边梳辫,如双角,指童年。”

对《诗经》中两处“总角”,这些古今大家们的解释是一脉相承的,都认为是男女未成年时,将头发拢起来扎成形如牛角的左右对称的两角。他们的解释具有很大的权威性,今天的各种字典、词典中就采纳了他们的意见,“总角”或“总丱”就是儿童束发为两角形,引申为童年、童年时代。

但是,总角在古代并非儿童的专利。《礼记·内则》云:“夫妇之礼,唯及七十,同藏无间。故妾虽老,年未满五十,必与五日之御。将御者,齐,漱澣,慎衣服,栉縰,笄,总角,拂髦,衿缨,綦屦。”是说将要侍寝的妻妾要梳妆打扮一番,其中一项准备就是总角,即梳好头发。妻妾自然不是未成年,而是成年人了。《礼记·内则》云:“子事父母,鸡初鸣,咸盥漱,栉縰(xǐ)笄总,拂髦,冠緌(ruí)缨,端縪(bì)绅,搢笏。左右佩用:左佩纷、帨、刀砺、小觿(xī)、金燧,右佩玦、捍、管、遰、大觿、木燧。偪(bī),屦着綦。”《礼记·内则》又云:“妇事舅姑,如事父母。鸡初鸣,咸盥漱,栉縰笄总,衣绅,左佩纷、帨、刀砺、小觿、金燧,右佩箴、管、线、纩,施縏袠(zhì),大觿,木燧,衿缨綦屦,以适父母舅姑之所。”这两处讲了成年的儿子和儿媳侍奉父母公婆的礼节,都有这样的环节:栉縰笄总,与前边的“栉縰,笄,总角”是相同的,所以此两处的“总”是“总角”的省略,因此可断定先秦时期的“总角”可用于各年龄段之人,既有未成年人,也有成年人。总角,通俗地说就是梳头,将头发梳一下聚拢扎结起来。

按《毛》《郑》的解释,《氓》中的“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就是儿时我们欢乐相处,说说笑笑,玩得很痛快,即氓和我小时候就认识了。真是这样的吗?《氓》作为诗题就表明男主人公的移民角色。氓字由亡和民组成,是从外地迁移来的。《孟子·滕文公上》中有:“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朱骏声在《说文通训定声壮部》中有:“自彼来此之民曰氓。从民从亡会意。”从氓没有媒人来看,应是刚迁来复关不久,认识的人不多,没有什么社会关系,所以找不到媒人。氓在集上以布换丝为掩饰,接近女主人公,还带着讨好的笑容,直接谈婚论嫁,应该是两人认识没多久,男子可能年龄较大,求婚心切,女子碍于情面而被迫答应。若自小认识的话不会选择集市这样的公开场合谈婚事。氓与女子离得也较远,谈完婚事后送他渡过淇水,一直送到顿丘;想念氓时,要登上断墙,远望男子的住处复关。既然他们住得这么远,不大可能小的时候就认识。因此,“总角之宴”并非指他们小时候在一起玩耍的美好时光,而是他们刚结婚时的欢乐岁月,这样才比较符合诗意。

古代汉民族结婚时有一项必不可少的活动——结发,就像今天的新人一样,要做头发,对头发进行一番修饰,把头发做得很漂亮。结发之后就成为夫妻,于是产生了“结发夫妻”的说法。至少在西汉,“结发”一词作为婚仪就已出现,如苏武的“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但并未有详细的记录。直到唐宋时期,有关文本才较为具体,如唐代女子晃采春有一首《子夜歌》:“侬既剪云鬓,郎亦分丝发,觅向无人处,给作同心结。”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也与此类似:“凡娶妇,男女对拜,就床,男左女右,留少头发。二家出匹段、钗子、木梳、头须之类,谓之合髻。”合髻即结发,就是男女各剪下一绺头发绾在一起,作为婚姻的信物,表示永结同心、永不分离。

先秦时期结婚时整理头发叫什么没有文献记载,具体的细节也难以查考,但男女结婚一定会把头发整饰一下。总角的“总”,是扎束之意;“角”是把头发束成牛角之形,也可以理解为头发。总角就是扎束头发。我们可以做这样的推断:既然总角在先秦可以用于各年龄段之人,那么,也可以用于结婚之时,成为相当于后来结发那种婚仪环节,而为人们所理解和会意。通过前述的阐述说明,诗经《氓》里的“总角”当是指新婚之时。结婚是人生中的几大重要时刻之一,结婚之初,即新婚往往称之为“蜜月”,留给人们的是甜蜜、幸福、缠绵悱恻之感,会给夫妻双方以深刻难忘的印象。夫妻离婚、离别,处于人生的情感低落期,会经常想起刚结婚的时候,那时两人如此恩爱,有说有笑,十分快乐。《氓》中被抛弃的女子心里非常伤感,回忆起与氓总角新婚时快乐的情景,对方的信誓旦旦犹在眼前,却想不到他这样反复无常。用新婚的美好与眼前的心境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给心灵以强烈的震撼和冲击。

因此,最早出现在《诗经》中的“总角”,是一种发式无疑,但并非是儿童时期的发式,而是新婚之时类似于结发的婚仪。由于历代解释诗经的大家对总角的定义,而形成了一种约定成俗,将头发分两处聚束起来,形成两角的样子,是儿童或未成年人的一种固有发式,也可以用总角来代指未成年时期,特别是儿童时代,主要指2~14岁的年龄段。总角也可以作“丱角”“总丱”,指称年龄时可称“丱角”“总丱”“总角之年”“总丱之年”等。如陶渊明的《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颜氏家训勉学》中有:“梁朝皇孙以下,总丱之年,必先入学,观其志尚。”苏轼的《被酒独行》诗之二:“总角黎家三小童,口吹葱叶送迎翁。”清代王闿运的《皇中宪大夫侯官陈君墓志铭》中云:“君孝思纯穆,神情渊静,总角之年,研精六艺。”等等。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4567890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kekeketangcom】,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
隐私政策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