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古代年龄称谓」狗嫌之年是几岁?

狗嫌之年是几岁?

「中华文化:古代年龄称谓」狗嫌之年是几岁?插图

狗嫌之年是7~8岁。

狗嫌之年年龄称谓的来历:

“狗嫌之年”来自俗语“七岁八岁狗也嫌”“七岁八岁讨狗嫌”“七八岁,讨狗嫌”等,意思是小孩到了七八岁会变得非常淘气,经常做出一些十分讨嫌甚至令人抓狂的事情,连家里的狗也不能忍耐他们的行为,嫌弃他,不愿和他玩,离他远远的。因此叫“狗嫌之年”。这时的儿童“狗不理”到什么程度呢?试举几例。

事例一:到处乱摸。毅毅对事物很好奇,无论见了什么,一定要动下手才肯罢休。一次,他跟妈妈去买东西,袋子里装着活螃蟹,就想摸一下。妈妈告诉他,螃蟹的钳子会夹人,夹起来会很疼。他不听,非要摸一摸,于是妈妈就让他试试。不出所料,只听“哎哟”一声,刚摸到螃蟹,他的手就被大钳子夹出了血,这下可知道螃蟹的钳子很厉害了,再不能随便摸了。

事例二:冷不丁掐人。洋洋过了7岁,总喜欢搞恶作剧,在大人不注意的时候猛地拍一巴掌,那疼是火辣辣的,掐人时手指头轻轻揪起一点肉,使劲捏,还带着一脸坏笑,疼得人直皱眉头。不论怎么训斥,她依然不改,乐此不疲,搞得大人都有点条件反射了。

事例三:贪玩调皮。明明跟小伙伴玩抓特务游戏,在菜园橘园里乱跑,踩坏了很多菜,还摘橘子用来攻击对方。看园老人举着棍子来抓,他们跟老人玩起了捉迷藏,还把他的棍子抢走,把他远远甩在身后。遇到一堵墙,他们先往后退几步,对着墙猛跑,到墙跟前了,两脚快速蹬住墙,用力一攀,眨眼间就翻上墙头,有的直接跳下去,有的抱住墙跟前的那几棵树,滋溜就滑了下去,一会儿便无影无踪了。

有“狗嫌之年”小孩的父母几乎都有过类似令人烦心又无可奈何的经历。孩子们似乎总要玩累了、闹腾够了才能安静下来,有的父母甚至怀疑孩子是否有多动症。七八岁狗也嫌的谚语反映的是一种普遍现象,不但概括了以往,而且存在于大多数该年龄段的儿童身上,反映了家长们的真实感受。其实,“狗也嫌”是一种正常的儿童行为。为什么这时的孩子会“狗不理”?狗嫌若是正常的,是否就可以听之任之?

七八岁的孩子处于一个比较敏感的时期。他们刚刚度过幼儿阶段,进入小学一二年级,身心产生了很大变化。他们有了明确的自我意识,认为自己是一个小大人了,不再像幼儿期那样过度依赖和听从父母,而且身体发育较快,精力旺盛,来自大人的约束也比幼儿时减少了,自我活动能力大大增强。这时,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个全新的世界,他们充满好奇,想通过自己的活动自主地认识世界,寻求活动的乐趣,并试图建立一套自认为正确的行为规则。可当他们的活动遭到来自成人世界的干预时,自主意识和成人意识就会产生严重冲突,儿童的外在表现就是破坏和挑战,反成人之道而行之,通过反常的言行来满足自己的愿望,从破坏中获得乐趣,怀着好奇心来等待挑战的结果,若得逞了,成人则必须遵守他所制定的规则了。

狗嫌,就是好奇、好玩、调皮、淘气,这没什么不正常的。调皮是每个孩子的权利,淘气是每个孩子的天性,不调皮不淘气就不是孩子了。俗话说,调皮的孩子才聪明。孩子过于听大人话也不见得就是好事,这会让他们丧失主见,缺乏自主意识,要看到淘气中的积极因素,比如自我意识强、勇敢、好胜、有闯劲、能创新等。当然,“狗嫌”必须在成人规则允许的范围内,不管是不行的,关键是怎么管,找到一个适合孩子的方法,加以合理引导。

一次,龙永图在瑞士上厕所时听到隔壁砰砰直响,感到很纳闷,出来后一个女士急忙对他说,儿子上厕所十多分钟没出来,请龙永图帮忙看一下。龙进去打开砰砰作响的隔间,只见一个七八岁的小孩正满头大汗在弄抽水马桶,却怎么也冲不走。这么小的孩子就知道便后必须放水冲走,可想而知,平时他的父母是怎样要求他的。要想孩子狗不嫌,就要让他们遵守规则,而生活中父母们的很多言行却让人无法恭维:在景区,孩子留下“×××到此一游”的涂鸦,家长不及时制止;在公共场所,家长当着孩子的面大声喧哗、吐痰、扔废纸果皮、排队加塞;过马路,红灯已亮,还要骑车带着孩子闯过去,甚至孩子说不能闯红灯时,却被家长提着强行闯过红灯。这些无视规则、让人讨嫌的行为难免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转化为孩子下意识的“狗嫌”举动。因此,父母要规范自己的言行,无论什么场合,都要遵守规则,给孩子做出表率。

其次,改变与孩子的沟通方式。不妨以尊重的口吻与孩子说话,满足他们小大人的心理需要,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和自豪感;还可以把自己置于弱者的地位,请求他们的帮助,当孩子帮你做了一些事情后,要对他们说声“谢谢”,让他们感受到来自家长的尊重,会让他们产生一种成就感。孩子顶嘴时,家长要去了解孩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学会换位思考,耐心倾听孩子的解释,以商量的语气指导孩子的言行,命令口吻、非打即骂往往会引起孩子更大的逆反心理。能做的事不加阻拦,不能做的事坚决不允许做,不能前面说不能做,后面又因为孩子的哭闹而妥协,要让他们对家长的坚决态度有深刻的印象。若言语劝说无效时,可以通过尝试后果、对着干、置之不理、激将等方法进行教育。

有时,孩子只是想以淘气的方式获得家长的注意,希望得到肯定,因此,家长应该多观察孩子,一旦有了进步,要及时肯定和鼓励,这样,他的正确行为就会得到强化。孩子犯了错误,家长也要注意批评的方式,勿让批评变成嘲讽。

孩子的“狗嫌”、不听话、叛逆,是因为他们有了自己的思想,想按自己的方式试着处理问题,通过自己的行为找到答案,来满足对世界的好奇心,这些让大人闹心的行为,成就了孩子开心快乐的童年时光,会成为一段美好的回忆。家长既要保护好孩子身上的那份天性,当孩子的行为已违反日常行为规则,给公共秩序、他人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和破坏时,必须给予有效的引导和教育,甚至严厉的责罚,让他们懂得言行有边界,才能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不能一味纵容娇惯。没有底线的疼爱,没有原则的推卸责任,认为只有自己的孩子最完美,一切都是别人的错,这样的想法只会毁了孩子的一生。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4567890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gxwhjdjt】,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
隐私政策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