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古代年龄称谓」垂髫之年是多少岁?

「中华文化:古代年龄称谓」垂髫之年是多少岁?

垂髫之年是多少岁?

垂髫之年是20岁以前。

垂髫(tíao)一词较早见于潘岳的《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髫,是古代儿童的发式,对这种发式的解释,各种词典讲得均比较笼统,比如《说文新附》说:“髫,小儿垂结也。”《辞源》说:“髫,童子下垂之发。”《辞海》说:“髫,古时小孩下垂的头发。”可是垂结是什么样的状况,说得比较模糊。

下垂之发,倒不难理解,可是哪里的头发下垂的?是未经整理全部自然下垂,还是整理之后下垂?这样就导致对这种发式的不同理解,如有的认为是古时候小孩前额下垂的头发,有的认为髫是古代小孩头上扎起来的下垂头发。对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古代儿童的发式未必只有一种,应是有许多种,比如没有任何约束,让其自然生长,长了就剪短些;将头顶的头发聚拢起来,扎两角,即“总角”;或将头发拢起来在头顶或脑后系结,让其垂于后面,等等。不论哪种发式,因为没有帽子的约束,所有头发都是下垂的,于是称儿童的发式为“髫”“垂髫”。比较而言,《辞海》对垂髫的定义是最为准确的:古时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除指明这种发式的概貌“头发下垂”,也指明对象是“儿童”,还划定了垂髫的年龄范围,即“童子未冠”之时。据《大戴礼记·保傅》载,贵族子弟至15岁为成童,要上大学,须将头发束起来;20岁为及冠之年,在束发的基础上戴上帽子,说明已是成年人了。因此,古代20岁以前称为“童年”,即垂髫的年龄范围是20岁以前,包括相当于今天的童年、少年、青年三个阶段。垂髫由儿童的头发样式转而代指儿童或童年,从修辞上来讲,这属于借代,是用特征来代本体。

我们来看垂髫、垂髫之年的用例,并确认一下其所反映的具体年龄。《三国志·毛玠传》有云:“臣垂龆执简,累勤取官,职在机近,人事所窜。”毛玠是曹操手下的官员,为官公正清廉,因遭人诬告而下狱。他说:“我从垂龆时便负责文册简牍工作,因多年的勤勉而取得官位,职掌机密亲近之事,从而为人们所忌恨。”这里的“垂龆”指多大岁数?《三国志·毛玠传》一开始介绍:“毛玠字孝先,陈留平丘人也。少为县吏,以清公称。”“垂龆”对应的就是“少”,少即年少之意,古代加冠后为成年人,未加冠之前就称为“少”。毛玠做县吏时也就是20岁以前,应为15岁成童束发以后。《清史稿·后妃传》有载:“上谕曰:‘皇后自垂髫之年,奉皇考命,作配朕躬。结褵以来,四十馀载,孝顺恭敬,始终一致。’”其中的皇后指的是乌喇那拉氏,为雍正帝皇后,1731年病故,雍正十分悲痛,说:“皇后自垂髫之年,奉父皇之命,在我当亲王的时候,便嫁给我了,结婚以后,夫妻感情相融,为人极好,孝顺恭敬,四十年多年如一日。”那拉氏生于1679年,活了52岁。她被康熙册封为皇四子胤禛嫡福晋,即与雍正结婚时是1691年,这年她13岁。所以,这里的垂髫之年指的是13岁。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画壁》中传神地描绘了一位拈花垂髫者:

两壁绘画精妙,人物如生。东壁散花天女,内有一垂龆者,拈花微笑,樱唇欲动,眼波将流。朱注目久,不觉神摇意夺,恍然凝思,身忽飘飘,如驾云雾,已到壁上。少间,似有人暗牵其裾。回顾,则垂髫儿冁(chǎn)然竟去。履即从之。舍内寂无人,途拥之,亦不甚拒,遂与押好。女伴觉之,共搜得生,戏谓女曰:“腹内小郎已许大,尚发蓬蓬学处子耶?”共捧簪饵,促令上鬟,女含羞不语。生视女,髻云高簇,鬟凤低垂,比垂髫时尤艳绝也。

这里是写朱孝廉游兰若,与画壁中一拈花仙女一见钟情,遂入幻境,与之狎好。垂髫者是众仙女中的一位,神话传说中的仙女都是由少女来充当的。仙女们察知了拈花者与朱生的隐情,便戏促她将发式变少女妆为人妇妆,于是,拈花人便“螺髻翘然,不复垂髫矣。”古代待字闺中的少女,为区别成年女子,头发不挽作髻,而是让其自然下垂,即所谓的“垂髫”,到了许嫁待婚时或结婚以后,要挽发为髻,用簪子将头发固定住,是为人妇妆。

垂髫在古代指20岁以内的儿童,与今天儿童的年龄范围是不完全相同的,作为一个习惯用语,“垂髫”在使用时,可取其儿童意,而不去管它古代的年龄范围。另外,人们有时还使用与垂髫字形相近的“垂髻”。这两个词有何不同?髫与髻是有区别的,从它们的常用义来说,前者是未成年的发式,垂髫指儿童或童年,后者或是成年女性的发式,一看见垂髻就表明女性已成年。可垂髻也有冷僻义,其意义与垂髫相通,《辞源》释“垂发”:“即垂髻,《后汉书·吕强传》:‘垂发服戎,功成皓首’注:‘垂发,谓童子也。’”垂发即头发下垂,指儿童,而儿童的发式为垂髫,它也是头发下垂,就此看来,垂发等同于垂髫,那么,从《辞源》的解释中看,垂髻也与垂髫同义,除指妇女的发式之外,也指儿童的发式,亦指儿童。这个意义,因为使用较少,易引起人们误解。如果有人不是用“垂髫之年”指童年,而使用“垂髻之年”,不要以为是用错了。除了用“垂髫”“垂髫之年”“垂髻”“垂髻”之年等代指20岁以内的儿童时代之外,“髫发”“髫辫”也是同义代称。

古人在使用垂髫之类代指儿童或童年的词语时,往往与老年或老人代称的词语对举使用。如《文选·张协》有云:“玄龆巷歌,黄发击壤。”唐代的李善解释说:“《埤苍》曰:‘髫,发也。’髫与龆,古字相通也。”因此,玄龆也就是“玄髫”,意思是黑发的儿童,黄发指年高的老人。老年人头发先是由黑变白,随着年龄渐高,又由白变黄。王充《论衡无形》中说:“人少则发黑,老则发白,白久则黄。”黄发也就成了寿高老人或高寿的代名词。儿童在街巷里唱歌,老人在道上玩投掷游戏,这句话往往用来形容恬静闲适、天下太平的社会。又如,陶渊明《桃花源记》中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是说黄发老人和垂髫儿童在世外桃源里生活得悠闲自在。再如《后汉书·吕强传》有“垂发服戎,功成皓首”之句,垂发与垂髫是同义词,指儿童的时候,就参军入伍,终于在头发白了之时,建功立业。

有人在用年龄称谓“垂髫之年”时误写为“垂绦之年”。“垂绦”易使人联想到贺知章《咏柳》中的名句“万条垂下绿丝绦(tāo)”,以为这个词来自此句,将首字与末字合在一起形成的,绦是丝织的带子,而髫是指头发、发式,二者意思相去甚远。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4567890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kekeketangcom】,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
隐私政策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