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国学知识」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的意思是什么

「青少年国学知识」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老子认为,上善的人,就应该像水一样。他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之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在这里,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才是最为谦虚的美德。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切河流的归宿,是因为他善于处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为百谷王。

世界上最柔的东西莫过于水,然而它却能穿透最为坚硬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超过它,例如滴水穿石,这就是“柔德”所在。所以说弱能胜强,柔可克刚。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恪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如何理解上善若水

老子在自然界万事万物中最赞美水,认为水德是近于道的。而理想中的“圣人”是道的体现者,因为他的言行有类于水的品性。

为什么说水德近于道呢?王夫之解释说:“五行之体,水为最微。善居道者,为其微,不为其著;处众之后,而常德众之先。”以不争争,以无私私,这就是水的最显著特性。

水滋润万物而无取于万物,而且甘心停留在最低洼、最潮湿的地方。老子列举出七个“善”字,都是受到水的启发。最后的结论是:为人处世的要旨,即为“不争”。也就是说,宁处别人之所恶也不去与人争利,所以别人也没有什么怨尤。

上善若水,是老子对生命的一种诠释,也是对生命的一种态度,更是一种与世无争的人生心态。

水,无色无味,无影无形,无语无声,无欲无争。这是水的柔静的真意。上善若水,是说水具有滋养万物生命的德性。它能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争高下,故天下最大的善性莫如水。

善,缘于水的无欲、无求,不期回报。用最低的姿态穿行在自然与万物之间,用平常之心,于低处娴静随性,于险处独添一种风景,于污浊处自留一脉清白。争则不争,水遇物而分流,不与物争,却能汇聚江海,有容乃大。

水的流动,给了山林,水便是清澈的涓涓溪流;给了大海,水便是浩瀚无边,涛走云飞;给了江河,水便是浪涛滚滚,悠悠荡荡,深沉不渝,东流而逝;给了湖泊,水便是平静如镜,照出山水、日月恒久的美丽;水遇洼地成湖泊海洋;水遇沟壑成溪流河江;水遇潮汐,就会逆转直上,惊涛骇浪!

怎样做到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是道家所指的一种境界,显然这是一种极高的境界。做到这一点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无为、无欲、无知、不争。

人生在世如要效仿上善若水的无私善行,便要做到如水一样至柔、至刚、至净,应怀平常之心,做平常之事。

平和心态静如水,正直为人明如水,轻看名利淡如水,面对坎坷韧如水。于淡泊以名志,宁静以致远的淡然中,陶醉于“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人生境界里,漫步于上善若水的悠然里,那便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4567890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kekeketangcom】,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
隐私政策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