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得心应手

「成语故事」得心应手

得心应手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郑国有一位杰出的音乐大师名叫师文。

据说,师文成名前,曾经师从鲁国乐官师襄。师襄尽心尽力,手把手地教师文调弦定音和乐谱指法。可是,师文学了三年,竟然还是弹不出一首完整的曲子。师襄无奈地说:“你还是回家去吧。”

师文放下琴,解释道:“老师,我并不是没有能力调好弦、定准音,也不是不能弹奏完整的乐章。我所向往的并不仅仅是弹奏出音调节律,而是要表达心中的情感。在我还不能准确把握内心的情感,并用琴声与之相呼应的时候,我还不敢放手去拨弄琴弦。请老师再给我一些时间吧。”师襄想了想,同意了。

过了一段时间,师文又去拜见师襄。琴声一出,师襄只觉得凉爽的秋风拂面而来,树上的果实沉甸甸的,似乎就要成熟了。忽然,师襄又感到温暖的春风在耳畔吹拂,眼前出现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色。师文继续拨动琴弦,这一次的音律竟然又呈现出一派寒冬的萧瑟景象。接着,师襄顿感骄阳似火,刚才的冰雪寒冷之气立即消失不见。在乐曲将要结束的时候,四周好像有南风渐起,一幅甘露普降、清泉喷涌的美好景象出现在面前。

曲终音止,师襄已经泪流满面了。他感慨地对师文说:“你弹得实在太美妙了,琴技已经超过为师了!”

师文谦虚地回答:“老师过奖了!在您的教导下,我终于把心中的音律用手指弹奏出来了。心之所向,手之所动,便可以得心应手,弹奏出的乐曲自然能够打动人。”

得心应手经典出处

师文舍其琴,叹曰:“文非弦之不能钩,非章之不能成。文所存者不在弦,所志者不在声。内不得于心,外不应于器,故不敢发手而动弦。且小假之,以观其所。”

——《列子·汤问》

释义◎

得心应手:心里怎么想的,手就怎么做。形容技艺纯熟,运用自如。

得心应手活学活用

河马西西特别爱吃巧克力,为此还专门到海狸先生的巧克力工厂学习做巧克力。可是,做了好几次都失败了,不是配料放多了,就是牛奶没搅拌好。西西气得想放弃。海狸先生劝它:“失败几次就想退缩,这样可干不成事。你要认真观摩,反复练习,以后做起来才能得心应手啊!”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4567890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kekeketangcom】,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
隐私政策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