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齿亡舌存的意思
解释:亡:脱落,不存在。牙齿都掉了,舌头还存在。比喻刚硬的容易折断,柔软的常能保全。
出处:汉·刘向《说苑·敬慎》:“夫舌之存也,岂非以其柔耶?齿之亡也,岂非以其刚耶?”
语法:齿亡舌存作定语;比喻刚硬的易折断,柔软的能保全。
示例:你不了解齿亡舌存的道理吗?
近义词:柔能克刚、齿敝舌存
2、成语接龙
齿亡舌存
存亡安危
危于累卵
卵与石斗
斗丽争妍
妍姿妖艳
艳丽夺目
目下十行
行不从径
径一周三
三三两两
两世为人
3、成语故事
“齿亡舌存”比喻刚强的不能立足、柔和的能够存在;也可以借用来说明有道的能够永存,无道的终遭灭亡。
此典出自《说苑·敬慎》。
春秋时著名的大学问家老子(又称老聃),本名李耳,字伯阳,楚国人,是著名的《道德经》的作者。他在周朝做官时,孔子也曾去向他请教实践的方法。
有一次,老子的老师常纵生病了,他前去探望。常纵倚在床上,张开嘴让老子看,问他道:“我的舌头还在里面吗?”老子答道:“在里面呀。”常纵又问他道:“我的牙齿也还有吗?”老子摇摇头说:“牙齿是没有了!”常纵接着又问道:“你明白这是什么道理吗?”老子回答道:“舌头之所以还存在,我想那是因为它很柔软的缘故吧!牙齿之所以脱落,可能是因为它太刚强的原因吧?”常纵听了,高兴地点头说:“你说得没错,世界上的事情、道理都是这样的。”
常纵是主张仁义而鄙弃强暴的,所以他借用舌头和牙齿来说明:舌头因其柔(仁义)而存在,牙齿因其刚(强暴)而覆亡(脱落)。仁义必定战胜强暴,这是坚定不移的道理。做人如此,国家亦如此。
【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字数】: 四字成语
【繁体】: 齒亡舌存
【注音】: ㄔˇ ㄨㄤˊ ㄕㄜˊ ㄘㄨㄣˊ
【简拼】: CWSC
【结构】: 联合式成语
【年代】: 古代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