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大巧若拙

「成语故事」大巧若拙

1、大巧若拙的意思

解释:真正灵巧的人;不自炫耀;表面上却好像很笨拙。

出处:先秦 李耳《老子》:“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

语法:大巧若拙主谓式;作定语、分句;指不暴露自己。

示例:语言达到如此“大音稀声,大巧若拙”的境界可谓难得。

近义词:大智若愚

反义词:不可一世、愚不可及

2、成语接龙

大巧若拙

拙口笨腮

3、成语故事

“大巧若拙”比喻正直灵巧的人,不自我炫耀,表面上好像很笨拙。

此典出自《老子》第四十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老子,姓李名耳(也有人认为姓老名聃),是和孔丘生于同一时代即春秋末期的一位思想家。著有《老子》一书,共八十一章(关于老子的姓名及《老子》一书是不是老子所著,历来有争议,本书《老子》为老子所著)。此书用“道”来说明宇宙万物的演变过程,包括某些朴素的辩证法,内容涉及政治、军事和日常生活。《老子》第四十五章是老子人生论的一部分。在这一章里,老子运用朴素的辩证观点指出:有道德修养的人,其言行的实质和表现出的现象未必都是一致的。他说:大的成就好像亏缺,但它的用处是不会失败的。大的充实好像空虚,但它的用处是不会穷尽的。大的正直好像弯曲。大的灵巧好像笨拙。大的辩才好像语言迟钝。大的得利好像亏本。在生活方面,活动可以战胜寒冷,静止能够战胜炎热。在政治方面,清而无欲,静而无为,可以做天下的君长。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字数】:  四字成语

【注音】:  ㄉㄚˋ ㄑ一ㄠˇ ㄖㄨㄛˋ ㄓㄨㄛ

【简拼】:  DQRZ

【结构】:  偏正式成语

【正音】:  拙;不能读作“chū”。

【辩形】:  拙;不能写作“绌”。

【年代】:  古代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4、成语造句

1.难道你没有听说过大巧若拙吗?

2.一个全国赫赫有名的学者,还这么平易近人,真是大巧若拙啊!

3.语言达到如此“大音稀声,大巧若拙”的境界可谓难得。

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5.无痕,是大智若愚的聪慧,是大巧若拙的精妙,是大象无形的宽阔.

6.从退让不争、安时处顺、大巧若拙三方面来论述。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4567890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kekeketangcom】,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
隐私政策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