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志与载人航天工程的故事

王永志与载人航天工程的故事

王永志与载人航天工程的故事

王永志的故事

2005年10月17日5时38分,我国第二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六号成功返回地面,遨游太空5天的费俊龙、聂海胜自主走出舱门……就在这一刻,一位年逾七旬的老者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他就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

1932年,王永志出生在辽宁省昌图县一个贫苦农家。1952年考入清华大学航空系。1955年,被派往苏联莫斯科航空学院飞行器系导弹设计专业学习。1961年毕业回国后,一直从事导弹、运载火箭和载人航天等方面的工作,曾任我国首枚中近程导弹总体设计组组长、首枚中程导弹总体设计室副主任、我国新一代战略火箭总设计师、固体地战术导弹总设计师等职。1985年,他与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共同完成“液体战略武器及运载火箭”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王永志与载人航天工程的故事

1986年,国际航天发射市场,特别是大型卫星商业发射服务出现运载能力短缺的危机。王永志提出以“长征”二号运载火箭为基础,研制大推力捆绑式火箭,抢占国际卫星发射服务市场的设想。建议获得批准后,仅用了18个月,就带领科技人员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枚大推力运载火箭。1990年,王永志主持的“长征”二号E型火箭飞行试验获得成功,为我国卫星发射服务推向国际市场做出突出贡献,该项目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早在1986年3月,王永志就被聘为“863计划”航天领域专家委员会成员,负责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和大型运载火箭论证,参与拟制我国载人航天的发展蓝图。1992年9月,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王永志被任命为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他在总体方案制定、明确总体技术要求、关键技术攻关、重大问题处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提出了通过技术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设计思想,为缩短研制时间、节省研制经费,实现高起点、高效益、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他主持拟制工程总体技术方案并确定了七大系统的基本方案,做到了总体优化,各系统协调匹配,兼顾了后续任务的发展,实现了以“准确入轨、正常运行、宇航员安全返回”为标志的高安全、高可靠的目标。“神舟”号的辉煌战绩,凝聚着王永志的心血与智慧,在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的历史丰碑上,镌刻着他建立的卓越功勋。

知识链接

从1999年至今,我国进行了6次载人航天工程飞行试验任务,2003年10月15日,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圆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成功,载人航天工程实现“多人多天”飞行的重大跨越;2008年4月25日,“神舟”七号成功发射,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中国随之成了第三个掌握空间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发射成功,我国有了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女性;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飞天,这是中国载人天地运输系统的首次应用性飞行;2016年11月18日,“神舟”十一号飞船为后续的中国空间站建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4567890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kekeketangcom】,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
隐私政策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