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学习力的培养:如何激发孩子内心的能量

儿童学习力的培养:如何激发孩子内心的能量

如果你在做父母的这条路上,已经是一名身经百战的“老司机”,那你们家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孩子刚上小学的时候,不用功学习也能在班里名列前茅,但一升入三、四年级,学习成绩就像过山车一样,忽高忽低,甚至一落千丈。也许是因为考试频频失利,孩子的性格也不像以前那么开朗、积极了。作为父母,你非常清楚,孩子的自信心受到了打击,你很想帮助他重建信心,但让你为难的是,该怎么做才能呵护好他那颗敏感脆弱的心呢?

好多家庭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父母会把解决问题的重心放在怎么帮孩子提高成绩上,觉得只要成绩上去了,他的信心自然就回来了。然而,这可能是一个常见的误区,因为在这样的认识下,父母可能会更严厉地督促孩子学习,甚至让学校老师多找孩子“谈一谈”。试想,这样做,孩子的心理负担能不重吗?他还怎么专心学习呢?最终他还是会因为压力,一次次地在考试中失利。

有的父母可能要问了,父母这么做不也是为了孩子好吗?究竟错在哪儿了呢?错就错在,这样的父母忽视了孩子退步的真正原因,那可能是“习得性无助”。

帮助孩子走出“习得性无助”

儿童学习力的培养:如何激发孩子内心的能量

什么是“习得性无助”呢?就是当一个人被同一块石头绊倒好几次以后,他就会在心里告诉自己:我以后还会在这儿绊倒的,我是躲不过这道坎儿的。这就是“习得性无助”。其实,我们不难发现:如果一个人总是在同一项工作上失败,他就可能在这项工作上放弃努力,甚至还会因此对自身产生怀疑,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事实上,屡次失败并不是因为这个人不行,而可能是因为他陷入了“习得性无助”的心理状态中。这种心理会对一个人形成强烈的负面影响,它会让一个人在心灵上把自己禁锢起来,并且把失败的原因归结到一些自己控制不了的事情上,好给自己一个放弃继续尝试的借口。比如说,有些孩子考试总是考砸,他就会自我催眠说:“因为我脑子不聪明,所以我考得差。”

哪一位父母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是,当孩子对您的期待感到痛苦的时候,您该怎样做呢?

我先给大家讲个故事。这个故事涉及一位优秀的父亲。

这个父亲是一位主任医师,名叫陈福坤。他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大女儿曾经是复旦大学生物系遗传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后来去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二女儿高中毕业后,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又攻读了硕士学位,如今留校任教。

陈医生谈到,他的两个女儿从小学到高中再到大学都很喜欢读书,而且心很静,酷爱埋头做学问。因此,他们夫妻俩也常常鼓励孩子多学习。尤其是大女儿,1994年,她身患重病,在国内治病休养两年后,仍坚持要去读博士学位。虽然心疼,但做父亲的还是尊重女儿的选择,因为在女儿看来学习是件快乐的事。

陈医生也谈到了他的儿子。他说儿子与两个姐姐不一样,读高中时,贪玩、心静不下来的情况日益显露。陈福坤也曾试图引导和教育,但收效不大。儿子在高考时,仅十多分之差没有上线。开始,陈福坤决定让儿子补习一年再考。但补习了三个月之后,他发现儿子实在没有兴趣,于是便决定尊重儿子的选择,让儿子参加工作,在市人民医院做医疗器械维修的工作。儿子很喜欢这份工作,工作起来踏踏实实,也做出了不少成绩。

现在,每当谈起当时的情况,儿子都对父母充满了感激之情,因为他觉得父母当初非常尊重他自己的选择。

说起自己的家庭教育,陈医生说:“在孩子的未来发展问题上,要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来鼓励和引导其成长。孩子确实是块读书的料,作为父母要创造条件,让孩子读下去。孩子不具备升学的条件,千万不能逼,我们只能鼓励孩子上进,尊重孩子的选择。另外,要鼓励孩子勇敢面对失败,面对困难。记得儿子考不上大学时也很丧气,两个姐姐都考上了重点大学,而自己连普通大学都没有考上。我们就与儿子沟通,千方百计减轻儿子的精神负担,讲明一个人成才不止上大学这一座‘独木桥’,只要努力,脚下有路千万条,要以平常心来看待成才。”

这位父亲可以说是智者,他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尊重了孩子的实际情况,这样才有了和谐的家庭、幸福的孩子。因此我要说,教育应该是人的解放而不是枷锁。有的父母,把自己的理想当成孩子的理想,非要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这样很有可能扼杀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如果你发现自己的孩子正在遭受“习得性无助”的困扰,也不要太担心,对于这种困境,心理学家有专门的应对方法。怎么帮助孩子走出“习得性无助”,养成积极乐观的心态呢?父母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帮助孩子矫正他们的“解释风格”。

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积极正面的“解释风格”

儿童学习力的培养:如何激发孩子内心的能量

“解释风格”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解释问题的角度和观念,它分为“积极性解释”和“消极性解释”,看字面意思你就能理解这两种“解释风格”的差别。孩子从幼年开始,就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解释风格”,这个将会影响他未来的“三观”,如果他在儿时的“消极性解释”没有被及时矫正过来,那么他往后的人生也会被这种解释风格连累。

2020年3月2日,商业传奇人物杰克·韦尔奇与世长辞,引发全球很多人的怀念。关于他有这样一个故事:当发现童年的他口吃的时候,母亲告诉他,他之所以口吃是因为他太聪明了,没有任何一个人的舌头可以跟得上他聪明的脑袋瓜。这就是典型的积极性解释。通过杰克·韦尔奇的自传,我们看到了一个积极性解释的经典案例。

韦尔奇是家中的独子,他母亲生下他时已年届三十六岁,他的父亲也已四十一岁了。按照中国人的观念,他父母算是老来得子,肯定对他溺爱得不得了。事实上也确实如此,韦尔奇的母亲对他倾注了自己所有的爱,只要是韦尔奇参加的球赛,他的母亲必定是球队最热情的啦啦队队长。

韦尔奇认为,母亲给他的最珍贵的礼物就是自信心。韦尔奇有口吃的症状,在美国大学的星期五,天主教徒是不准吃肉的,所以他经常会点一份烤面包夹金枪鱼,而服务员经常会给他端来两份三明治,因为服务员听到的是“两份金枪鱼三明治”(tu-tuna sandwich-es,听起来像two tuna sandwiches)。虽然韦尔奇的口吃也会受到来自旁人的嘲笑,但是他从未因此感到自卑和焦虑,因为母亲告诉他,他之所以口吃是因为他太聪明了,没有任何一个人的舌头可以跟得上他聪明的脑袋瓜,韦尔奇对此深信不疑。

对于韦尔奇取得的成绩,母亲会毫不吝啬地予以赞美;对于韦尔奇身体上的缺陷,母亲也会尽量帮助他树立信心;对于韦尔奇违反规则和道德的行为,母亲则会严厉惩罚。韦尔奇有一次和小伙伴偷喝葡萄酒时,被父亲发现了,父亲把这件事告诉了母亲,母亲狠狠地惩罚了他。

韦尔奇的母亲在做人方面对孩子要求特别严格,但她对孩子的口吃等弱点却能给予积极的解释和鼓励,这是智慧母亲的体现。

很多父母一着急就忘了,批评孩子的话特别刻薄,好像要千方百计让孩子相信自己是个笨蛋。有些父母会这样说孩子:“我看你这个样子将来就是扫大街的料,就是进监狱的料。”你说这话是什么目的呢?孩子听了,真的相信自己是那样的料的话,你还有办法教育他吗?所以说千万不能这么做,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绝对不能对孩子做出消极性解释。

那么,怎么帮孩子养成积极的“解释风格”呢?我有三点建议。

第一,父母要避免给孩子“消极性解释”。

“消极性解释”听起来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但你只要掌握三对关键词,就能马上分辨它,并且避开它。这三对关键词分别是:“永久的和暂时的”“普遍的和特殊的”“个人的和非个人的”。这三对关键词就像三把钥匙,能让你在面对一系列不利因素的时候,迅速抓住转机。怎么用这三把钥匙呢?我就用一对父子的案例,来做个简单的“使用说明”。

牛牛是个对数学不太灵光的小学生,偏偏他爸爸又特别在意他的数学成绩,于是有一天,当牛牛再一次拿着考砸的数学试卷回到家以后,他爸爸忍不住要生气了。牛牛看着老爸一脸铁青的样子,先声夺人地说:“我永远也学不好数学了!我每次考数学都不可能考好!我是我们班最笨的人!”牛牛的反应让爸爸感到意外,本来他还要批评儿子“怎么又考这么点儿分”,但儿子来这么一出,反倒让他心软了。于是爸爸就安慰牛牛说:“没事,老爸老妈也没啥数学细胞,可能你就不是学数学的料。”

看到这里,我想请问,你觉得牛牛爸爸的这句安慰是“消极性解释”还是“积极性解释”呢?答案当然是“消极性解释”。我来结合刚才说的三把钥匙,帮你分析一下这种想法的核心杀伤力。牛牛爸爸的这句话其实在给孩子形成一种印象:我数学不好这件事是永久性的,是没有办法改变的,因为我爸爸妈妈就没遗传给我数学细胞,这也不应该怪我。

你发现了吗?“消极性解释”不光不会解决当下的问题,还会让消极影响不可逆地延续下去。从科学的角度来说,牛牛爸爸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这样的:牛牛,你这次没考好,并不能说明你永远也考不好,更不等于你就是班里最笨的孩子。其实很多人都不是数学天才,想考高分是很难的,但大多数人都能通过努力学好数学,至少能从不及格考到及格。爸爸相信你一定可以的,你也要相信你自己。

第二,父母要多给予孩子“积极性解释”。

还是拿刚才牛牛考试的例子来说,他爸爸其实可以换一种“积极性解释”。比如,他可以对牛牛说:“孩子,别担心,你一定能学好数学的,你以前不也考过好成绩吗?偶尔几次没考好是很正常的,这不是因为你脑子笨,而是因为你没好好复习。只要你以后每天多学1个小时,考前认真复习,一定能再考出好成绩的。”

所谓“积极性解释”,就是把孩子遇到的困境,归因于一些暂时性的、特殊性的情况,目的是告诉孩子这些都是可以改变的,你还有很多机会可以争取。如果孩子听到父母这样的解释,他不仅能获得心灵上的安慰,自信心也会慢慢恢复,直到正确认识自己,找到努力的方向。

不管孩子犯了多大的错误,父母对孩子讲话,首先要灌输这样一个意识:爸爸妈妈相信你是个好孩子,我们真的很喜欢你呀!但是今天这件事情,你做得不好。你要让他知道:你这么好的孩子,怎么能做那样的事情呢?我们多么替你着急、替你难过啊!并且要不断强化这样的观念。

当孩子考试没考好的时候,首先要强调的思想是:你能学习好,只要你努力,你是肯定能学好的,至少能比眼下好。但这次没考好要找找原因,要好好分析为什么以及以后要怎么做。你这么说,孩子会有什么感觉呢?孩子会觉得很不好意思:我是个好孩子,爸爸妈妈这么信任我,我却辜负了他们,真是不应该。他在反思中会有一种支撑自己的力量。

第三,父母要教会孩子主动拒绝悲观,引导孩子发挥自己内在的力量。

积极心理学认为,孩子就像海绵,他们不但会吸收父母所讲的话,也会吸收父母讲话的方式。所以,帮助孩子的方法之一,就是父母自己先获得拒绝悲观的技能。在现实生活中,孩子每遭受一次挫折和打击,就可能经历一次自我贬损。作为父母,一定要鼓励孩子拒绝自我贬低,敢于对眼前的负面因素说不。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获得改变的动力,让他们发挥自己内在的力量。

真正的教育是唤醒孩子心中沉睡的巨人

儿童学习力的培养:如何激发孩子内心的能量

与著名女作家毕淑敏聊天的时候,她给我讲过一个故事,特别令人感慨。

北京有一个五年级的男孩子回家说:“我再也不上学了,老师不喜欢我,同学也不喜欢我,上学真受罪,我不想去了。”他妈妈一听:“我的天哪,你才五年级就不上学了,那你干吗?”她劝,儿子不听。这个妈妈就到处找专家咨询:“怎么办?我儿子不想上学,五年级就不想上学了。”最后,她向毕淑敏求救。

毕淑敏听了这个情况后,说:“这样吧,我给你开个处方。”毕淑敏当过军医,还读过心理学博士课程,她写了几笔递给这个妈妈。这个妈妈一看,哭笑不得,处方写道:“这个孩子有病,需要表扬,表扬一个星期。”这个妈妈说:“这样的处方有什么用啊?”毕淑敏说:“你试试吧,可能有用。”

这个妈妈就拿着处方给老师看,老师一看就皱起眉头了,说:“这是什么意思?开的什么处方啊?”这个妈妈说:“军医开的。”老师说:“就你这儿子呀,有什么可表扬的?”这个妈妈说:“老师啊,您就发发慈悲吧,我这孩子是一点儿信心都没有了,您要再不鼓励鼓励他,他这个学就上不下去了。”这个老师有慈悲心肠,说:“那好吧,我试试看。”

星期一,一上课老师就看那个男孩,看来看去也没看出什么优点。老师想:表扬试试吧,反正一星期嘛,就说某某同学今天上课很认真。那个男孩一听,哎哟,老师表扬我了,立刻腰板挺直,两眼放光,上课真的很认真。第二天,老师上课时又看这个男孩,还是看不出什么优点。老师想:坚持表扬吧,还有几天嘛,就说某某同学作业有进步。他一听,哎哟,老师夸我作业有进步,写作业就特来劲。

五天下来,孩子就像变了一个人,爱上学、爱写作业,特别喜欢他的这个老师。

孩子就像需要阳光、需要氧气一样需要老师、父母的欣赏和肯定。真正的教育是唤醒孩子心中沉睡的巨人。我说相信孩子好,这不是虚情假意,是真的相信孩子好。孩子就算做了坏事,他本质上也不坏,也没有那么狡猾、那么恶劣。小孩的冲动是有限的,他就是喜欢恶作剧,或者不明事理等,所以你越让孩子相信自己是个好人,他就越有可能改正错误。千万不能让孩子破罐子破摔,你说他是坏蛋,他就当坏蛋给你看。

好父母决定孩子一生:成功锦囊

想让孩子走出挫折阴影,恢复信心,父母可以做的就是避免“消极性解释”,多给予“积极性解释”,让孩子相信自己碰到的困难是暂时的,如果努力是可以改变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进而养成积极乐观的心态。

那么,怎么帮孩子养成积极的“解释风格”呢?我有三点建议:第一,父母要避免给孩子“消极性解释”;第二,父母要多给予孩子“积极性解释”;第三,父母要教会孩子主动拒绝悲观,引导孩子发挥自己内在的力量。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4567890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kekeketangcom】,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
隐私政策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