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人故事:“拼命三郎”聂耳

聂耳名人档案

聂耳,作曲家。原名聂守信,云南玉溪人。1930年至上海,次年入明月歌舞剧社任小提琴师。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左翼音乐、戏剧、电影等工作。作有歌曲《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大路歌》《新女性》等30余首,另有民族乐队改编曲《金蛇狂舞》等。

中国名人故事:“拼命三郎”聂耳

名家名言

如果知道光阴的易逝而珍贵爱惜,不作无谓的伤感,并向着自己应做的事业去努力,尤其是青年时代一点也不把时光滥用,那我们可以武断地说将来必然是会成功的。

名人故事:“拼命三郎”聂耳

聂耳是在母亲的教育下长大的,因为他的父亲去世得很早。父亲去世后,母亲不仅要独自支撑着家里的药铺,还要细心地照料聂耳。聂耳的母亲多才多艺,经常给聂耳唱民歌、讲故事。聪明的小聂耳把当地流传的洞经调、洋琴调和花灯调等民间乐曲哼得有板有眼,这可不是一般的孩子能办到的事情。

然而迫于生计,长大后的聂耳不得不在上海的申庄采购站做一名再普通不过的稽查员。这样的生活没能维持多久,申庄采购站倒闭了,失业的聂耳独自徘徊在上海的街头。当他看到明月歌舞剧社招聘启事时,他高兴坏了,因为启事中说,被录取的员工每月都可以拿到10元的津贴,而且剧社还管食宿。

这对于聂耳来说吸引力可非同一般。聂耳以刻苦自学的成绩和多方面的才能顺利地进入了明月歌舞剧社,正式开始了他的艺术生涯。

明月歌舞剧社当时的规模并不大,但上海著名的王人艺、白丽珠,以及影帝金焰等明星都汇聚在了这里,在这些名师的引导下聂耳迅速地成长着。

当时,聂耳住的宿舍里有七八个人同住。没有自己的小提琴,他就等别的同学不练了,借他们的练一会儿。为了不妨碍别人,他练琴时只能站在墙角。但无论条件多么艰苦,他都一如既往地坚持着。

生活就这样继续着。有一天,他帮昆明老家的朋友张庚侯、廖伯民等人在上海代租电影拷贝,得到了100元的报酬,聂耳高兴得心都要跳出来了。他立刻跑到琴行买了一把小提琴。从此以后,聂耳学琴更加努力了。他主动拜王人艺为师,虚心求教,认真练习。

王人艺老师对他要求非常严格。由于聂耳以前学得不系统,手法很不正规,所以学习起来更费劲,常被王老师大声斥责:“你怎么那么不用心!”聂耳知道自己碰上了难得的好老师,他只有更加刻苦、更加勤奋才能达到老师的要求。

每当剧社里的同学出去玩时,他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狂补小提琴。小提琴已经成了他的影子、他的伙伴。手指磨破了,缠上胶布继续练;胳膊酸了,甩一甩;脚站麻了,走动一下。就这样,每天7个小时的练习被他严格地执行着,同伴戏称他为“拼命三郎”。

当然,大家叫他“拼命三郎”是有原因的,因为每天的演出任务都已经让人精疲力竭了,他却还要给自己额外再加7小时的训练时间,这不是要自己的命吗?但是聂耳坚持下来了。

从一个穷小子到一代音乐大师,聂耳用他的勤奋谱写着前进的乐章。梦想鼓舞着他前进,他的事迹也鼓舞着一代代中华儿女。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4567890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kekeketangcom】,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
隐私政策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