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路上好八连连队名片】
“南京路上好八连”,1949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八连,进驻上海最繁华的地段南京路。上海既是中国产业工人集中的地方,又曾是帝国主义和买办资本主义势力集中的地方,资产阶级思想和作风的影响较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帝国主义分子曾经预言,中国共产党会在上海发霉、发黑、烂掉。但经过14个春秋,这个连队的一批批干部、战士,身居闹市,一尘不染,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克己奉公,助人为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顶住了“糖衣炮弹”的袭击,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好评。
1963年4月25日,国防部发布命令,授予这个连队“南京路上好八连”的光荣称号。接着,各大报纸发表了介绍“好八连”事迹和经验的文章。毛泽东看到“好八连”的事迹后,在当年“八一”建军节,挥笔写下了《杂言诗·八连颂》,表彰这个英雄连队,号召全国军民向好八连学习。
老胡来了。尽管天气有些阴沉,随时都可能下雨,他还是赶了一个多小时的路来到8连,就像过去40年里的每个星期那样。
老胡,名叫胡红根,今年59岁,家住上海蕃瓜弄。由于3岁时得了小儿麻痹症,他只能坐轮椅出行。从1976年到现在,一直是8连的官兵们送他上学,为他洗澡,带他去看车水马龙、高楼林立的大上海。
“过去我叫他们叔叔,现在他们叫我叔叔。”胡红根说,8连的兵换了一茬又一茬,驻地也搬了好几次,可大家对他始终像亲人一样,一点儿都没有变。
8连也变了。把轮椅停在连队训练场边的老胡,眼前一个接一个的新鲜事物让他眼花缭乱,又是滑降,又是硬气功,每次看时他的心都悬得高高的。
老胡不知道的是,就在他这次来的前几天,上级已经宣布命令:近些年刚从传统步兵向特种作战转换的8连,所在团整建制移交,从上海警备区转隶陆军第72集团军某旅。
“南京路上好八连”官兵在上海南京路步行街开展为民服务活动
标签
2010年6月,周文杰从军校毕业分配到8连所在团的时候,8连还没有搬回营区集中驻防。
那段时间,上海正在举办第41届世博会,每天都有成千上万名来自全球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8连担负安保工作,维持现场秩序,保护游客安全。
周文杰盼着8连早点回来——他十分好奇,名扬天下的“南京路上好八连”究竟是个什么样的连队?8连的兵又是群什么样的兵?
一晃半年过去了,周文杰从夏天等到秋天,又从秋天等到冬天,听8连的故事,看8连的史馆,学8连的传统,却唯独没有见过8连的兵。
其实,不仅周文杰,团里大部分官兵跟8连的接触都不多,因为它是全团唯一一个在外独立驻防的连队。但驻地并不在很多人误认为的南京路,而是愚园路。
“那个营院很小,除了两栋营房,只剩下一个篮球场大小的空地。”8连连长李旭2005年12月入伍时就在8连当兵,“当时连队的主要任务是为上海警备区后勤部、装备部站岗值勤,一年也回不了几次团里。”他说。
而就是这聚少离多的相处,让8连的形象变得朦胧起来——
“8连虽然几十年来坚持每月10日、20日派出服务小组,到南京路免费理发、补鞋、磨刀,但连队军事训练任务落实得同样好吗?”
“8连与南京东路街道30对孤老结对帮扶,定期上门拆洗被褥、买米买煤的做法值得称赞,官兵成长成才也有互助对子吗?”
“8连官兵艰苦奋斗全国闻名,木工箱、补鞋箱、理发箱传了几十代,军人血性传承得怎么样呢?”
……
2010年底,上级宣布8连搬回营区集中驻防、由传统步兵向特战化转型时,不少官兵私下里议论:“缝缝补补、爱民服务才是8连的特长,特战训练他们行吗?”
这些嘀咕,同属一个团的战友心里尚且都有,更别说老百姓了。
那次,补鞋箱第41代传人曾昆来到南京路给附近的住户修鞋,一位市民路过时,专门停下脚步,有些不解地问:“你们好8连平时就练这些吗?”
曾昆笑着连连摇头:“连队军事训练一直抓得很紧,每次来南京路开展完便民服务,回去后不管再忙都要把耽误的训练补上,修鞋、理发都是利用业余时间学的。”
事情解释清楚了,但这个问题确实让曾昆感到一阵尴尬。
1963年8月1日,毛泽东创作《八连颂》,用“五好”称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顶住“糖衣炮弹”袭击的8连,第二条就是军事好。
事实上,50多年来8连从未放松过练兵备战,连史馆里各个时期军事比武夺魁的奖杯、奖牌、奖状,就是最好的证明。
可奇怪的是,8连训练场上的一面并不为大家所知。
“8连的形象一定程度上被‘标签化’了。”这是周文杰2011年4月调入8连以后才逐渐明白的事情。现在,他已经是8连的指导员了。
“这种‘标签’虽然有些片面,却真实反映出8连在军事训练方面还不够出色。”周文杰说,“特战化转型给了8连一个难得的机遇,既是更好履行使命的机遇,也是丰富自身形象的机遇。”
宿敌
上士孙连继第一次接触8连,是在入伍后的第一年。
“南京路上好八连”官兵在操场上进行刺杀训练
那是2006年七八月间,上海的空气都热得发烫,8连突然回来了。
起初,大家还以为8连要结束独立驻防,搬回团里跟大家一起住,却没想到他们是回来“找事儿”的——8连要挨个挑战各连的武装5000米。
对步兵而言,跑得快慢,战时关乎胜败,平时关乎尊严。跑不过别人,向来被视为一种耻辱。
往常比武,各连集体跑,掐秒表分出胜负,落后的连队都要好久抬不起头来。8连选择一对一单挑,不给别人留颜面,也没给自己留余地。
“大家都说8连太狂了,拼了命也要杀杀他们的傲气。”回忆当时情形,孙连继说,“连队不需要动员,每个人都嗷嗷叫,铆足劲要跟8连一决高下。”
一个闷热的下午,挑战开始了,8连首战告捷。
第二天,8连再下一城;第三天,还是8连更快……一连10多个连队,都被8连斩落马下,就剩下2连了。
比赛那天,很多人自发来到训练场观战,他们希望2连能够阻止8连,给这个“目中无人”的连队一点颜色看看。
最终,在震天响的加油声中,2连以18秒的优势率先通过终点。
8连败了,在距离称霸全团只有一步的地方,败了。带着遗憾,他们又回到了那个独立驻防的小院。
日子一天天过,兵一茬茬换。这次轰动一时的挑战,逐渐淡出全团官兵的视野,而孙连继与8连的缘分却有了新的段落。
2011年4月,孙连继作为特战化训练骨干,从2连调入8连,负责组织滑降训练。
当时,2连的特战化训练已经开展了6年时间,400米障碍成绩在全团罕有对手。
先前有过战胜8连的经历,又是自己擅长的项目,在8连起早贪黑练了将近一年后,2连决定主动挑战,请8连派20个人到障碍场上比试比试。
其实,8连也一直在等这样的机会,2006年失败的耻辱他们默默记在心里。
40名官兵分成20组较量,8连接连赢了七八个,现场坐镇的2连指导员不淡定了,说谁能跑赢8连的兵,年底给一个连嘉奖。
谁知道,8连的兵一听这话斗志更旺了,一个个跟打了兴奋剂似的,到最后只有两个人没能跑过2连的兵。
如此一来,两个连队算打了个平手?8连也好,2连也罢,都绝对不会同意的——军人生来就是为了打胜仗的,没有别的选择。
团里一年举办一次运动会,他们比谁破的纪录多、拿的冠军多,总的算下来,8连更胜一筹,6年拿了3次团体第一、1次第二、2次第三。
2014年,团里组建百人反恐突击队,他们比谁送的骨干多、选上的人数多,算来算去,却也没弄明白算谁赢……
“我们连很像‘鲶鱼效应’里的鱼,有时候是追着别人跑的鲶鱼,有时候却是被追着跑的沙丁鱼,总之是不能放松的。”8连连长李旭说。
血迹
坐在记者对面,今年22岁的顾文浩看起来不太对劲,他的右眼肿得高高的,像被马蜂蜇过一样。
一问才知道,那是前一天练自由搏击时,列兵尤轶帆用胳膊肘打的。如果力度再大些,顾文浩就要破相了。
“小磕小碰都是常事,早就习惯了。”顾文浩说,“8连的兵,谁身上没点伤没点疤的,这都不算啥。”
顾文浩嘴上说得轻松,事实却并非如此。入伍时,身高170厘米的他,体重将近180斤,走得快了都喘,更别说跑了。
新兵连3个月,顾文浩减了10斤,武装越野5000米勉强进入及格线,但这个成绩在8连远远不够。
跑步的问题,只有跑起来才能解决,顾文浩没有捷径能走。每天早上,他都会提前半小时起床,穿上防弹背心,背上两支步枪模型,在连队出操之前先跑一个5000米。
现在,即使多背两支步枪,顾文浩也能轻松跑出优秀成绩。
“训练拖后腿的时候,感觉很丢脸,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好八连的兵。”顾文浩说,好八连的兵只有给连队添彩的义务,没有给连队抹黑的权利。
然而,给连队添彩路上,不只要流汗,有时还得流血。
滑降是特种作战的必备技能。影视作品中,特战队员仅靠腰间一根绳索,从数十米高的楼顶一跃而下,对敌人实施突然袭击,迅速赢得战斗,总让人看得热血沸腾。
上海籍战士刘星宇就是怀着这样的憧憬走进滑降训练场的。可站上楼顶的那一刻,他脑子里一片空白,看都不敢往下看一眼,更别说往下跳了。
6楼不行就从5楼开始,再不行就从4楼开始……负责组训的孙连继带着刘星宇一层一层往下走,一直来到2楼。眼看再往下走就是地面了,刘星宇决定硬着头皮试一试。
“1、2、3,跳!”刘星宇两眼一闭,纵身而下。再睁眼时,孙连继已经跑到他跟前,大声喊着“好”!
再后来,刘星宇开始从2楼一层一层往上走。别人跳一次就能完成的动作,他至少要跳一二十次。手掌磨得脱皮,连碗都端不稳,身上也被墙壁磕得青一块紫一块的,睡觉时不管怎么躺都会压到伤处,疼得睡不着。
可也就是这段艰难的训练,让刘星宇和8连收获了一份宝贵的记忆。
2012年年底的一天,南京军区两位领导来8连所在团检查工作,观摩以城市反恐为课题的综合演练。
此时,刘星宇和另外17个老兵已经接到退伍命令,但没有一个人推脱,二话没说全都参加了演练。
演练结束,两位领导听说老兵们第二天就要离开部队,特意跟每个人照了张合影——两位将军中间站着一个老兵,已经摘下军衔、卸掉帽徽和领花的退伍老兵。
那次演练,滑降课目受到表扬,8连的特战化训练转型也得到了领导们的高度认可。
差距
“如果从传统步兵到特种兵的距离是100,8连现在走了多少?”
“南京路上好八连”官兵在某海域进行抢滩登陆训练
“不到一半。”说这话时,李旭顿都没顿一下。
作为全连唯一一个获得过“猎人证书”的人,李旭是8连全体官兵的榜样,也是8连特种作战训练的总教练。
2013年9月,李旭出战“砺刃—2013”全军特种部队比武,与队友们力压如云高手,夺得海上狙击行动科目竞赛第一名,荣立个人二等功。
竞赛归来,人们对他交口称赞,李旭却在一直琢磨,怎么把这光环变成火种,点亮全连官兵的特战之路。
“实事求是地说,8连的特战训练只是处于入门阶段,伞降、机降、潜水等高难课目还没有组织过。”李旭说,“我们现在只能说是步兵特战化,离真正的特种兵还有很大差距。”
对于李旭的说法,8连的兵深有体会。
2014年,上海市组织了一次以城市地铁反恐为主题的实兵实弹对抗比武,8连代表所在部队与驻地武警、公安特警同台竞技,只在6支队伍中位列第三。
“特警很专业,训练有素,又快又准。”上士孙连继是8连派出的参赛队员之一,至今还在为突击时漏掉了两个目标感到遗憾,“这样的成绩,还只是在上海市范围内,要是放到全军、全国呢?”
这次对抗给8连带来的冲击虽然看不见,李旭却能真切地感受到,他认为大家需要的不是口头上的安慰,而是训练场上努力的方向。
打那时起,8连的周末影院时不时会出现这样的影片:《黑鹰坠落》《湄公河行动》《冲出亚马逊》……并且与以前不同的是,官兵们看完热闹还要讲出门道,说说对影片中特种作战手段运用的看法。
而李旭,则会经常把参加“猎人”集训和全军特种部队比武的经历拿出来分享,也会在课堂上对各国军队特种作战经典战例进行深入剖析。
“想成为一名真正的特种兵,首先必须从思想上作好准备。”李旭说,8连的口号是“既当霓虹哨兵,更当特战尖兵”,但目前不妨先定个小目标,深入了解特种兵是怎样训练、怎样打仗的。
那么,成为特种兵之后,8连会变成什么样子?
官兵们的答案不尽相同:有人说,去南京路便民服务时间会变得更紧;有人说,运兵的大卡车会换成直升机;也有人说,可能要经常在野外抓老鼠吃……
8连,正在路上……
“南京路上好八连”官兵进行极限体能训练
八连颂:
杂言诗·八连颂
毛泽东
好八连,天下传。
为什么?意志坚。
为人民,几十年。
拒腐蚀,永不沾。
因此叫,好八连。
解放军,要学习。
全军民,要自立。
不怕压,不怕迫。
不怕刀,不怕戟。
不怕鬼,不怕魅。
不怕帝,不怕贼。
奇儿女,如松柏。
上参天,傲霜雪。
纪律好,如坚壁。
军事好,如霹雳。
政治好,称第一。
思想好,能分析。
分析好,大有益。
益在哪?团结力。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一九六三年八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