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徐洪刚的多彩人生

英雄徐洪刚的多彩人生

【徐洪刚人物小传】

徐洪刚,云南省彝良县洛旺乡人,1971年3月出生,1990年12月入伍,1993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3年8月17日,徐洪刚探家期满,乘坐长途公共汽车返回部队时,勇斗4名持刀歹徒,被捅了14刀,仍用尽最后的力气追凶。1997年,徐洪刚当选为党的十五大代表,是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任中部战区陆军第83集团军某旅副政委。

两年多前,获知自己将升任著名的“铁军”师——原第54集团军某红军师政委时,杨友斌很兴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终于有机会近距离接触“传说中的徐洪刚”了。

2010年至2017年4月,徐洪刚担任这个红军师政治部副主任。今年4月底,他调任新组建的中部战区陆军第83集团军某旅副政委。

2017年5月调任第83集团军政治部副主任的杨友斌说:“在那之前,尽管徐洪刚的名头很响,但我还从来没有和他见过面。借用一句网络语言,他就像‘神一样的存在’!”

内心充满英雄情结的杨友斌,渴望深入了解那个“神一样的存在”!

还有一个让杨友斌对徐洪刚感兴趣的关键因素,就是入伍30年来,他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到有不少英雄仅仅昙花一现。

徐洪刚是英雄一时,还是英雄一世?当年,他被捅14刀仍盘肠斗歹徒的豪气来自哪里?舆论热点中的他,哪些是真,哪些是假?

2014年9月,带着一系列疑问,杨友斌就任声名远播的某红军师政委。

徐洪刚事迹

铁汉徐洪刚

——勇斗歹徒,被捅14刀,肠子流出体外50多厘米……

2015年元旦,徐洪刚第一次陪同杨友斌下部队。

在车上,杨友斌决定查验徐洪刚的伤口,他让徐洪刚脱去上衣,用手指一块一块地细数徐洪刚身上的伤疤。

“太震撼了!”不久前,杨友斌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回忆说,“我在徐洪刚的胸部、腹部、肩部、腿部看到了刺眼的伤疤,一共14块,其中有一块离心脏很近。”

那一刻,自认为泪点很高的杨友斌落泪了。

杨友斌说,每一块伤疤都记录着24年前徐洪刚惊天动地的英雄壮举!

1993年8月17日,云南省彝良县籍士兵徐洪刚探家期满,乘坐长途公共汽车返回部队。

当汽车途经四川省筠连县巡司镇时,徐洪刚突然遭遇生死考验!

“那天大约上午10点钟,车上一名男青年突然站起来,向靠窗坐的一名青年妇女要钱。”坐在后排的徐洪刚把这一切看在眼里。

今年46岁的徐洪刚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回忆说:“青年妇女刚说完‘没得’,歹徒就逼过去动手抢手表。另一名同伙上前一把扯开妇女的上衣。”

车上的气氛骤然紧张起来。但没有人敢站出来制止。

危急关头,徐洪刚站起来,大吼一声:“住手!不许这样耍横!”

徐洪刚回忆:“歹徒被我的突然举动吓住了,但当发现我是一个人时,又满不在乎。”

同伙一边叫喊“揍他!揍他!”,一边冲上来打了徐洪刚两耳光。

与此同时,后面又窜出两名同伙,一名紧紧抱住徐洪刚的腿,一名死死地卡住他的脖子,其中一名拔出匕首朝他胸前猛刺了一刀。

“我感到胸前湿乎乎的,伸手一摸,满手是血。”徐洪刚回忆,“我意识到自己面对的是一伙灭绝人性的亡命之徒。”

徐洪刚回忆:“我抬起右手打在一名歹徒的脸上。4人把我团团围住,轮番用匕首向我身上猛刺。”

顿时,鲜血浸透了徐洪刚的迷彩服,肠子流了出来。“当时只觉得眼冒金星,天旋地转。但我紧咬牙关,不让自己倒下。”徐洪刚回忆。

此时,有人大喊:“出人命啦,快停车!”司机急忙刹车!

徐洪刚回忆:“4名歹徒想跳车逃跑。我使出全身力气,一手抱住一名歹徒的腿,一手抓住他的衣服,后因体力不支,被歹徒挣脱,跳窗逃跑了。”

“我当时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死也不能让歹徒跑掉!”徐洪刚回忆,“我忍着剧痛,用背心兜着流出的肠子,紧跟着跳下车,用尽最后的力气追去。”

徐洪刚晕死过去!

医生后来告诉徐洪刚,他身中14刀,靠近心脏部位的一刀深达8厘米,肠子流出体外50多厘米……历经三次大手术,他才侥幸活下来。

英雄徐洪刚的多彩人生

1993年8月,徐洪刚在筠连县医院治疗10天,前来送锦旗、鲜花、食品、慰问信的人数超过5000人次

后来,4名犯罪嫌疑人全部被抓获归案,首犯被判处死刑。

1993年12月,徐洪刚所在部队为他记一等功;济南军区授予他“见义勇为的英雄战士”荣誉称号;1994年2月,团中央命名徐洪刚为“见义勇为青年英雄”,并授予“全国新长征突击手”荣誉称号,同年被评为第五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1997年,他当选为党的十五大代表。他目前是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英雄徐洪刚的多彩人生

1994年10月,徐洪刚(中)被济南军区授予“见义勇为的英雄战士”荣誉称号后,战友们纷纷请他签名赠言

徐洪刚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在全国产生强烈反响。一时间,徐洪刚的名字,家喻户晓,他成为了那个年代中华大地上标志性的英雄!

成名之后,无论是媒体记者,还是领导、同事和社会各界人士,都反复追问徐洪刚一个问题:“冲上去的那一刻,你当时是怎么想的?”

各种报纸杂志和网络上也有许多“高大上”的回答。

对于这一点,徐洪刚对新华社记者说:“当时根本来不及想太多,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认为这是错误的事情,必须制止!”

军人徐洪刚

——演兵场上苦练本领,救灾现场身先士卒

在古都洛阳,外表儒雅的徐洪刚对新华社记者说:“我是一名军人,这是我的本质!”

熟悉徐洪刚的人都说,他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军人身份!

“我从小就想当兵。”徐洪刚说,他从记事起就受到革命英雄主义的熏陶,比如,父亲曾是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长征中,中央红军曾途经他的家乡;著名的罗炳辉将军就出生在彝良县。

更让徐洪刚兴奋不已的是,1990年底入伍时,他竟然到了天下闻名的“铁军”师!

到部队后,徐洪刚给家里发出的第一封信这样写道:“你们不是经常念叨从家门口走过的红军到哪去了吗?我现在就在这个部队当兵!”

这个师是我党掌握的第一支革命武装,被誉为军旗升起、军魂发源的地方,参加过3000多次战斗无一败绩,曾走出中华人民共和国5位元帅、7位大将和300多位上将、中将、少将。“八一”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1927年9月三湾改编后,毛泽东来到这个师“红一连”,亲自发展6名党员,开创“支部建在连上”先河……

杨友斌说,“铁军”厚重的历史传统,给徐洪刚的兵之初打下深深的铁血豪情烙印!

在新兵连时,“大山里的娃儿”徐洪刚有意识磨炼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流血、不怕牺牲的意志,表现出了一名优秀士兵的特质。“新兵连第一次打靶,我5发子弹打了47环,是新兵中的最好成绩。”徐洪刚回忆。

成名提干后,初中毕业的徐洪刚自知底子薄,整天铆在训练场苦练,训练成绩大幅提升。

部队换发新装备,徐洪刚很快发现,自己很难适应部队日新月异的现代化步伐。“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专业知识,仅凭一腔热情是跟不上部队发展的脚步的。”

1999年9月,装步2连指导员徐洪刚如愿进入原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学习。此后5年间,他凭着不服输的劲头,以全优成绩完成了本科和硕士研究生的学习。

学成归队后,徐洪刚和战友们一起出色完成了“铁拳—2004”涉外演习、“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演等多项重大军事任务。

杨友斌发现,尽管徐洪刚满身伤病,但当人民需要时,徐洪刚总是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如同“铁军”师历史上的先辈们!

1998年长江抗洪抢险,徐洪刚请战到一线。面对荆江大堤青山段的特大险情,他主动请缨担任突击队队长。扛沙袋、填裂缝、堵管涌,带头跳入滔滔洪水,和战友连续奋战36个小时……浑身刀伤的他一遇阴雨天就酸痛难忍,但徐洪刚总能咬牙坚持:“作为一名军人,就是倒也要倒在抗洪一线。”

10年后,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已是某红军团副政委的徐洪刚受命出征。临行前,他对妻子刘晓莉说:“我去灾区了,别为我担心。如果我留在那里,别哭,那是我对人民最好的报答,那是我一生的荣耀!”

徐洪刚回忆,在地震中心映秀镇,他带领239名官兵,每人背着30多千克的给养,3次穿越余震不断的死亡大峡谷,完成搜救幸存者、救助受困群众、掩埋遇难者遗体、运送活动板房等任务。

2015年1月2日,休假回乡的徐洪刚在路过云南省广南县珠琳镇以兔村时,村民陈松祥家房屋起火,着火点与10多户土木结构的房屋紧密相连。

在险情面前,徐洪刚迅速加入扑火队伍。

救灾现场再现英雄身影。面对当地媒体采访,徐洪刚说:“服务人民是军人的本质要求,我的所作所为,只是履行军人的职责而已。”

英雄徐洪刚的多彩人生

2017年2月20日徐洪刚(中)与某红军师战士谈心交流

“雷锋”徐洪刚

——扶贫帮困,捐资助学……尽其所能光大雷锋精神

河南省洛阳市天元社区居民王社功、侯庆霞夫妇至今都难以忘怀,就在他们这个苦难的家庭快要走到悬崖边的时候,是徐洪刚拯救了他们。

“我是通过居委会主动找到徐主任的。”王社功回忆,2014年寻求帮助时,他们家几乎快要崩溃了。

2011年,妻子侯庆霞患强直性脊柱炎花费11万元。第二年,王社功又被查出患有白血病。“到2014年时,我们已经负债累累,无处借钱了。”王社功回忆,“当时,我想死的心都有了。”

抱着最后的希望,王社功找到徐洪刚。

“他们最初的方案被我婉言拒绝了。”徐洪刚回忆,“他们说,你们兵多,能不能帮他们在部队推销牙刷,一把牙刷挣一块钱。”

拒绝筹款方案的徐洪刚并没有拒绝对王社功的关心和帮助。作为铁军书画院院长和远近闻名的书法家,他决定精心挑选自己创作的部分书法作品举行义卖活动。

2014年6月28日,第一次义卖筹集善款12万元;2015年2月8日,第二次义卖筹集善款16118元。

如今,在徐洪刚等人的帮助下,王社功已战胜病魔,身体基本康复。

侯庆霞说,自从结识了徐洪刚,一家人再也没有哭过,对生活充满希望!

在许多洛阳市民眼中,徐洪刚几乎可以说是古都洛阳的城市名片,而“雷锋”徐洪刚则是这张名片上的耀眼光环。

从徐洪刚组织的公益活动中受益的远不止王社功家庭。云南鲁甸地震灾区、云南镇雄县乌峰镇王家湾小学及福利院贫困儿童、洛阳市孟津县上河小学、河南省嵩县失学儿童……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至少有上千人都曾直接被徐洪刚的爱心温暖。

在杨友斌看来,徐洪刚利用业余时间从事公益事业,不仅带动影响了“铁军”官兵,更是直接影响了他的亲朋好友。

英雄徐洪刚的多彩人生

徐洪刚在河南省洛阳市一所小学开展国防教育

“他的妻子刘晓莉从事公益活动的劲头比徐洪刚还足。”杨友斌说。

徐洪刚从事公益活动大都借助于一个叫作“洛阳市‘心灵百度’助学济困服务中心”的平台。

2015年初,徐洪刚和妻子刘晓莉等人创建了第一个“心灵百度”公益微信群。如今,“心灵百度”公益微信群和相关公益网站已汇集群员上万人,其中还包括海外华侨和留学生,他们都像徐洪刚那样,尽自己所能光大雷锋精神。

2015年4月4日,“心灵百度”举行第一期一对一帮扶助学活动,杨育菲等28名来自国家级贫困县嵩县纸房镇的困难儿童得到资助,每人每月200元。

徐洪刚说,类似的助学活动,他们又先后在嵩县大坪乡、栾川县潭头镇、汝阳县等多地成功举行。

共事2年多,杨友斌深刻感受到,雷锋精神已融入徐洪刚的血脉,它和军人的宗旨意识共同构成了徐洪刚永葆英雄本色的源泉。

文人徐洪刚

——出版专著6部,多地举办个人书法展,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和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英雄徐洪刚的多彩人生

徐洪刚(右一)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铁军书画院以书法作品为媒介向某红军师战友们传递雷锋精神

从一名普通的“铁军”战士到受人崇拜的时代楷模,一个突发事件,让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徐洪刚的人生发生巨大转变。

“成名之后,我常常在想,我配得上拥有这么高的荣誉吗?”徐洪刚说,“在鲜花和掌声过后,每当夜深人静之时,我都深深感到自己的不足,觉得自己离人们心中的英雄还有很大差距。”

徐洪刚说,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知识和文化修养上的差距。

从此,向文化要战斗力,成为英雄徐洪刚一生的追求。

在原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深造的5年里,徐洪刚几乎把全部精力和休息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同学们给我取了三个外号,分别是自习室的‘守夜人’,教员们的‘关系户’,‘泡’图书馆的‘书包族’。”

转变也在悄悄发生。徐洪刚的新闻稿件《政治学院的路灯》被新闻系主任当作范文讲解;诗集《生命的礼赞》《徐洪刚散文集》《我在铁军》等专著相继出版。2007年,他成为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徐洪刚酷爱书法。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他的书法具有了很高造诣,成为远近闻名的书法家。

“书法传‘雅’不传‘恶’。”徐洪刚说,他创作书法,就是想传播人民军队的光辉形象和正能量。

如今,徐洪刚已成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其书法作品被几十种书法集收录,多次入选全国全军书画大展,部分作品被人民大会堂和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出版书法专著《隶书章法》。

此外,徐洪刚先后在河南、云南等地举办个人书法展和“学雷锋书法展”,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通过近千个日日夜夜的亲密接触,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有担当、有奉献的徐洪刚形象在杨友斌的心中树立起来。

杨友斌说,徐洪刚骨子里透着真诚和朴实,面对众多荣誉和诱惑,他没有迷失人生的方向,一步一个脚印地走着自己的人生路。

杨友斌说:“‘大山之子’徐洪刚的人生轨迹非常励志,如果说人人成为徐洪刚不太现实,但人人都可以学习徐洪刚精神,传播真善美,传递正能量。”

记者手记:“徐洪刚也要学习‘徐洪刚’……”

对徐洪刚3天的采访,听到最多的,就是他反复强调:“我不是英雄……”“徐洪刚也要学习‘徐洪刚’……”

徐洪刚说,他的成长因素既有偶然性又有必然性。“如果当年遇上的不是我,也会出现张洪刚、李洪刚。因为社会需要见义勇为,需要弘扬正气。”

“时代需要徐洪刚式的精神,我也要向报纸、广播、电视、银幕、舞台和网络上的徐洪刚学习,向人们心目中的徐洪刚看齐,徐洪刚也要学习‘徐洪刚’!”徐洪刚说。

当然,刚成名那会儿,在鲜花和掌声之中,徐洪刚真有一点飘飘然。

徐洪刚回忆:“1994年11月,在出席第五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表彰大会后乘车归队,同车的旅客得知我是徐洪刚,纷纷找我签名合影,我俨然成了车厢里的‘大明星’!”

“说实话,当时我是很得意的,有点飘飘然!”徐洪刚说。

就在徐洪刚正陶醉于“明星”待遇之时,旁边一位老人的话深深地刺痛了他。“这位老人说,小伙子,你还年轻,路还很长,还是谦虚点好啊!”

老人的话猛然警醒了徐洪刚。他逐渐意识到,成名不等于成功,荣誉是暂时的,奉献永无止境!

“鲜花和掌声只属于过去,辉煌之后仍然要归于平凡,我还是徐洪刚,永远是普通一兵。”从此,徐洪刚把这句话牢牢地记在了心里。

采访中,记者发现,无论是部队官兵,还是普通百姓,凡是与徐洪刚接触过的人,对他几乎都有同一个评价:好人与好兵!

徐洪刚的人生态度也深深影响着妻儿。

“虽然我父亲身上发生过那样的事迹,但是他也是个普通人,我也是个普通人。”正在军校上大一的儿子徐泽林对记者说,“我不需要在生活中反复强调父亲是个英雄,我和其他同龄的孩子是一样的。”

“经历过生死之后,他有一种大彻大悟的感觉。”热心公益事业的妻子刘晓莉说,“只要活着,能做多少工作就做多少工作,能帮多少人就帮多少人。他帮了别人,别人也帮了他,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循环。”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4567890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名人故事

英雄苏宁:热血化干城

2024-11-6 19:56:03

名人故事

方红霄:一颗感恩心,满腔英雄气

2024-11-6 20:02:05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kekeketangcom】,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
隐私政策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