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智谋故事」李斯妙谏当宰相(以史为鉴,有理有据)

「中国古代智谋故事」李斯妙谏当宰相(以史为鉴,有理有据)

李斯妙谏当宰相

战国时,秦国一直比较开放,他们连续几代注意招纳客卿,在用人上从不排外。于是很多人才都流向秦国,这些人才对秦国的日益富强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到了秦王嬴政时,由于发现了来自韩国的间谍——郑国,秦国宗室大臣上书秦王嬴政驱逐来自其他国家的客卿。秦王嬴政依言下了逐客令。

这时,有个名为李斯的客卿,他在被驱逐的途中,向秦始皇上书说:“泰山不拒绝一杯一勺的土,才形成了它的高大;沧海不对涓细的河流进行挑拣,才形成了它的广袤;为君王者不拒绝平民百姓,才能形成他的仁义道德。”他还引用了历史上著名的事件:“从前,秦穆公任用戎狄的由余、宛地的百里奚、宋国的蹇叔、晋国的公孙支和丕豹,才成就了他的霸业。秦孝公用客卿商鞅变法使秦国走向强盛,惠王用客卿张仪破坏六国合纵,昭王用客卿范雎获得远交近攻的计策,这四位国君都是依靠客卿才取得成效,没有这些客卿,君王自己即使想到计策也不会如此迅速有效。今天大王要驱逐他们,他们定会纷纷离开秦国而被别国所用,别国强大相当于秦国的衰弱。人才一旦流走,想让商鞅、百里奚那样的人回来就太难了,而失去这样的人才,对秦国来说,可能比失去土地、金银财宝更加严重,其他的人才听说秦国驱逐客卿,也不会到这里来的。这样,秦国的信誉也差了许多。”

「中国古代智谋故事」李斯妙谏当宰相(以史为鉴,有理有据)

李斯

秦王嬴政看了李斯的上书,恍然大悟,意识到客卿对国家强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于是立即下令召回被逐的客卿,废除了逐客令,并对他们以礼相待。这样悬崖勒马,阻止了秦国的人才外流。后来,李斯当了秦国的宰相,辅助秦始皇统一六国,为秦始皇统一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悟在当下】以史为鉴,有理有据

与其他谋士的方法不同,李斯采取了引用历史事件的方法来劝说秦王。“以史为鉴”是君王统治国家、安邦定国的重要准则,从历史中可以获得宝贵的经验,李斯正是以此劝说秦始皇要重视人才,再伟大的君王也需要依靠人才的辅佐和帮助才能成就大业,人才外流无异于增加他人的实力。

这个故事给予我们两个重要的启示:首先是要从历史中寻求宝贵的经验,避免前人所犯的错误;其次是要学会利用自己周围的人和事物为自己服务,使他人的优势为我所用是取得成功的重要途径。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4567890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kekeketangcom】,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
隐私政策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