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充国平羌
汉宣帝时,西羌族与匈奴联合,侵入汉地。公元前61年春,汉宣帝任命赵充国为将,率一万多骑兵平羌。为了防止羌人阻击大军过河,赵充国命三名军校乘夜先悄悄渡河,在对岸扎营,再指挥大军依次渡河进驻。
赵充国
正在这时,突然来了数百骑羌兵围绕着汉军来回奔驰,口中还“嗷嗷”乱叫。诸将见羌兵少,纷纷请求出战,要将这些羌兵撵跑,免得其扰乱汉军渡河,但赵充国认为,汉军长途跋涉,不可追逐此敌,消灭敌人应以全歼为上,不要贪小失大。同时,他认为这些羌兵骑术高超,如果追赶,必中其诱后之计。因此,赵充国对这些羌兵的挑逗引诱置之不理,仍然镇定地指挥自己的部队加紧渡河。事后探马来报,离汉军三十里有一座绵延起伏的山脉,那里埋伏一万多羌兵,原先来挑战的少数羌兵正是想通过挑逗,诱使汉军追击入伏。结果,赵充国沉着机智,以静待哗,使敌人无功而返。
汉军全部渡河之后,赵充国对羌作战始终用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战法。首先派出间谍进行大范围的深入侦察,洞悉敌情,然后行军,防止遇伏。同时要求部队保持高度警惕,行军途中随时随地准备战斗。所宿营垒,也要求必须十分坚固。汉军稳步推进到金城后,羌兵再三挑战,汉军坚壁不出。为了摸清羌兵情况,减少作战的损失,赵充国派遣了许多间谍深入羌人居住地区。原来,羌分先零、罕、开三部分,前者与后二者有仇。赵充国运用策略,对他们进行了分化瓦解。他对罕、开两部分进行政治安抚,集中兵力部署对先零的军事打击。先零见汉军长期坚壁不出,就渐惭失去了警惕。六月初,赵充国率大军突袭先零驻地。先零毫无戒备,一触即溃,仓皇逃遁,淹死在湟水者数百,投降与被杀者千余。汉军缴获4000辆战车,数十头牛羊。
汉军进抵罕、开,赵充国禁止烧杀。罕、开感恩,遂降汉军。秋天,又有一万多羌人在赵充国怀柔政策感召下降汉。赵充国又罢骑兵,兴屯田,“益积蓄”“省大费”,以待羌敝。第二年秋,若零等人刺杀先零羌首领杨玉,率4000多人降汉。至此,赵充国平羌大获全胜。
【悟在当下】镇定持重,处变不惊
“以静待哗”是孙子提出的注重心理变化规律的作战谋略。自古兵家都把“镇定持重,处变不惊”视为将帅修养要则。只有以自己的严整来对待敌人的混乱,以自己的镇静来对待敌人的哗恐,才是掌握军心的方法。因此,以沉着安静的心态,安抚自己,乘机进攻浮躁不安的敌人,或者是以冷静的态度控制动荡不安的局面,那么胜利就有充分的把握。
现代战争较之古代激烈百倍,在瞬息万变、险象环生的战场上能否沉着冷静,不乱方寸,也是对每个参战者非常现实而严峻的考验。
“以静待哗”的谋略,在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也被广泛运用着。它能使人们有效控制自我情绪,理性思考问题,从容克服困难,做情绪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