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俗语故事」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是什么意思(附造句)
拼音:yú yǔ xióng zhǎng bù kě jiān dé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是什么意思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意思是鱼和熊掌是不能同时得到的,但是不是必然不可兼得,而是强调要懂得取舍。这个成语出自孟子的《鱼我所欲也》,原句为“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这句话的意思是鱼是我喜欢的,熊掌…- 774
- 0
-
「中国俗语故事」对台戏的由来(附意思、造句)
对台戏的由来 两个戏班为了互相竞争,同时、同地,搭台演出同样的戏,叫对台戏。始于何时,无从查考。但对台戏这种演出形式,竟演变成双方竞争的俗语。比方竞争同类工作或什么事情,叫唱对台戏。两个戏班的故事,就诠释了对台戏的内涵。 话说明朝末年,南京有兴化和华林两个戏班。 一天,徽州一大户人家祝寿,请两个戏班对台演出《鸣凤记》。前几场不相上下,第六场《二相争朝》,即夏言与严嵩争论河套出兵问题,华林班演严嵩的…- 744
- 0
-
「中国俗语故事」喝西北风的由来(附意思、造句)
喝西北风的由来 没钱的时候,人们总会把“喝西北风”挂在嘴上。可从没听人说过“喝东南风”的,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在我国北方冬天常刮西北风,往往一张嘴就灌进一股冷风,人会不由自主打激灵;相反东南风吹来,则是暖风习习,没有痛切之感。 其实,喝西北风是陕北俗语,出处于下:风非汤非酒,如何喝得?君不见某些人好逸恶劳,春不下种,秋不收割。整日游手好闲,好吃懒做,不务正业,到冬春青黄不接时,用什么做饭充饥呢?不…- 1k
- 0
-
「中国俗语故事」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由来(附意思、造句)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由来 人们常把混日子消磨时光说成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其实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本意,是做一天和尚就要撞好这一天的钟,因为这个钟不是那么好撞的。 就拿“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里的钟声来说,它要求撞钟的和尚必须在20分钟内敲完一百零八下,而且最后一下一定是敲在十二点整上,差一秒不行,超一秒也不行,这一秒不差的功夫就是我们俗人望尘莫及的。所以和尚撞的钟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 566
- 0
-
「中国俗语故事」解手的由来(附意思)
解手的由来 大小便叫“解手”,据传来自古代强制性押解迁移人群的途中。 那时迁民是强制性的,移民官员和押解的差人怕迁民半途逃跑,在编队定员之后,便把他们捆绑起来,才继续上路。先是大绑,即绑住两条胳膊。但因行动起来很不方便,后又改为小绑,即每人只绑一只胳膊,几十个人连在一条绳子上,相互牵连在一起。因此,如果其中一个人要大小便,就要请求押解的差人给他们解开捆在胳膊上的绳子。最初,人们为了把意思传达清楚,…- 423
- 0
-
「中国俗语故事」杜撰的由来(附意思、造句)
杜撰的由来 北宋年间,石介曾作《三豪诗送杜默师雄》一诗,盛赞石延年、欧阳修、杜默(字师雄)三人的才华,说石延年豪于诗,欧阳修豪于文,杜默豪于歌。石延年、欧阳修才气卓绝,冠以“豪”,可谓实至名归。杜默特别爱写诗,但诗才拙劣,其诗多不合格律,常常闹笑话,以致后人把言事不合格者比喻为“杜撰”,“杜”说的就是杜默。 杜撰的意思 意思是臆造;虚构,谓没有根据地编造;虚构。解释 臆造;虚构 谓没有根据地编造;…- 402
- 0
-
「中国俗语故事」续弦的由来(附意思、造句)
续弦的由来 古人常以“琴瑟”比喻夫妻,妻死叫断弦,再娶曰续弦。此典出自春秋时期的俞伯牙。 相传春秋时期的俞伯牙善鼓琴,其妻极赞赏他的琴技,常让俞伯牙弹琴给她听。后来伯牙妻重病,卧床不起,伯牙请医熬药精心侍奉,可总不见效。伯牙常为此焦虑,便无心思弹琴了。 一天,卧床的妻子似乎精神好了许多,让伯牙为之操琴奏曲。伯牙以为其病症好转,喜不自禁,取琴调弦,一曲又一曲的弹奏。弹得雅兴正浓,一根琴弦突然崩断。这…- 434
- 0
-
「中国俗语故事」秋后问斩的由来(附意思、造句)
秋后问斩的由来 中国古代讲究秋冬行刑,即凡被判处死罪的人,立春时不能执行,必须等到秋后才能处决,除谋反大逆等“决不待时”以外。汉代以后,这一习俗更是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了下来。 秋冬行刑制度最早起源于周朝。《周礼·秋官》要求行刑必须选择适合的日期。同时,《礼记·月令》确定了最理想的刑杀时间:孟秋、仲秋、季秋三月。这三个月分别为农历七、八、九月。七月,是一年之中开始刑杀的月份,不得有丝毫的懈怠;八月,可…- 451
- 0
-
「中国俗语故事」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由来(附意思、造句)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由来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典出朱元璋。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造了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其中一座规模最大的朝会大殿,取名为“奉天殿”。这是朱元璋和大臣们议事的地方。为了向人们昭示他登上皇位是奉天的旨意,进一步阐明自己做皇帝的“合法性”,他把手拿的玉圭也刻上了“奉天法祖”的字样,而且还写了《御制纪梦》一文,说自己梦游天宫,见到了“道法三清”,紫衣道士授以真人服饰和法剑,为…- 822
- 0
-
「中国俗语故事」败北的由来(附意思、造句)
败北的由来 两军打仗,输了的一方被称为“败北”,在运动场上比赛,负方也被称为“败北”。那么,是否失败者都是向北方逃走的呢?还是只有向北方逃跑的才叫“败北”? 其实这里的“北”并不是指方向。因为打了败仗逃跑时任何方向都是有可能的。慌不择路,哪里还来得及找方向?但为什么只有“败北”一说,而没有“败南”“败东”“败西”的说法呢? 原来这个“北”字,很像两个人背靠背的样子,一个向左,一个向右,“北”字即古…- 466
- 0
-
「中国俗语故事」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由来(附意思、造句)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由来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意思是说,自己所在的地方有什么条件,就依靠什么条件生活。这句俗语出自《醒世恒言》。 1634年,明代文学家冯梦龙任福建寿宁县知县时曾微服到民间采风。有一次,他来到一处大山,因走得累了,想停下来歇息,忽见一茅屋,便过去向人家讨口水喝。在喝过水、歇息一阵之后,冯梦龙便同茅屋的主人聊了起来。冯梦龙问:“你身处大山,怎么生活呢?”那人说:“我还能干什么,靠…- 694
- 0
-
「中国俗语故事」别来无恙的由来(附意思、造句)
别来无恙的由来 人们久别重逢时喜欢问候一句:“别来无恙?”回答往往是“安然无恙。”即表示没有受到损伤或者说没有发生意外。这个恙,是一种叫作“恙”的虫子。 古时候,人们过着茹毛饮血、草居露宿的生活。这种毫无防范能力的生存状态,使当时的人非常害怕一种藏在草丛里名为“恙”的虫子。这种四脚虫子长不过2毫米,细小难以被人们发现,常寄生在人或鼠的身上吸取体液,还传播一种病毒。那时医学不发达,人们无法消灭这种“…- 466
- 0
-
「中国俗语故事」父母官的由来(附意思、造句)
父母官的由来 人们称州县官为“父母官”,大抵始于宋。王禹偁《谪居感事》诗“万家呼父母”,其自注:“民间多呼县令为父母官。” “父母官”有着非常深远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社会影响。 汉代曾出现两个政绩非凡的地方官:西汉的召信臣和东汉的杜诗。西汉元帝时,南阳郡太守召信臣视民如子,民众亲爱信臣,尊为“召父”。荏苒百年,至东汉光武帝刘秀建武七年(公元31年),杜诗为南阳太守,深受百姓爱戴,百姓将其与前朝的召信…- 416
- 0
-
「中国俗语故事」洗耳恭听的由来(附意思、造句)
洗耳恭听的由来 洗耳恭听,意为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地听。而原意恰好相反,是洗掉听到不愿听的话。源于晋朝皇甫谧所撰的《高士传·卷上·许由》一书。书中载:“尧让天下于许由……由于是遁耕于中岳颍水之阳,箕山之下,终身无经天下色。尧又召为九州长,由不欲闻之,洗耳于颍水滨。” 原来,上古时代尧在位时,有个叫许由的高士贤人,为人刚正不阿,循规蹈矩。因为他的贤德,尧想把帝位让给他但许由坚决不接受,就隐居到中岳颍…- 480
- 0
-
「中国俗语故事」士为知己者死的由来(附意思、造句)
士为知己者死的由来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晋国四大家族内乱,执掌国政的智氏家族被韩、赵、魏三族所灭,史称“三家分晋”。智氏家族有一个家臣名叫豫让,决心为智家报仇,立下誓言说:“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吾其报知(智)氏之仇矣。”(《战国策·赵策一》“士为知己者死”这句话,即典出于此意思是说,对于赏识、重用自己的人,要知恩图报,哪怕牺牲性命也在所不辞。 周显王八年(公元前361…- 579
- 0
-
「中国俗语故事」长嫂如母的由来(附意思、造句)
长嫂如母的由来 俗语“长嫂如母”,包含着兄嫂对幼小的弟妹有抚养的责任,以及弟妹敬重兄嫂这样两层意思。这个俗话和包拯及其长媳崔氏有关。 包拯与原配张氏无子嗣,与续妻董氏生有二女一子。长子包繶二十来岁时病故,留下妻子崔氏和幼子包文辅。 崔氏是荆州江陵人,其外公是大名鼎鼎的吕蒙正。崔氏19岁与包繶成婚,婚后第二年,包繶病死。不久,5岁的儿子包文辅又夭折了。 痛失唯一儿子和唯一孙子的包拯和董氏心如刀绞,但…- 1.2k
- 0
-
「中国俗语故事」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的由来(附意思)
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的由来 俗话说“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是说不认真、不用心听,一点都没有听进去。 然而,其传说的本意与此完全是两回事。 相传古时有个小国派人到中国来,进贡了三个金碧辉煌、一模一样的金人,皇帝高兴得不得了。 可是,这个小国的使者出了一道难题叫皇帝回答:问这三个金人哪个最有价值?皇帝苦思冥想,也想不出一个所以然来,便叫来珠宝匠进行检查、称重量、看做工,结果都是一模一样,难分高下…- 877
- 0
-
「中国俗语故事」破天荒的由来(附意思、造句)
破天荒的由来 前所未有、第一次出现的事称为“破天荒”,这个俗语是这样演变而来的。 唐时荆州文人汇集,但每年推荐的考生,却考不中一个进士。于是,人们称这一地区为“天荒”,把那里的考生称作“天荒解”。 后来在唐宣宗大中四年(公元850年),有个叫刘蜕的人,由荆州推荐而考中了进士,人们就称这件事为“破天荒”。荆州刺史崔铉奖给刘蜕70万贯“破天荒”钱。 江西自宋初以来就没有考中状元的,直至绍圣四年(公元1…- 497
- 0
-
「中国俗语故事」不是冤家不聚头的由来(附意思、造句)
不是冤家不聚头的由来 俗话说“不是冤家不聚头”,这里的“冤家”指情人,为爱之至极的反语。 而“冤家”一词最初的含义是指仇敌。唐朝《朝野佥载》中“此子与冤家同年生”,讲的是“冤家死对头”。 但是,唐宋元诗词、曲赋、戏曲、明清小说中,“冤家”逐步演变成了对情人的称呼,用来称“似恨而实爱,给自己带来不定期苦恼而又舍不得的人。”所谓“冤家聚头几时休”,即指有爱慕恋情的男女。 关于“冤家”一词的权威解释,首…- 621
- 0
-
「中国俗语故事」二百五的由来(附意思、造句)
二百五的由来 “二百五”本是计算银两的,却不知何时演变成了俗语,并成为人们的口头禅:把那些性格粗暴、蛮不讲理、自作聪明的人叫作“二百五”。 相传战国时期的著名谋士苏秦到齐国后,齐王非常器重他,对他言听计从。这样一来,引起了一些大臣的不满和嫉妒:他来了才几天,凭什么得到齐王的赏识?他们越想越气,越恨越不是滋味,索性收买刺客,刺杀苏秦。 刺客得手了,苏秦被刺成重伤。齐王怒不可遏,要把刺客满门抄斩,但是…- 600
- 0
-
「中国俗语故事」张果老骑毛驴,倒着走的由来(附意思)
张果老骑毛驴,倒着走的由来 俗话说张果老骑毛驴,倒着走。其实,他是倒着骑。为啥要倒着骑呢?因为,他做了件无法原谅自己的荒唐事。 张果老原先在朝中做官,攒了不少钱。后来他觉得做官难,难做官,做不到头,还会落下个遗臭万年,便辞官回家。走啊走,走到离家不远的田边时,老远看见一个身材苗条的姑娘在地里拣棉花。他一路寂寞行走,不免有些发闷,顿见花枝招展的姑娘,心里活跃起来了,就跟姑娘搭起腔来: “谁家的地,哪…- 598
- 0
-
「中国俗语故事」扯皮的由来(附意思、造句)
扯皮的由来 毫无原则、毫无必要的争论、推诿被称为扯皮。扯皮伤感情,没完没了的扯还会耽误事情。其实,“扯皮”这句俗话的原意并非如此,而是旧时制鼓时的一个行业用语。 鼓,在古代被视为审器,用途广泛。音乐、戏曲、社火、报时、作战、各种庆典都离不开它。由于用途不同,鼓可谓多种多样,形形色色。以大小分,有大鼓、中鼓、小鼓;以功能分,有乐鼓、更鼓、战鼓等。鼓的品类虽多,除少数民族的铜鼓、木鼓外,都离不开框架和…- 497
- 0
-
「中国俗语故事」拜倒在石榴裙下的由来(附意思)
拜倒在石榴裙下的由来 男子对风流女性崇拜、倾倒,被人鄙夷为“拜倒在石榴裙下”。“拜倒在石榴裙”下这句俗话,相传与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有关。 石榴原产于波斯,也就是今伊朗一带,公元前2世纪时传入我国。 石榴与中国的服饰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是因为有人说石榴花像舞女的裙裾。梁元帝的《乌栖曲》中有“芙蓉为带石榴裙”的填词,“石榴裙”的典故由此而来。 相传杨贵妃非常喜爱石榴花,爱吃石榴,特别爱穿绣满石榴花…- 618
- 0
-
「中国俗语故事」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黄河不死心的由来(附意思)
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黄河不死心的由来 俗话说“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黄河不死心。”原意并非见了棺材才落泪,到了黄河才死心,而是从一个悲壮的爱情故事演变而来的。 从前有户姓关的人家,几辈子过的都是穷日子,夫妇俩就给自己刚出世的儿子起了个名字叫“关财”。一年年过去了,关财也长大了。 关财8岁那年遇上天灾,粮食颗粒无收,爹娘都饿死了,撇下关财一人靠要饭为生。关财每天要饭回来,傍晚就在邻居黄员外的墙头下练习…- 791
- 0
幸运之星正在降临...
点击领取今天的签到奖励!
恭喜!您今天获得了{{mission.data.mission.credit}}积分
我的优惠劵
-
¥优惠劵使用时效:无法使用使用时效:
之前
使用时效:永久有效优惠劵ID:×
没有优惠劵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