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知识
一共522篇文章
专题:第期
-
「中国古代智谋故事」提防小人的“变脸术”(防人之心不可无)
提防小人的“变脸术” 1898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在中国掀起轰轰烈烈的维新变法运动。他们的活动得到光绪帝的支持,但光绪帝是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慈禧太后控制着朝政。光绪帝想借助变法来扩大自己的权力,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打击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势力。作为精于权术和政治斗争的慈禧太后,当然感觉出自己权力受到威胁,所以对维新变法横加干涉,肆意破坏。于是,这场变法运动实际上又变成了光绪帝与慈…... 童画- 577
- 0
-
「中国古代智谋故事」李莲英善于拉拢人心(急人之所急)
李莲英善于拉拢人心 李莲英可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太监之一,连任了同治、光绪两朝内务大总管。他出生在清代的直隶省,也就是今河北省的河间府。根据墓志铭的记载,他9岁入宫,入宫后的名字叫李进喜,同治十年左右,也就是他进宫14年的时候才由慈禧太后起名莲英。在慈禧太后与李莲英之间,几十年所形成的主仆关系与感情非同一般。慈禧太后有时还把李莲英召到她的寝宫,谈些长生之术,两人常常谈到深夜。 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 童画- 560
- 0
-
「中国古代智谋故事」曾国藩“屡败屡战”(不屈不挠)
曾国藩“屡败屡战” 清朝末年,统治腐朽,国家软弱。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急剧激化。不堪忍受清王朝残酷压榨和外国侵略者疯狂掠夺的各地人民群众,纷纷组织起来进行英勇顽强的抗争,爆发了太平天国起义。清政府的统治陷入危机,在这种情况下,曾国藩在咸丰二年奉旨至长沙,帮助湖南巡抚办理团练。太平军节节胜利后,他眼看办团练已无济于事,即上奏并获准按戚继光的办法组建新军,以其家乡湘乡的练勇为基础,招募质朴的农民…... 童画- 1.3k
- 0
-
「中国古代智谋故事」反话讥讽更为辛辣(用反讽法有力回击)
反话讥讽更为辛辣 清朝有一学士叫童引年,颇有名气,因此自恃才高。一天,童引年游览吴山时骤然下起了大雨,匆忙间到一户农家避雨。这户人家中有一老者,拿出一把纸扇请童引年题字。童引年轻视老者,随便题几字敷衍。他故意写了“荣龟”二字,并把“孔雀”两字颠倒错写,心想乡下人愚笨不识文字,不懂词义;写完之后还注上同年朋友黄殿撰的名字,然后把扇子还给老者。 没想到那乡下老者拿着扇子看了看,笑着说:“老拙一直认为‘…... 童画- 558
- 0
-
「中国古代智谋故事」刘墉妙答怪问(适时幽默)
刘墉妙答怪问 有一年中秋节,乾隆皇帝在清漪园闲暇无事,就来到西堤散心游玩,他身旁有许多大臣陪着,刘墉也在其中。那时候,西堤早已辟为御果园,沿堤种了许多果树,果树上结满了将要成熟的果子。走在西堤上,摆脱了俗事缠身的乾隆兴致很高,玩得很尽兴。休息的时候,他吩咐太监在昆明湖里采了一个莲蓬,亲手剥开,尝了一粒莲子,又吐出来,随口吟了一句诗“莲子心中苦”,让大臣们对诗。大臣们都不知道皇上葫芦里卖的什么药,都…... 童画- 645
- 0
-
「中国古代智谋故事」乾隆计请刘墉(随机应变,见风使舵)
乾隆计请刘墉 刘墉辞官回了山东历城老家,就没有人常给乾隆出主意了,虽说有的是大臣,可把他们绑在一起也比不过刘墉。乾隆有心把刘墉请回来,可又怕他摆架子,不买账。想来想去,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一天早朝,他对满朝文武说:“我这有个问题,限你们三天内答上来,答不上来,统统撤职。”什么问题呢?他说:“什么上,什么下,什么东,什么西,什么肥,什么瘦。”文武大臣听了,一个个心里犯嘀咕:这怎么答呀?又想:要是刘墉…... 童画- 581
- 0
-
「中国古代智谋故事」纪晓岚对下联(投其所好,以情感人)
纪晓岚对下联 乾隆一生多次去江南巡游。乾隆下江南的真正意义除实地考察一些民情外,更主要的便是游山玩水。因此在随从官员中,少不了纪晓岚、袁枚等文人雅士们凑趣和解闷,而每次下江南都能给后世留下一些可供谈笑的风流佳话。这年,乾隆皇帝在宫里住得烦闷,又想出来走走,决定再次下江南,随行人员中依旧有纪晓岚、袁枚、和珅等人。 乾隆出了紫禁城,抛却宫中的繁杂事务,立刻觉得神清气爽,格外舒畅。不多时间即到了通州。乾…... 童画- 472
- 0
-
「中国古代智谋故事」棒子和胡萝卜(恩威并重,又打对立)
棒子和胡萝卜 清朝乾隆皇帝对知识分子使用的“棒子和胡萝卜”堪称空前绝后。 乾隆在位期间,大兴文字狱,有案可查的竟有七十余次,远远超过他的先辈们,只搞得文人雅士人人自危,几篇游戏之章,几句赏花吟月之词,也往往弄出个莫须有的罪名,乾隆就是使用这样无情的“棒子”巩固了自己的地位。但他并没忘了“送胡萝卜”的重要,对知识分子采用怀柔政策。他规定见了大学士,皇族的老老少少们要行半跪礼,称“老先生”;如果这位大…... 童画- 839
- 0
-
「中国古代智谋故事」方孝孺论瞻前顾后(应“瞻前顾后”地看问题)
方孝孺论瞻前顾后 方孝孺是浙江宁海人。在明建文帝的臣子中,他是一位重要的人物。方孝孺自幼聪明过人,双目炯炯有神,长大后师从宋濂,文才出众,渐渐有了名气,每写一篇文章,海内争相传诵。但方孝孺自己却不以文章为重,而是时常“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朱元璋曾召见过他,当场就对太子说:“此方士,当老其才。”建文帝即位后,方孝孺便受到重用,历任翰林侍讲、侍讲学士和文学博士,主修《太祖实录》,朝廷诏书、檄文大…... 童画- 656
- 0
-
「中国古代智谋故事」解缙巧赦冤囚智治盐商(贪便宜吃大亏)
解缙巧赦冤囚智治盐商 八月十五的夜晚,月光犹如碎银似的洒落在地上,明晃晃的,好一幅美景。解缙正聚精会神地在院子里画竹子。他画着画着,隐隐约约听到从县牢中传来十分悲伤的哭声。八月十五中秋佳节,家家团圆欢喜,何来如此伤心之人?他停住笔,把衙役叫来细问。原来是解缙下午出去私访,前脚刚走,大丰盐号后脚就把此人押来,说此人贩卖私盐。一般犯人送来,解缙不在家是不收的,但衙门的陈典史和大丰盐号的藤老板交往密切,…... 童画- 508
- 0
-
「中国古代智谋故事」徐存斋勇于认错获得美誉(不耻纠错,谦虚为人)
徐存斋勇于认错获得美誉 徐存斋是明朝时候的人,中国历史上一位很有雅量的名臣。他自小勤奋好学,考取了功名。年纪轻轻就已很有作为,并且遐迩闻名。由于备受重用,明嘉靖年间,他还不到而立之年,就进了翰林院当编修。随后被派去“督学浙中”,当主考官,同时负责督察指导浙江中部的教育事宜。可想而知,他当时该是何等的年少气盛了。 有一次,徐存斋做督学判卷,他很认真地为每位士子评判八股文。在阅卷的过程中,他看见一篇文…... 童画- 971
- 0
-
「中国古代智谋故事」程颐劝君济人利物(济人利物,仁爱先行)
程颐劝君济人利物 《续资治通鉴》记载有这样的故事,有一日,程颐听说贵为皇帝的宋哲宗在宫中洗漱时,曾有意地躲避蚂蚁,不忍踩伤它们。于是便进宫面君,问道:“陛下,臣听说您在洗漱时有意躲开蚂蚁不忍踩碰,可真有此事?” 宋哲宗笑道:“确有此事。” 程颐接着便说道:“您的做法太仁慈了,如果您能把这种心肠推广至四海,那就是做帝王的要道了。” 程颐 宋哲宗听后连连点头称是:“爱卿此言极是,寡人会做个有道的明君的…... 童画- 582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