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之最」抗战时期写街头诗最负盛名的诗人田间

「中国诗之最」抗战时期写街头诗最负盛名的诗人田间

抗战时期写街头诗最负盛名的诗人田间

中国抗战时期写街头诗最负盛名的诗人田间。他也是写抗战诗最具特色的诗人,还是晋察冀诗派最重要的代表诗人。

田间简介:

田间(1916—1985),原名童天鉴,安徽无为人。1933年到上海光华大学外文系读书。1934年加入“左联”。1935年出版处女作《未明集》。1937年春去日本学习日文,不久抗战爆发即回国,写作抗战诗歌,并参加救亡运动。1938年到延安,与文艺界同仁共同发起街头诗运动,并身体力行进行创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底,到晋察冀边区当战地记者,参加过百团大战。1943年到冀晋边区任《新群众》杂志社社长,后任中共雁北地委秘书长、张家口市委宣传部长。1949年兼任察哈尔省文联主任,参加第一次全国文代会,曾任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创作部副部长、文学讲习所主任、《诗刊》编委。1957年到农村蹲点。1958年任河北省文联主席、《蜜蜂》主编。“十年动乱”期间,受到迫害,停笔多年。后曾任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委员、河北省人大常委、国际笔会中国笔会中心会员等职。

街头诗也称墙头诗、岩头诗、传单诗等,是抗战期间诗歌走出学校、走出书房、走向大众的产物。战争年代,诗人发表创作困难重重,而以墙头作“纸”,不受纸张和印刷的限制,墙头、岩石等都成了写诗的载体。田间认为,街头诗运动“是使诗歌服务抗战,创造大众诗歌的一条大道”。因此1938年1月,他和柯仲平等在延安倡导街头诗运动。《街头诗歌运动宣言》号召人们“不要让乡村的一堵墙,路旁的一片岩石,白白的空着”,使街头诗发展成大众诗歌运动。稍后,在一些抗日民主根据地,街头诗运动也渐次得到展开。同年8月7日被当时在延安的诗人称为“街头诗运动日”,这一天在延安的大街小巷、墙头和城墙上,到处写着和贴着街头诗,民众参与之广泛,实属罕见。轰轰烈烈的街头诗运动,使诗歌成为对敌斗争的有力武器。

田间从延安到晋察冀,一直是街头诗运动的积极推动者。1938年秋冬季节,田间和其他诗人一路上用白粉笔、黑木炭,在乡村的街头上,在山路的巨石上,在被轰炸的墙壁上,不停地写街头诗。诗歌的创作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伟大斗争事业完全融合到一起了。他这时期写的街头诗《假使我们不去打仗》《毛泽东同志》《义勇军》《啊,游击司令》《给饲养员》《我们是庄稼汉》等,诗行简短,寓意深长,在朴素的诗句里,充满着火热的时代气息和强烈的爱憎感情,受到广大读者欢迎。

田间在新诗的第二个十年就开始创作,出版有诗集《未明集》《中国牧歌》《中国农村的故事》。虽然他一出现就引起了评论家茅盾和胡风的关注,但是他的诗在诗坛上产生影响,却是抗战初期写于1937年至1942年间的《给战斗者》(桂林南天出版社1943年版)。这部诗集包括抒情诗、街头诗、短叙事诗等多种形式,比较突出的是鼓动性强的街头诗。《假如我们不去打仗》《一杆枪和一个张义》《曲阳营》等就收入其中。这些街头诗所表现的常常是闪电式感情的突击,形式自由,具有鼓点式的节奏。同时,还利用诗句的分行形成疾驰的旋律,每行都精而短,有时一个字、一个词就是一行,用诗句的连续反复出现来渲染雄壮的气势。如:“人民!/人民!/抓住/本厂里/墙角里/泥沟里/我们底/武器/痛击杀人犯!”又如:“假使我们不去打仗,/敌人用刺刀/杀死了/我们,/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看,/这是奴隶!”诗句通俗,质朴有力,语气急促,含蓄深刻,字字如击鼓。那慷慨激越的诗句,正如闻一多先生所说,“一字字打入你耳中,打在你的心中”。这种暴风雨般呼唤的感情,闪电般的、跳跃性的、强烈的节奏,和抗战初期慷慨激昂的时代气氛是十分合拍的。

抗战时期的街头诗,完全可以断言以田间的作品最为突出,内容直击日寇,结构采用“阶梯式”,节奏感强,诗句短而有力,在群众中广为流传,起到鼓舞人民、打击敌人的战斗作用。闻一多谈论田间的诗作时,曾以《给战斗者》诗集内的街头诗《多一些》等为例,肯定作者是抗战“时代的鼓手”“擂鼓诗人”。作为抗战时期名气最大、最受欢迎的街头诗诗人,田间当之无愧。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4567890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kekeketangcom】,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
隐私政策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