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之最」新体诗成就最高的诗人谢朓

「中国诗之最」新体诗成就最高的诗人谢朓

新体诗成就最高的诗人谢朓

中国新体诗①成就最高的诗人,是南朝齐诗人谢朓。

谢朓(464—499),字玄晖,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生于建康(今江苏南京)。出身贵族,父谢纬为散骑侍郎,母乃宋文帝之女长城公主。少好学,有美名,文章清丽。初为豫章王萧嶷太尉行参军,又为卫军将军东阁祭酒、太子舍人,后任随王萧子隆功曹、文学。齐武帝永明九年(491),随王为荆州刺史,谢朓也跟着到了该地,深得赏爱。后受他人诬陷,被调回京都,任新安王中军记室,兼尚书殿中郎,又为骠骑谘议,领记室。齐明帝建武二年(495)出任宣城太守,世称“谢宣城”。后又为晋安王镇北谘议、南东海太守。因告发王敬则谋反,升任尚书吏部郎。东昏侯时,因不愿参与始安王萧遥光篡位之谋,被诬下狱死,年仅三十六岁。

谢朓以诗著称,特别长于五言。今存诗二百余首。其青年时期曾参与竟陵王萧子良西邸的文学活动,为“竟陵八友”之一,且在“八友”中最具诗才。他在西邸创作的诗歌,题材较为狭窄,除了游宴应酬之外,就是咏物,如《咏风》《咏竹》等。自从跟随萧子隆赴荆州以后,他的诗歌创作有了新的开拓,特别是经历政治风波,出任宣城太守后,他的诗歌无论内容和形式,都取得了新的成就。除创作了反映一定社会现实的《赛敬亭山庙喜雨》《赋贫民田》等诗外,还创作了大量表现山川之美和自己生活感受的山水诗。

谢朓突出的贡献是对山水诗的发展。他与谢灵运同族,且诗风相近,故世称“二谢”,谢灵运为大谢,谢朓为小谢。小谢和大谢一样,都善于模山范水,以山水诗见长;所不同的是,小谢继承了大谢山水诗细致与逼真的特点,但又迥异于大谢那种对山水景物作客观描摹的手法,而是通过对山水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情感意趣,达到情景交融的地步。从而避免了大谢诗的晦涩、平板及情景割裂之弊,同时还摆脱了玄言的成分,形成一种清新流丽的风格。加之小谢在创作中力求平仄调协,音韵铿锵,词采华丽,对仗工整,故而其诗成为同时期新体诗的上乘之作。如名作五言古诗《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为作者出任宣城(今属安徽)太守赴任时,途经三山(位于今南京西南长江南岸)登览所作。此时朝廷内部斗争日益激烈,作者喜得外任,正可躲过祸患以求全身,然一旦远离京城却深感忧伤。诗前半段写景绮丽明媚,后半段抒情凄婉深沉。通篇情景交融,诗风清丽隽永。其中“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句,为脍炙人口之名句。唐李白有“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金陵城西楼月下吟》)句,可谓推赏有加,甚至每逢胜景,常“恨不能携谢朓惊人诗句来”(《云仙杂记》)。谢朓出任宣城太守后,诗歌的内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使他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据统计,谢朓现存的诗歌,有将近四分之一是在宣城太守任内的两年中写成的。如在《游敬亭山》《郡内高斋闲望答吕法曹》《郡内登望》《冬日晚郡事隙》《高斋视事》《送江水曹还远馆》《送江兵曹檀主簿朱孝廉还上国》《芳树》《将游湘水寻句溪》诸诗中,作者由于浮沉于政治旋涡之中,目睹仕途的险恶和现实的黑暗,因此常常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现从政的忧惧和人生的苦闷。即便是不得不写的一些“颂帝功”“颂藩德”的应命之作,如《随王鼓吹曲》十首中的《入朝曲》一类的作品,也既是一曲颂歌,又是一幅壮丽的图画。不管是何种情感意趣,诗人都可以借山川景物来表现,而且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景物描写的出色诗句,在谢诗中很多。而在宣城太守任内所写的山水诗更是警句熔裁,佳句迭出,如“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郡内登望》),“苍翠望寒山,峥嵘瞰平陆”(《冬日晚郡事隙》),“馀雪映青山,寒雾开白日。暧暧江村见,离离海树出”(《高斋视事》),“窗中列远岫,庭际俯乔林。日出众鸟散,山暝孤猿吟”(《郡内高斋闲望答吕法曹》)等等,皆似一幅幅萧疏淡远的水墨画,高雅闲淡而又富于思致。钟嵘评曰:“奇章秀句,往往警遒。”(《诗品》)沈德潜赞曰:“玄晖灵心秀口。每诵名句,渊然泠然,觉笔墨之中,笔墨之外,别有一段深情妙理。”(《古诗源》)

谢朓另一突出的贡献是对新体诗的探索。新体诗又称永明体、齐梁体,指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形成、流行于齐梁时期的讲求诗律的诗体。《南齐书·陆厥传》谓:“永明末盛为文章,吴兴沈约、陈郡谢朓、琅琊王融,以气类相推毂,汝南周颙,善识声韵。约等文皆用宫商,以平上去入为四声,以此制韵,有平头、上尾、蜂腰、鹤膝;五字之中音韵各异,两句之内角徵不同,不可增减,世呼为永明体。”沈约等人所提出的声律论与晋宋以来诗歌中流行的对偶形式相结合,就形成了“永明体”的新体诗。由此可知,谢朓是新体诗的主要创制者。在新体诗上,谢朓主张“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南史·王昙首传》附《王筠传》),他的诗歌创作就体现了这一审美观点。要达到“圆美流转”,语言的清新流畅与声韵的铿锵婉转是十分重要的因素。他把讲究平仄四声的永明声律运用于诗歌创作中,因此他的诗音调流畅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悦耳。如《游东田》②:“戚戚③苦无悰④,携手共行乐。寻云陟⑤累榭,随山望菌阁⑥。远树暧阡阡⑦,生烟纷漠漠。鱼戏新荷动,鸟散馀花落。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这是一首纪游诗。作者是怀着忧谗畏讥的“无悰”之心出游的,这就与平常人以淡雅之情观自然大不一样。诗中展现的远景、近景,静景、动景——蜿蜒山间的台榭、随山就势的楼阁、鱼戏而新荷泛动、鸟散而馀花陨落,犹如一幅幅浓淡相间的水墨画,极富立体感和动态感。最后两句“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由写景转入抒情,道出了这次游览的感受:陶醉于大自然清丽秀美的景色,使人无心去饮香甜的春酒,而是以无限依恋之情回望着这一带的青山、城郭,完全忘却了仕途的艰险和谗言的可畏。这样,就把纪游、写景、抒情三者和谐地统一起来,在以山水景物的优美意境表现性情上显示出作者独特的造诣。另外,此诗虽为古体,但声调与语言的运用颇有新体的气象:语言清新晓畅而富于思致,音韵铿锵而富于变化,尤其是“戚戚”“阡阡”“漠漠”三处叠字的运用,更增强了诗的形象性和音韵美。全诗对仗考究,尤其是“鱼戏新荷动,鸟散馀花落”一联,写景清新自然,对仗精致工整,宛若天成,尤为后人所称道。明人胡应麟甚至认为它同晚唐诗歌的语言“相似”(《诗薮·外编》)。还值得一提的是谢朓新体诗中模仿南朝乐府民歌的小诗,如《玉阶怨》《王孙游》《同王主簿〈有所思〉》《铜雀悲》等。这些仿作与过去文人模仿民歌有明显的不同,既带有民歌气息,又摆脱俚俗积弊,语言在浅近中呈现精致,意蕴在明晓中现出婉转,成为文人诗的一种新诗体,即后来所说的五绝。它们写的虽多为贵族生活,和民歌内容有别,但语言清新,音调和谐,情致含蕴,耐人寻味,艺术上比乐府民歌有所提高。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评曰:“谢朓之诗,已有全篇似唐人者。”即是就其声律之协调和语言之纯熟而言。由此可见,谢朓所代表的新体诗对唐代律诗、绝句的形成和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

谢朓的山水诗,也和谢灵运一样,存在着“有句无篇”的缺点。他诗中的一些佳句,往往是从玉石杂陈的篇章中挑拣出来的。然而,作为齐梁诗坛之“首杰”和“冠冕”,他在当时就享有盛名。梁武帝萧衍曾云:“三日不读谢诗即觉口臭。”(《本事诗》)沈约则以为“二百年来无此诗”(《南齐书》本传)。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也对其推崇备至。李白除在《金陵城西楼月下吟》诗中对谢朓作过高度评价外,还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中说:“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杜甫则说“谢朓每诗堪讽诵”(《寄岑嘉州》)。这既说明谢朓作为“永明体”的一面旗帜对后来唐代诗人的深刻影响,也足以说明其在中国诗史上的重要地位。

原有集,已佚。后人辑有《谢宣城集》。今人曹融南《谢宣城集校注》为迄今最完备的注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11月出版,2001年4月重印)。

【注释】

① 新体诗:因清末王闿运编选《八代诗选》,将书中卷十二至卷十四的永明体诗,命名为新体诗而得名。它有别于较为自由的古体诗,是古体诗到唐代格律严整的近体诗的一种过渡诗体。

② 东田:都城建康郊外钟山脚下著名风景胜地。齐惠文太子率先在此设立楼馆,“东田”之名由是鹊起。谢朓和南齐一些王公贵族、文人雅士亦在此建有别墅。

③ 戚戚:忧虑无法排解的样子。

④ 悰:乐。

⑤ 陟:登高。

⑥ 菌阁:檐如菌芝的华美楼阁。

⑦ 阡阡:同“芊芊”,树木茂盛的样子。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4567890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kekeketangcom】,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
隐私政策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