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小孩由于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显得特别娇贵,家长对于孩子的物质需求往往有求必应,尽量满足,甚至没条件也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来满足他们,这样一来,孩子们的节约观念严重匮乏,铺张浪费的坏习惯蔚然成风。我们应怎样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呢?
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铺张浪费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不少孩子出门忘记随手关灯,吃不完的东西随手丢弃,水龙头流水不停也不去关……培养孩子节约的好习惯,不仅仅是为了省钱,更为了节约能源,培养良好的社会风尚。
如何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要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习惯,首先要让孩子们明白,节约是一种美德,不论在中国还是外国、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是如此。培养青少年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道德品质是当代教育的一个永恒话题,让孩子知道勤俭节约也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习惯。
其次,要让孩子们知道,从小培养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不仅有利于自己,也有利于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我国是一个缺水国家,但水资源浪费现象十分惊人,堪称世界之首!据媒体披露,广州每年白白浪费掉的自来水,可以填满三个流花湖!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我做起,节约用水。
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勤俭节约,不仅可以拥有更多的资源,还会使我们的环境变得更加美好。比如,回收1吨废纸能生产0.8吨好纸,可以少砍17棵大树,节省3立方米的垃圾填埋场空间,还可以节约一半以上的造纸能源,减少35%的水污染。如果全国每年1400万吨废纸能够回收利用,就可以生产1120万吨好纸,少砍2.38亿棵大树,节省4200万立方米的垃圾填埋场空间。日本、新加坡等国是世界上著名的、有较强的勤俭节约观念的国家,他们能做到,我们也应该能做到。
总之,孩子们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就必须从小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要知道,一个人节约一点没什么,但13亿人节约则能产生巨大的功效。而且,中华民族素有勤劳、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保持这些品质,不仅可以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民族素质,也能在国际上提高中华民族的国际形象。
节俭,指自觉地、高效地使用金钱和物质财富。传统意义上的节俭,主要讲量入而出,节省财物,增加积累。节俭是人们对待生活、学习、工作和劳动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态度和品格。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世界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任何国家和发展都离不开节俭。“成由节俭,败由奢侈”,现代化建设要求我们的后代必须是节俭的一代,今天培养孩子节俭是为了明天他们能够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然而,当前孩子大手大脚花钱的情况是十分严重的,他们挑吃挑穿总要花钱买这买那,不该买的东西也闹着买,家长不答应,就跟家长发脾气。然而对买的东西又不珍惜,喜新厌旧,随便丢弃、浪费。这些孩子不知道父母每天在忙些什么,不知道自己吃的穿的用的东西是哪来的,反而觉得自己吃好穿好用好是天经地义的。孩子们大手大脚花钱,奢侈浪费的情况已达到非常严重的程度,如果不好好教育引导,则难以成才,更难于成人。节俭教育亟代加强。
1.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生活条件改善了,孩子们手中的钱越来越多,据调查,孩子们的零用钱多,压岁钱多,存款多,钱的来源和名目越来越多。大量的钱导致孩子学习用品消费多,许多同学拥有多个书包和文具盒,很多同学拥有手表、手机、电子琴、电脑等,吃零食的越来越多。许多孩子认为有钱了,不用太节约,家长给的钱不花白不花。孩子们在对待金钱的问题上存在不少糊涂认识,如:金钱是白来的,花完了家里还有;花钱节约是小气、抠门;有钱就有一切;只要能来钱怎么着都行。为此,在进行节俭教育时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金钱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还有很多东西比金钱更重要,我们应该让孩子明白:有钱可以买来财物,但买不来精神和道德;有钱可以买来书本,却买不来知识;有钱可以买来药品,却买不来健康;有钱可以买来化妆品,却买不来自然美和心灵美;有钱买不来自己的智力和能力,买不来真正的友谊。总之,我们要让孩子认识金钱。让孩子懂得,我们的钱必须靠用劳动去换取,任何靠歪门邪道换来的钱都不能要。
2.指导孩子学会消费
现在不少孩子手里的压岁钱,零花钱,有的甚至有上万元的“小金库”,孩子的钱如何消费,作为家长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引导孩子把钱花到正道上。如:引导孩子买书、买杂志等,搞精神性消费,而不要全是买吃的、穿的、玩的,应从小培养孩子读书看报的习惯。如:鼓励孩子把剩下的零用钱支援灾区,捐给“希望工程”“红十字会”。并使孩子懂得用自己省下的钱捐献,那才是孩子高尚道德的表现。还可以引导孩子把省下来的钱积蓄起来。通过多种方法使孩子学会理财、学会节制。在数学教学中笔者注意抓住时机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在教学统计这一课之前,笔者请同学先统计本月零用钱,然后在课上进行汇报,制成统计图,请学生根据统计图提出各种问题及建议。在此基础上请学生算一算这些钱可以买各种类型的书各多少本,再制成统计图。同学们看到这一惊人的数字深受教育。
3.引导孩子学会“比”
现在有些家长盲目攀比,你们家有的我们家也有,你给孩子买500元的MP3,我就得买1000元的MP3,攀比的结果是刺激了孩子的愿望。孩子的购物越刺激越高,昨天买了游戏机,今天就要买电脑,日复一日,月复一月,不能自已。有的孩子比手绢多,擦完桌子就扔了。有的孩子把废纸随手扔到垃圾桶中。针对这一现象,在教学统计这一课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请学生根据七位同学每周零花钱情况统计图提出问题并发表意见。接着,笔者便适时说明,这些同学的零花钱可够七名贫困儿童一学期上学的费用,如果这些同学把零花钱省下来就可以有七名失学儿童又能回到校园了。学生看完统计结果非常惊讶,决定把零花钱省下来献给失学儿童,献出自己的一份力。勤俭节约的教育与解决问题相结合,是最灵活、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结合教学内容,笔者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编出一些思想性强和教育性较强的应用题,也是很好的教育素材。数学课中的思想品德教育方法不一,形式方法多样。作为教师必须掌握分寸,合理安排,精心设计,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我们家长要经常教育孩子,今天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但还是要提倡勤俭节约,在生活上不能有非分之想,不要互相攀比。人必须学会节制欲望,否则就与野兽没什么区别了。我们教育孩子学会节制自己,如果欲望膨胀那是非常危险的。生活中不是不能比,而是要懂得比什么,不要比吃比穿,而要比思想、比道德、比知识、比贡献。
另外要使孩子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还必须要有一定的制度来支持,虽说是高中生了但还是孩子,光靠自觉是不行的,必须要有一定的压力。如:不喜欢的午餐带回去,吃饭时不能剩饭等。只有严格制度,孩子的好习惯才能养成。
虽然现在生活得到了改善,物质生活充裕了,但是勤俭朴素的传统不能丢,因为它有助于净化人的灵魂,能防止人的腐化堕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一岁半就失去了父亲,是母亲靠洗衣服和缝缝补补把他带大的。母亲那勤俭朴素的作风对老舍的一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在今天,仍然适用。不管多么富裕,节俭是必需的,随着经济收入的提高,人们可以吃得越来越好,穿得越来越美,但绝不意味着可以随便浪费粮食和各种物品。任何浪费都是对劳动的亵渎,对人的尊严的亵渎,节俭是永远不能丢弃的美德。
节俭的具体内容是动态的,不同时代、不同经济条件对节俭的要求会有所不同,但这种精神必须继承发扬。在当今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有条件追求更美、更好的生活,但节俭的优良美德当永存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