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小偷小摸的坏习惯
2005年8月17日11时许,广州市图书馆少儿阅览室的图书管理员,正在收拾阅览桌上的刊物,“阿姨,你看那边地上好多图书!”管理员抬头一看,眼前是一位十二三岁的少女,十分天真可爱。管理员立即放下手中的活,去整理那些图书。当她整理完图书回来时,却发现自己放提包的抽屉,是开着的,而提包却不翼而飞。管理员立即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了,刚才那个少女一定是小偷,趁机盗走了提包。
少女确实是一个小偷。当天她到市图书室,发现管理员工作台的抽屉里放着一个提包,于是用计支开了管理员,趁机盗走了提包。
后来,少女采用同类的伎俩,在一些公共场所频繁作案,一时间少女窃贼被传得沸沸扬扬,但天网恢恢,她最终还是落入了法网,而且其母赵某也因其窝藏赃物罪受到法律的制裁。
少女是赵某夫妇收养的女儿。小时的她给这个家带来了不少的欢乐,一家人都喜欢她,当然也就有些娇惯。也许是过于娇惯,也许是溺爱,也许是疏于管教,她从小就有小偷小摸的行为。
孩子有了偷窃行为并不可怕,只要父母教育得当,孩子偷窃的不良行为,还是会得到纠正的。但赵某总是以小孩不懂事为由,袒护她,因此其不良行为没有得到有效的制止。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偷窃行为越来越严重,几次盗窃别人的东西被关进派出所。即使这样,也没有引起母亲的高度重视。丈夫教育女儿,她还护短,直到女儿在盗窃的路上愈走愈远。
以上的故事,应该让许多父母得到启示,那就是孩子的小偷小摸行为,不能轻视。
一般来说,4~5岁的孩子,还不懂得什么是自己的,什么是别人的,还不懂得别人的东西未经许可不能随便拿的道理。这时,父母要告诉孩子这个道理,并帮助孩子区别自己的和别人的东西。
当一个孩子已经知道别人东西不能动,但是看到别人的东西好,又控制不住自己,故意把别人的东西悄悄地带回家,这就属于小偷小摸行为了,时间一长,就会成为一种坏习惯。
小偷小摸是一种不良行为,发展到后来,会违法犯罪,如果你的孩子有这样的坏习惯,就要设法帮助孩子改正。否则,坏习惯一旦养成,就有可能在将来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以下几个方法,可以有助于父母帮助孩子改掉小偷小摸的坏习惯,你不妨试试:
■1.增强孩子改邪归正决心
应让孩子懂得偷窃是一种不良的行为,如果今日小偷小摸,就有可能在将来会大偷大摸,走上犯罪的歧途,通过反复教育,培养孩子的是非观,增强改邪归正决心。
■2.增强孩子改邪归正信心
父母应从尊重、爱护孩子的角度出发,尽量挖掘他们身上的优点,多采用赞许、表扬、信任、奖励的方法,点燃他们的自尊心,唤起他们的荣誉感,消除对抗情绪,树立上进的信心。
■3.不能棍棒相加
当父母发现孩子有偷窃行为时,有的父母姑息不管,有的父母棍棒相见,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会使孩子走向极端,滑得更远。应该说,孩子偷窃,父母是有责任的。所以,父母有责任用耐心去教育孩子,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
■4.增强孩子的抗诱惑力
有偷窃行为的孩子,在接受教育后,有时会有所改变。但父母要在相当长时期内,帮助他们避开某些直接诱因。同时,当孩子出现反复时,既要批评,又要耐心说服,使孩子意识到错误,感到内疚,自觉改正错误。
■5.用故事帮助孩子改掉积习
孩子都爱听故事,父母要通过讲故事使孩子明白“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防微杜渐”的道理。比如下面这个小孩总爱占小便宜的故事,可以给你的孩子一些启示:
从前,有一个小孩,总爱占小便宜,拿别人的东西,而他的父母发现后也不以为然,没有及时去制止和纠正孩子的错误,反而认为自己的孩子机灵聪明,会占便宜,吃不了亏。孩子今天偷猪,明天偷牛,习以为常,从小偷小摸,发展到打家劫舍,杀人越货,无恶不作。小恶姑息,酿成大错。终于有那么一天,东窗事发,被关进大牢。即将被斩首之际,他向监狱长提出一个请求:请允许我最后一次吃一口我妈的奶吧!其母进监,已泣不成声,撩起衣襟,儿子吸吮母亲乳房时,却狠狠地咬掉了母亲的一个乳头,哭着说:如果当初我有坏毛病时,你就及时指正,督促我改正,我今天不会锒铛入狱,丢掉性命。
一个人只有能驾驭自己,才能去征服世界,如果孩子有偷窃行为,那么,父母就有责任帮助孩子改掉坏习惯,让他学会驾驭自己,约束自己。
■习惯悟语
孩子有了偷窃行为并不可怕,只要父母教育得当,孩子偷窃的不良行为,是可以得到纠正的,是可以改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