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贼心虚,读音:zuò zéi xīn xū,汉语成语,比喻做了坏事的人,总怕被人发觉而心里不安。作谓语、定语、状语;指理亏心虚。成语出自:宋悟明《联灯会要·重显禅师》:“做贼人心虚。”
1、做贼心虚的意思
虚:怕。比喻做了坏事的人,总怕被人发觉而心里不安。
近义词:贼人心虚、作贼心虚
反义词:问心无愧、心安理得、若无其事、理直气壮
出处: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权智》:“不为盗者,摸之则无声。为盗者摸之则有声。”述古自率同职,祷钟甚肃。祭讫,以帷围之,乃阴使人以墨涂钟。
译文: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权智》:“如果不是盗贼,摸了钟,钟不会响;如果是盗贼,摸了钟,钟就会响。”陈述古亲自带领县衙的官员们十分严肃地向钟祈祷,祭祀结束以后,用布幔将钟围起来,又暗地里派人用黑墨涂抹钟壁。
2、做贼心虚的典故
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科学家沈括写了一本书叫《梦溪笔谈》,在《梦溪笔谈》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枢密直学士陈述古在建州城当知县时,有人丢失了东西,抓到一些人却不知道哪个是真正的盗贼。于是陈述古骗他们说:“某某庙里有一口钟,能辨认盗贼,特别灵验。”
他派人把那口钟抬到官署后阁,祭祀起来,把这一群囚犯带到钟前,自己对犯人说:“没有偷东西的人,摸这口钟,它不响,偷了东西的人一摸它,钟就会发出声响。”
陈述古亲自率领他的同僚,在钟前很恭敬地祈祷。祭祀完毕后,用帐子把钟围起来,并暗地里让人用墨汁涂钟,过了很久,钟涂好以后,带领被捕的犯人一个个让他们把手伸进帷帐里去摸钟,出来就检验他们的手,发现都有墨汁,只有一人手上无墨。陈述古对这个人进行审讯,于是他才承认自己是盗贼。原来这个人是害怕钟响,没有敢去摸。
“做贼心虚”这个典故告诉人们,陈述古善于抓住“为盗者做贼心虚”这一致命弱点,巧设机关,很快破获了一起盗窃案。后人用此词指做了坏事怕人觉察出来而心里惶惶不安。
3、做贼心虚造句
1.她那做贼心虚的神色马上引起了他的猜测。
2.这个人在法官面前支吾其词,可见他做贼心虚。
3.这个人做贼心虚,在警察面前支吾其词。
4.当老师在念批评名单时,总是会有几位同学心里七上八下,担心刘老师请他们去“喝咖啡”,他们那叫做贼心虚。
5.小明做了一件坏事,做贼心虚,结果还是给穿帮了。
6.由于做贼心虚,他总觉得有人在盯着他。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字数】: 四字成语
【繁体】: 做賊心虚
【注音】: ㄗㄨㄛˋ ㄗㄟˊ ㄒ一ㄣ ㄒㄨ
【简拼】: ZZXX
【结构】: 连动式成语
【年代】: 古代成语
【感情色彩】: 贬义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