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批评、惩罚不会伤害孩子?
问题:现在很流行赏识教育,我觉得孩子确实需要大人的赏识和鼓励才能建立自信,但是孩子也有做错事情的时候,而且孩子还有故意做错事情的时候,这时候是不是应该批评、惩罚孩子?但是怎样批评、惩罚才能不伤孩子的自尊心?
有一则故事具有启发意义:道格拉斯先生与5岁的女儿琼妮多次探讨人最宝贵的品质是什么,最终父女俩达成共识——诚实、善良和勇于承担责任。一天,小琼妮把幼儿园里的拼图游戏板偷偷地带回家,并撒谎这是同学给他的。因为之前父女俩有约在先,撒了谎就要接受惩罚。
为此,小琼妮除了退回幼儿园的玩具,并当面道歉外,还要接受三选一的惩罚:
一是一星期内不能吃冰激凌;
二是周日下午中央公园的滑草游戏及野餐活动取消;
三是接受肉刑——在屁股上狠狠地揍两巴掌。
小琼妮只用了5秒钟就决定接受第3种惩罚。尽管道格拉斯先生不愿使用体罚,并给第二次机会让琼妮重新选择,但是琼妮宁愿挨两巴掌也绝不放弃吃冰激凌和周日的外出游玩。道格拉斯的方法值得借鉴。家长可先与孩子商量做错了事情要受到什么惩罚,让孩子参与惩罚项目的制定,然后坚决执行。这是尊重孩子的体现,家长随自己的意愿随便惩罚才是不尊重孩子的体现。但是有的家长把批评和惩戒理解为让孩子对自己的错误行为产生罪恶感,孩子的感觉越痛苦越深刻,他悔过自新的决心就越大,改得也越彻底。对孩子这样要求是不现实的。
孩子犯错改错,再犯错再改错,是很正常的成长过程。如果批评和惩戒让孩子产生罪恶感则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