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古代年龄称谓」及笄之年是指多少岁?

「中华文化:古代年龄称谓」及笄之年是指多少岁?

及笄之年是指多少岁?

及笄之年:女子15岁。

笄礼是什么意思?

语出《礼记·内则》:“十有五年而笄。”笄,古代女子用来固定绾起头发的簪子。及笄,是女子到了把头发绾起戴上簪子的时候了。自周代起,规定女子在订婚后出嫁前行笄礼,若十五之后一直未许嫁,到二十岁时也要行笄礼。笄礼俗称“上头礼”,古代的嘉礼之一。通过行笄礼,改变幼年的发式,将头发绾成一个髻,再用一条丝锦将发髻包住,随即以簪插定发髻,行过此礼后,表示女子已成人。

宋代皇室的公主笄礼程式繁复,用服奢华,有冠笄、冠朵、九翚四凤冠等。一般的笄礼是总发加笄,过程相对简朴,综合冠礼、《宋史·嘉礼》、《书仪》、《朱子家礼》等资料,笄礼的程序可总结如下,以备参考:

(一)日期与参礼人员

据周礼及古代习惯,都是十五岁行笄礼,最迟二十岁。古人一般是“筮日”,即用蓍草占卦确定行笄礼的日期,今天可以定在生日或对受笄者有重要意义的日子。若要集体举行笄礼,可在女儿节,即农历三月三上巳节、黄帝诞辰日等有文化内涵或纪念意义的日子。参礼人员有受笄者、主人(受笄者的双亲)、正宾(有德才的女性长辈)、赞礼(笄礼主持人)、有司(为笄者托盘者,女)、赞者(协助正宾行礼者,女)、观礼者若干(男女均可),正宾古代用“筮宾”方式提前三天确定,并由笄者父母亲自登门礼请,其他来宾可以用请帖或各种通讯方法邀请。

(二)场地、服制、礼器、音乐

古时笄礼在家庙之中进行,今天可在庄严开阔、有文化氛围的场地,如孔庙、学校等地举行。服制备有:①采衣,即未行礼之前穿的童子服;②初加,有发笄和罗帕、素色的襦裙,衣缘没有文饰,腰带是普通的细布带;③再加,有发簪、曲裾深衣;④三加,为钗冠、大袖长裙礼服、佩绶等。三次加笄的服饰分别有不同的含义,象征着女孩子成长的过程:采衣色泽纯丽,象征着女童的天真烂漫;色浅而素雅的襦裙,象征着豆蔻少女的纯真;端庄的曲裾深衣,最能体现汉民族女子之美的服饰,象征着花季少女的明丽;隆重的大袖礼衣则反映了汉族女子的审美取向——雍容大气,典雅端丽。

礼器有醴酒一杯,碗饭一份,带竹筷一双,小几一个,用于置放醴酒和饭;席子三张,一张置于场地东侧,用来放置要穿的三套汉服,另两张并列置于场地中央偏西侧,放坐垫用于跪坐;盥一个,可用普通的盆加水,备毛巾及洗手液,置于放汉服的席子北侧;香炉和香若干;国旗挂图一张;观礼者坐垫若干。华夏的礼乐文明是一个整体,礼乐不可分,整个仪程中当然少不了丝竹管弦,可选择高雅的古曲,如《高山》《流水》等,以琴、筝等乐器弹奏。

(三)笄礼过程

笄者沐浴后,换好采衣采履,安坐在更衣间内等候,主人、有司、客人在规定处等候,音乐演奏开始,等候正宾到来。正宾来到,父母亲迎接,宾主各就各位。赞礼唱:“天地造万物,万物兴我祖,祖先荣后,父母传我,人生家国,贵至融和。夫人之婴幼少儿既往,青年独立即成,家、族、国者纳其人之成立,予其人之权利,其成人者受‘个体生存、家族责任、社会义务’之使命。值令时福地吉人,举行成人笄礼。请笄礼主人,向全体来宾致辞。”

主人简单致辞,对众人表示欢迎,宣布笄礼开始,请笄者入场拜见宾朋。受笄者出来向观礼宾客行揖礼,然后面西跪坐在笄者席上,赞者为其梳头。正宾起身洗手,拭干后归位就座。

初加笄。受笄者向东正坐,有司奉上罗帕和发笄,正宾走到受笄者面前,高声吟诵祝词:“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寿考惟祺,介尔景福。”为受笄者梳头加笄,结束后回到原位。赞者为受笄者正正发笄,受笄者起身,宾客向受笄者作揖祝贺。笄者回到东房,赞者取衣协助,去房内更换与头上发笄相配套的素衣襦裙,然后着襦裙出房后,向来宾展示,然后面向父母亲行拜礼,表示感谢父母养育之恩。

二加发钗。受笄者向东正坐,正宾洗手,有司奉上发钗,正宾接过,走到受笄者面前,高声吟诵祝词:“吉月令辰,乃申尔服。敬尔威仪,淑慎尔德。眉寿万年,永受胡福。”正宾为受笄者戴上发钗,然后回到座位上,赞者帮受笄者正一下发钗,宾客祝贺。笄者回到东房,赞者取衣协助,去房内更换与头上发钗相配套的曲裾深衣,后受笄者着深衣出来向来宾展示,再面向正宾行拜礼,表示对师长、前辈的尊敬。

三加钗冠。笄者向东正坐,正宾洗手,有司奉上钗冠,正宾接过,走到受笄者面前,高声吟诵祝词:“以岁之正,以月之令,咸加尔服。兄弟具在,以成厥德。黄耇无疆,受天之庆。”正宾为笄者加钗冠,赞者帮笄者正冠,宾客祝贺。笄者回到东房,赞者取衣协助,去房内更换与钗冠相配套的大袖长裙礼服,然后受笄者着大袖礼服、钗冠出房,向来宾展示,然后面向国旗行拜礼,表示传承文明、报效祖国的决心。这第三拜,也可拜本姓祖先、拜轩辕帝、拜孔子等。

之后有司撤去笄礼的陈设,摆好醴酒席,正宾请受笄者入席站立。正宾接过赞者奉上的醴酒,走到受笄者席前,念祝词:“甘醴惟厚,嘉荐令芳。拜受祭之,以定尔祥。承天之休,寿考不忘。”受笄者行拜礼,接过醴酒,跪着把酒洒些在地上做祭酒,后端酒沾一下嘴唇,再将酒置于几上,有司奉上饭,受笄者接过,象征性地吃一点,受笄者拜,正宾答拜。

接下来正宾为受笄者取字,念祝词:“礼仪既备,令月吉日,昭告尔字。爰字孔嘉,髦士攸宜。宜之于假,永受保之,曰××甫。”受笄者答:“某虽不敏,敢不夙夜祗来。”并向主宾行礼。字是古人的称呼方式之一,与名并列,形成“名字”一词。今天我们所说的“你叫什么名字”一般指名,字的含义已经没有了;可在古代二者是不可或缺的,有身份的人既要有名,又要有字。名是父母所取,一般用于自称或长辈尊者呼唤,字是成人礼上长辈所取,代表着长辈对自己的期待,表示受字者已经成年,是成人的象征,可以娶亲或结婚。既然已是成年人,就要受到别人的尊敬,平辈、朋友就不能直呼其名,而应呼其字;提到尊长时,也要以字称之。字与名关系密切,字往往是名的补充或解释,名字相应,互为表里,所以,字又称作“表字”。如名“泽东”与字“润之”,就是互相解释的,泽本义为“光泽,润泽”,润为“润泽、惠泽”之意,泽东、润之意思相近,意为“泽被东方,恩惠百姓”。

受字之后,受笄者跪在父母面前,父母对其进行教诲,具体内容父母商定,受笄者静心聆听,听完后答:“儿虽不敏,敢不祗承!”对父母行拜礼,然后受笄者立于场地中央,分别向在场的所有参礼者行揖礼,以示感谢,先后行揖礼于正宾、客人、乐者、有司、赞者、旁观群众、父母,受礼者微微点头示意。

最后,受笄者与父母并列,全体起立,赞礼面向全体参礼者宣布礼成,并与笄者向全场再行揖礼表示感谢。

女子受笄后,还接受成人教育,复习一遍学女事之年的妇德、妇容、妇功、妇言等待人接物、侍奉舅姑的礼节及女红等本领。女子行过笄礼之后,不仅像成年妇女一样,挽髻插笄,还要在发髻上缠一根五彩缨线,表示已经许嫁,身有所属。自此之后,她就要深居闺房,基本不与外界接触,言行举止都须严加检点。结婚之日,成为妇人,不再需要这种标志,丈夫就可把这根缨线解下了。

笄礼与男子的冠礼一样,是我国汉民族传统的成人仪礼,是汉民族重要的人文遗产,对于个体成员成长的激励和鼓舞作用非常大,是对女子人生责任、社会角色的提醒。女子笄礼有着特定的美感,一头长发、一根发笄,梳成一个秀美的发髻,再郑重簪上发笄,这一过程体现了女性的柔美。从此,女子与男子共同创造美好的生活,生儿育女,支撑起这个世界。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4567890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kekeketangcom】,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
隐私政策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