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园林建筑篇」古建筑中的雀替是什么?它和麻雀有什么关系吗?

古建筑中的雀替是什么?它和麻雀有什么关系吗?

雀替被认为是古建筑当中最华美的构件之一。那么,“雀替”指的是古建筑当中的哪个部分呢?这个名字又是怎么来的,它是不是和麻雀有什么关系呢?

中国古建筑以砖木结构为主。在一座建筑中,连接和支撑各个部位的都是木质材料的构件。它们互相扣合,紧密衔接,为建筑物搭建起稳固而坚实的框架。雀替正是这个复杂框架中一个巧妙、精致的环节。它被安置在横梁和立柱相交的地方,从下往上托着横梁,增强了立柱的荷载能力,还能防止梁、柱结合处的角度变形。小小的雀替,是梁、柱之间重要的辅助物。

「中华文化:园林建筑篇」古建筑中的雀替是什么?它和麻雀有什么关系吗?

故宫太和殿上的雀替

在古建筑史上,这个小小的构件有过多个名称。在宋代,它被称为“角替”、“绰幕”。到了清代,“雀替”这个说法开始出现,同时又有“插角”、“托木”等种种叫法。 明清时期还出现了只起装饰作用、并无力学功能的雀替,称为“挂落”、“花牙子”。这些名字当中,“雀替”这一名称最为形象。立柱左右相连的大雀替,就好像展翅而飞的雀的双翼,给建筑物添加了美感和动感。“雀替”这个名字,正是对这一建筑构件形状特征的生动描绘。

和古建筑中的各个部件一样,雀替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变化过程。在开凿于北魏时期的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我们可以看到雀替最早的雏形。唐代的建筑上不用雀替。宋代的雀替还只是梁柱上一段起支撑作用的拱形横木,造型简单,质朴无华。到了明代,雀替的使用变得广泛,彩饰、木雕这两种艺术形式开始普遍地运用在雀替上面。雀替到清代最终定型,发展成熟的雀替形状变得复杂多样,彩饰和木雕的内容也更为多姿多彩,各种各样的题材都被纳入雀替这一小小的空间当中。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历史典故、文学名著、民俗风情、奇珍异兽、花鸟虫鱼,都被画进彩画,雕成木雕,装饰在梁、柱之间,表达和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

「中华文化:园林建筑篇」古建筑中的雀替是什么?它和麻雀有什么关系吗?

浙江民居中的狮子滚绣球撑拱

并不是所有的建筑都有使用雀替的资格。在封建等级社会中,只有皇宫、王府、官衙、官宦人家的建筑上才能使用雀替,因此雀替的规格、大小,以及上面的图案、花样,也是建筑物地位和等级的象征。普通百姓的民宅上使用的是功能相同、外形不同的撑拱。所谓撑拱,就是一块一头顶着梁,另一头斜撑在柱上,与梁、柱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木料。和雀替相同,撑拱也兼有力学和装饰两种功能,撑拱上面也绘制、雕刻着各种精美的图案,来表达美好的寓意。因为撑拱的功能相当于雀替,因此人们常常把二者混同为一,其实,这是两种并不完全一样的构件。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4567890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kekeketangcom】,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
隐私政策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