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园林建筑篇」马头墙是徽派建筑的典型特色,它与马有什么关系呢?马头墙的作用和寓意

马头墙是徽派建筑的典型特色,它与马有什么关系呢?

马头墙,也就是传统民居建筑山墙的墙顶部分。房屋的左右两面侧墙被称为“山墙”。传统民居的屋顶被高耸的屋脊一分为二,形成两个线条流畅的斜坡,山墙通常被压在斜坡底下,成为上面等腰三角形加下面长方形的形态。有时,山墙会打破原本的规矩,修得远远超出屋顶,形成高高的墙垣,以起到防火的作用。这种山墙的墙头就像高昂的马头,因为被称为“马头墙”。

房屋两侧的山墙修成马头墙的形状,是江西、安徽一带民居的典型特征。徽派建筑有“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的说法,很有诗情画意。

那么,马头墙是怎么产生的呢?

明代弘治年间,徽州一带经济繁荣,人口稠密。当地人习惯建造木质房屋,并且把房屋与房屋连在一起。这种建筑方法常常会引起火灾。一旦起火,往往会烧掉成百上千家。火灾成为当地难以治理的社会问题。弘治十六年(1503),知府何歆刚到徽州上任,就遇到了一场可怕的大火。大火本来只烧着了一户人家,可因为中间没有建筑物阻断,火借风势,迅速蔓延到了一大片街区。面对惨状,何歆想,有没有什么办法能把凶猛的大火挡住呢?于是,经过细心研究,他设计了这种把山墙抬高的“封火墙”。

马头墙的作用和寓意

远远高出屋顶的山墙可以隔断大火,有效防止火势的扩张。经过几次测试,何歆发明的封火墙果然起到了极好的消防作用,于是人们纷纷仿效,高耸的封火墙成了徽州民居的一景。后来,人们又对封火墙做了美化,使它的顶部像高昂的马头形状,逐渐形成了今天的马头墙。马头墙高低错落,沿着屋顶的坡度呈阶梯型叠落而下,一般为两叠式、三叠式,最多可达五叠,称为“五岳朝天”。马头墙的顶部通常铺着精致的青砖小瓦,白色的山墙,青色的墙顶屋瓦,在颜色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错落有致的叠式形态,又使马头墙有了动感,给高大粗笨的山墙增添了几分轻盈和别致。

「中华文化:园林建筑篇」马头墙是徽派建筑的典型特色,它与马有什么关系呢?马头墙的作用和寓意

安徽徽州民居中的马头墙

马头墙的马头形状不仅仅只有修饰意义。明清两代,徽商闻名天下,不少安徽人远离家乡,外出经商,家中的马头墙便饱含着希望远行的家人马到成功的美好祝愿,也有盼望家人早日归来的热切期待。徽州一带的村落中,高低起伏的马头墙好像万马奔腾,自有一种昂扬向上的积极气象,象征着整个宗族、整个乡村、整个地域的蓬勃而旺盛的生机,因此颇受人们的喜爱。马头墙的马头形状寄寓的是古徽州人民的美好愿望,是一种颇具地域特色的文化符号。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4567890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kekeketangcom】,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
隐私政策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