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园林建筑篇」为什么园林建筑中总少不了亭子的点缀呢?

为什么园林建筑中总少不了亭子的点缀呢?

各种造园的元素当中,亭子被认为是园林中最重要的点缀,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先从亭子的历史说起。亭子最古老的含义,指的是设在路边,可以供路人停留、住宿的场所。战国时期,国与国之间为了防备敌人,于边境上设亭,并派专人警戒。亭燧(suì)即古代设在边境上,用作侦察、警戒的烽火亭。若遇到敌方进犯,便燃起烽火告警,这是亭在军事上的用途。秦汉时期,每十里设一亭,十亭为一乡,由亭长来维护治安,抓捕盗贼。这是亭在行政上的作用。

东汉以后,早期带有军事、行政作用的亭渐渐消失,而供旅人投宿、换马的作为驿站的亭却大量出现,因为古代驿站设亭的缘故,所以驿站也被称为驿亭,而驿站中的客房,便称作“亭舍”。

在古代诗文中,常用“十里长亭”来指代惜别之意,这是因为古代于城外十里设长亭,五里设短亭,给旅人提供停留、休息的场所,因此长亭就被当作亲朋好友饯别的地方。而在风景名胜处,古代也设置亭,供游人休息或赏景,比如北宋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丰乐亭记》,就提到在滁州附近的山中建筑亭子,使得游人可以更好地欣赏美景。这种景观性的亭多用砖石、竹木构建而成,多呈圆形、方形、六角形或八角形,也有的建成扇形或梅花形等各种形状,显得别有意趣。后来,实用功能的亭逐渐消失,景观功能的亭大量出现。隋唐时期,亭已经进入园林,成为园林景观当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园林中的亭既可以与周围的景致构成富有情致的画面,也能巧妙地打破园林的呆板与枯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中华文化:园林建筑篇」为什么园林建筑中总少不了亭子的点缀呢?

安徽省滁州市醉翁亭

亭的顶盖以攒尖顶为常见。攒尖顶是古代建筑的屋顶形式之一,大多用在亭、阁、塔等建筑之上。其特点是屋顶呈锥形,没有正脊,顶部集中于一点。而攒尖顶里,也有圆攒尖顶、四角攒尖顶、六角攒尖顶、八角攒尖顶等各种形式,以搭配圆亭、方亭等不同造型。攒尖顶又有单檐、重檐之分,单檐较为轻盈,而重檐则具有一种庄重感。亭大多有顶无墙,便于坐在其中遮阳避雨,又不阻隔欣赏风景的视线。根据造型的不同,亭子的柱子数目也会有所不同,比如方亭为四柱式或十二柱式,六角亭为六柱式,八角亭为八柱式,而重檐亭的柱数又能在这个基础上增加一倍。不同造型的亭能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在园林景观中生成不同的趣味和美感。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4567890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kekeketangcom】,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
隐私政策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