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园林建筑篇」中国的木建筑通常都采用抬梁式架构,房梁是如何抬起来的呢?

中国的木建筑通常都采用抬梁式架构,房梁是如何抬起来的呢?

我们常常听到在描述某个人的重要作用时,用民间俗语将其比喻为“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也常常在形势危急、一人难以挽救时说“大厦将倾,独木难支”。这都是把人比作建筑的梁、柱,而建筑的梁柱就像人体的骨架一样,是保证建筑屹立不倒的最重要的部件。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而木结构建筑中最常用和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梁柱结合的抬梁式架构。那么,抬梁式架构是什么样的结构?房梁又是如何抬起来的呢?这就要从梁柱本身说起了。

建筑中,与地基垂直、支撑顶部构件的竖直型部件是柱,而横架在柱上与地面平行、承担顶部重量的长木便是梁。梁在建筑中的主要作用便是支撑和承重,没有梁,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便不能成型。而所谓的抬梁式架构,便是沿房屋进深方向,在柱子上放置大梁,大梁上垫以短柱再放置较短的梁,较短的梁上再用短柱支撑放置更短的梁,这样层层叠加形成梁架,房梁就一层一层被“抬”了起来。最后,从房屋的侧面看,就会发现在立柱的上端所有的梁会构成一个三角形的屋架,而三角形的两条斜边便是屋顶的两面斜坡。这样,便构成了一栋建筑的主要框架。

抬梁式架构最早在春秋时代就出现了,在东汉的画像砖中可以看到这种结构的建筑。这种技术在唐代发展成熟,山西五台山的佛光寺大殿便采用了这种建筑方法。宋代《营造法式》中所描述的大部分木结构建筑,都是抬梁式架构。这种建筑形式最终成为我国木结构建筑的主流形式,被宫殿、庙宇、民居等各种大小建筑广泛采用。

「中华文化:园林建筑篇」中国的木建筑通常都采用抬梁式架构,房梁是如何抬起来的呢?插图

抬梁式建筑中的梁的形态

由于木梁跨度较大,合理地使用抬梁式架构可以减少梁下柱子的密度,从而增加室内的有效空间。比如紫禁城保和殿、山西晋祠圣母殿,进去之后会发现室内一根柱子都没有,这种建筑技巧,就离不开抬梁式架构的有效配合。

由于抬梁式架构运用广泛,同时梁又体量庞大,是建筑中最重要的部分,所以在房屋建成之后人们往往会对梁进行装饰,彩绘、喷漆、雕刻等方法不一而足,“雕梁画栋”的说法也就由此产生了。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4567890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gxwhjdjt】,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
隐私政策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