屹立千年的开封铁塔真是用铁铸造的吗?
开封铁塔位于河南开封市铁塔公园内,它建造于北宋皇祐元年(1049),至今已屹立近千年。根据史料记载,一千年来,开封铁塔共遭遇地震38次,冰雹10次,风灾19次,水患6次,可以说是多灾多难,可它仍巍然不动。1938年6月,侵华日军用炮火轰击铁塔,全塔中弹七八十枚,塔身遍体鳞伤,却仍然屹立不倒。开封铁塔这样坚固,它真的是用铁铸的吗?
开封铁塔
开封铁塔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这一年,南方的吴越国进贡了一颗阿育王舍利,宋太宗为供奉这颗稀世珍宝,于是决定建造一座高塔。修塔的任务交给了当时的建筑大师喻浩。喻浩亲自设计和监造,用了八年时间,终于完成了这座高大而坚固的高塔。高塔初称“福胜塔”,后来宋真宗赐名为“灵感塔”。它有八角、十三层,高56.88米,挺拔秀美,是当时北宋都城的第一高塔,被称为“天下之冠”。不幸的是,五十年后,这座高塔却遭到雷击,被火烧毁。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灵感塔按照原来的形制重建。工匠们吸取塔被雷电烧毁的教训,在塔身通体砌满绝缘不导电的琉璃砖。褐色的琉璃砖使塔身呈现出暗灰的颜色,看上去好像铁铸的一般。加上铁塔非常坚固,经历各种灾难而岿然不动,所以被民间称为“铁塔”。其实,开封“铁塔”并非用铁铸就,而是以木结构为主、砖料为辅的一座木塔。
开封铁塔局部细节
通体木、砖结构的塔为什么能这么坚固呢?首先是塔址的选择。塔初建成时,稍微向北倾斜,有人问建筑师喻浩。喻浩回答说,这一带地形开阔,常常刮西北风,不远处又有黄河流过,用不了多少年,受风力作用和河水渗透的影响,塔就会逐渐变直。由此可见当年选址的审慎和用心。同时,铁塔根据木结构建筑的结构特征,用了28种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结构砖”。这些结构砖有凹有凸,有榫有眼,把柱、枋、斗拱,以及塔身的关键部位紧密结合在一起,使铁塔浑然一体,稳固异常。铁塔内部还有一根粗壮的塔心柱,支撑着整个塔身,各种不同功能的外壁砖瓦构件与它衔接,形成一个致密、稳健的整体,使铁塔具备了很强的抗震能力。
开封铁塔不是铁铸,却胜似铁铸。它的坚韧和稳固,见证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高超水准和辉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