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国学文学常识」汗青是什么?史书为何又称为“汗青”?

南宋诗人文天祥《过零丁洋》诗中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里的“汗青”,就是史书的意思。史书为何又称为“汗青”呢?这与我国古代的书写材料有着密切的关系。

「少儿国学文学常识」汗青是什么?史书为何又称为“汗青”?

汗青是什么?

"汗青"是指古代在竹简上书写,先以火烤竹去湿,再刮去竹青部分,以便于书写和防蛀,称为汗青。我国古代在纸张没有普及之前,人们用于书写的主要材料是竹、木简,书写前,要先将竹、木简放在火上烤,去掉水分,这个程序就称为“汗青”。

烘干后的竹、木简,既容易书写又不易生虫。后来,人们用书写材料代称书写结果,就用“汗青”来代称史书了。平时人们在将要做完一件事情时,往往说要“杀青”了,这也和古代书写用的竹、木简有关。古代著书,每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草稿往往先写在青竹的表皮上,青竹的表皮比较光滑,需要修改时,很容易将原来的字迹擦掉。待定稿后,再写在加工好的竹、木简上。“杀”字的意思是削、刮,所以后来人们习惯称著作定稿为杀青。

史书为何又称为“汗青”?

史书为何称为"汗青",其实这个应该是从文字文明史讲起。

我国古人最先是在龟壳上写字,龟壳能把文字保存很久,但是龟壳毕竟也有限。聪明的古人便从丰富的竹子上想到了方法。先是选取上等的青竹,然后按照一定的尺寸削成竹片,再用火把青竹一片片的烘烤,主要是为了能书写方便和便于保存。在竹子烘烤的时候,水分会被逼出来,就像是出汗一样。这道烘烤工序就做"汗青"了。制作完成的竹子我们就叫做"竹简",后面随着时间的发展,"汗青"逐步替代了名称"竹简"。

「少儿国学文学常识」汗青是什么?史书为何又称为“汗青”?

因为竹简比较容易保存,主要用于书写儒家经典和诸子事迹及史传,后世出土的文物中,我们也可以在一些保存的比较完好的汗青上见到古人对历史的书写。

到了后面,汉代之后,古人发明了造纸术,汗青逐渐没落,纸张渐渐成为了日常书写的主流,写历史的书籍我们都可以叫做"史册",比如某某人因为干了某些事,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载入了史册。而"汗青"则通过文人们的不断宣传了,比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也不断在人们心中所熟知,"汗青"和"史册"的意思逐渐成为了同义词。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4567890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kekeketangcom】,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
隐私政策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