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课前预习怎么办?(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不会课前预习怎么办?

不会课前预习怎么办?(课前预习的重要性)插图

教育学家指出:课前预习会使我们发现疑难点,从而在大脑皮层上引起一个兴奋中心,这个兴奋中心就是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状态,带着这个状态再去听课,就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如果你能按照下面的方法做,你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定下课前预习的时间

通常情况下,预习应该安排在做完当天功课之后的剩余时间里,同时,还要根据剩余时间的多少,来安排预习时间的长短。

2.迅速浏览即将学习的内容

通过浏览,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将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弄清哪些内容简单易懂好掌握,哪些内容相对难掌握,从而使听讲更具针对性。

3.带着问题进行阅读,边思考边读第二遍

在第一遍时没有读懂的问题,进行第二遍阅读时,一定要格外重视,头脑里始终要带着这个问题,深入思考。这时可以稍微放慢阅读速度,若依然有困难,就可以停下来,翻看一下前边已学内容,或查阅相关工具书或参考书,争取独立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从而读懂那些原本没有读懂的地方。当然了,即使我们已经非常努力了,也总是还会有未能解决的问题,这时不宜勉强自己,以免花费太多时间。最好是将其记下来,等到上课时,认真听老师讲解,即可迎刃而解。

4.做好预习笔记

预习笔记分为两种:做在书上和做在笔记本上。做在书上的预习笔记,要边读边进行,主要是在教材上圈点勾画。也可以在书页空白处写上自己的看法和体会,还有那些没读懂的问题。

做在笔记本上的预习笔记既可以边读边做,也可以在阅读教材后再做整理。主要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部分的摘抄和心得;本节课所讲授的主要问题,以及所讲问题间的关联;预习时遇到的疑点和难点,自己对这些疑点和难点的解决情况;所查阅过的工具书和参考书,以及那些所查阅过的资料中有价值的部分的摘抄和心得。

5.预习应根据学科的不同特点而进行相应改变

什么事情都不能千篇一律,预习当然也不例外。不同的学科有着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其各自的侧重点,因此,应当选择不同的预习方法。比如,对语文的预习,首先要先解决生字、生词,然后再对段落大意、中心思想以及写作风格、写作手法等进行分析。而预习数学时,则应当重点预习即将学习的数学概念和原理。

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很多学生只会跟着老师学习,对老师布置的课前预习作业置若罔闻,根本不去做,以至于忽视了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当然也就不能培养好的学习习惯了。

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课前预习很重要,尤其是一些文化课的课前预习,起码可以先入为主,解决一些不用老师讲述的问题。毕竟一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老师不可能在一堂课把所有知识点都讲到位,也不可能对让学生做大量的练习,那么,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就变得很重要。就拿语文课堂来说吧,老师不可能把每一篇课文的每一句话都要讲清楚,只是捡着重要的知识点来讲,有时候专注于传授方法,而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如此一来,学生就要学会预习,学会用老师教的方法自己解读课文。毕竟,每一个单元都有一篇学生自读课文,不需要老师来讲,要求学生自己解读,自己学会分析,自己学会做题。那么,这种自读课文的解析方法就是靠平时预习的时候积累,当然也有跟着老师学习课文的时候积累的,需要学生做一个有心人,而不是传声筒。预习一篇语文课文,要做到独立解决生字词,除了解决注音问题,还要解决字义问题,当然还可以借助工具书自己解读课文,或者先自己解读,然后再和工具书上的资料作对照,看有哪些出入,对重点字词句要进行重点解读。解读完全篇课文就可以试着做习题了,做了之后和答案订正,找出差距。这个过程完全不用老师干预,学生自己就能完成。但要避免两种倾向,一种就是不动脑筋,只是一味读课文,却不去深究字词句的深意,做习题也不认真,不是乱做一通不订正答案,就是照着答案抄下来,其实只是走过场,没有什么能力的提高;第二种倾向就是事无巨细,每个字每个词都要弄懂,以至于深究得太过,产生了歧义,过犹不及了。可以说,学生预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误解误读的现象,做题也是不得要领,但这个过程非常重要,也就是犯错的过程非常重要,犯了错误就要及时订正答案,找到差距也就提高了能力。乱做一气,不订正答案的得不到提高,太过于自信的,以为自己做的都对,也不行,容易出现遗漏。

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政治等科目也可以如此,提前预习,提前获得知识点,遇到实在不懂的,查资料书也弄不懂的知识点就要做出标记,等老师讲的时候专注于疑难知识点的解析,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那些不会做课前预习的学生只会跟着老师走,却有时候因为注意力不集中而丢三落四,掌握的知识点不是很全面,要是课后不补充学习,就会越丢越多,被人越落越远。那么,既然学生都会自学了,学会了很多知识点,还要老师讲课干什么?

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当然要老师讲课了,不然学生不会自己完全解读新课。要是学生都会解读新课,而且做到无障碍解读,就没必要开设学校让老师讲课了。学生做课前预习是要对新课做一种整体感知,做通盘考虑,知道哪些知识点可以自己解决,哪些知识点需要老师讲解,要是不进行通盘考虑,学生会对知识点茫然无知,不知道一节新课需要掌握多少个知识点,也不知道老师讲的那些知识点自己真的掌握了没有。要做到有的放矢,就得做课前预习,对于新课的知识点通盘考虑,不放过每一个知识点。而对于这种学习习惯的培养,需要学生长期坚持,并且具备高度的学习自觉性,不能总是靠老师和家长来催,来监督,要是那样就很被动,效果也不会很好。

可以说,老师在一节课内解决的知识点是有限的,会对于难点和重点进行解析,而对于一般的知识点就一语带过了,需要学生自己领会,自己学习掌握。要是事无巨细,每个小知识点都要讲深讲透,就会忽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做了学生的拐杖,让学生离不开了,就是考试的时候学生还是需要老师这根拐杖的,失去了老师的陪伴,学生会变的无所适从,不会答题了。再说,一节课把所有大小知识点都讲深讲透时间不允许,也不可能。要是让学生课前预习,加上课上自主探究,就会好一些,能够让课堂容量变大,而且还会训练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为他们课前预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当然,老师也要避免两种倾向,一种是大撒手,布置任务以后就不管了,容易造成学生探究的困难,而且困难得不到有效处理;另一种是对一个或几个同学提出的问题深究,细细分析,从而忽略了具备普遍性的问题,或者忘记了课堂的主要学习目标,以至于大大跑偏,课堂时间也就浪费了。

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课前预习需要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更需要老师和家长督促,培养学生这种习惯,当然,对于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老师和家长可以放松监管,但要看看他们预习的效果如何,能不能自己掌握基本的知识点,会不会灵活运用,用来做习题,做得对不对。可以说,好的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成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整堂课的内容,而且还会查资料、讨论解决很多疑难问题,对于新课的掌握事半功倍。老师重视,家长重视,学生也就重视了,培养出习惯,也就见到好效果了。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4567890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gxwhjdjt】,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
隐私政策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